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奎

作品数:9 被引量:15H指数:2
供职机构:新乡市中心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篇多态
  • 6篇基因
  • 5篇多态性
  • 5篇基因多态性
  • 3篇他汀
  • 3篇伐他汀
  • 3篇阿托
  • 3篇阿托伐他汀
  • 3篇ABCB1
  • 2篇血药
  • 2篇血药浓度
  • 2篇药浓度
  • 2篇相关基因
  • 2篇氯吡格雷
  • 2篇甲氨蝶呤
  • 2篇降脂
  • 2篇降脂疗效
  • 1篇代谢
  • 1篇代谢相关基因
  • 1篇多态性分布

机构

  • 9篇新乡市中心医...
  • 1篇南昌大学

作者

  • 9篇李奎
  • 8篇武德珍
  • 8篇张天栋
  • 4篇孙彩艳
  • 3篇赵欣
  • 1篇赵小顺
  • 1篇陈红利
  • 1篇李云龙

传媒

  • 1篇中国药事
  • 1篇中国医院药学...
  • 1篇中国医院用药...
  • 1篇世界中医药
  • 1篇中国实用医刊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新乡地区汉族人群ACS患者氯吡格雷代谢关键酶基因多态性分布
武德珍赵欣李奎张天栋
ABCB1(2677T>G)和SLCO1B1(521T>C)基因多态性对阿托伐他汀降脂疗效的影响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探讨新乡地区人群ABCB1(2677T>G)、SLCO1B1(521T>C)基因多态性分布及其与阿托伐他汀降脂疗效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方法,检测120例血脂异常患者ABCB1(2677T>G)、SLCO1B1(521T>C)基因型分布;入选患者每晚服用阿托伐他汀20 mg,连续用药4周后,检测用药前后血脂水平,评价降脂疗效。结果:在新乡市中心医院的120例入选患者中,ABCB1(2677T>G)和SLCO1B1(521T>C)基因突变频率分别为70.5%和21.8%,该基因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携带ABCB1 2677GG型患者对LDL-C的调节作用显著高于同一位点的其他基因型,而其他血脂指标未见相关性。SLCO1B1(521T>C)各基因型患者间血脂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携带ABCB1 2677GG基因型的患者接受阿托伐他汀治疗时,降脂疗效较佳。
张天栋武德珍李奎赵欣左旭孙彩艳王培布紫云
关键词:基因多态性阿托伐他汀降脂疗效
CYP2C9和VKORCl基因多态性与华法林给药剂量的相关性研究
武德珍李奎张天栋
氯吡格雷代谢相关基因CYP2C19的多态性研究
目的 研究新乡地区人群CYP2C19基因多态性分布情况.方法 随机选择新乡市中心医院住院体检者共292例,采用荧光方法对CYP2C193及2基因位点进行分型,了解其基因型的分布频率,并与文献报道的汉族人群及欧洲人群进行比...
武德珍李奎张天栋
阿托伐他汀相关基因ABCB1(G2677T)、SLCO1B1(521T>C)的基因多态性研究
目的:研究新乡地区人群ABCB1(G2677T)、SLCO1B1(521T>C)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在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中基因多态性分布情况。方法:随机选择2016年7月~2017年6月新乡市中心医院住院和门诊心脑血...
武德珍张天栋李奎王培
关键词:基因多态性
外标一点法在人体甲氨蝶呤血浆浓度测定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建立甲氨蝶呤( MTX)血浆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方法:利用外标一点法检测甲氨蝶呤血浆浓度,并与标准曲线法进行对比。结果: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甲氨蝶呤血浆浓度时,标准曲线法在0.05~5.00μg/ml范围内药物浓度与峰面积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回收率、相对标准偏差符合测定要求;外标一点法在0.36~0.65μg/ml范围内药物浓度与峰面积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回收率、相对标准偏差符合要求。2种方法对患者服药44 h后甲氨蝶呤血浆浓度测定结果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外标一点法简单、快速,精密度和重复性较好,适用于临床甲氨蝶呤血浆浓度测定。
孙彩艳张天栋武德珍李云龙李奎
关键词:甲氨蝶呤高效液相色谱法血药浓度
两种不同放疗方式联合唑来膦酸治疗肺癌骨转移的效果及对疼痛的影响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放疗(SBRT)和常规分割放疗(CFRT)分别联合唑来膦酸治疗肺癌骨转移的效果及对疼痛的影响。方法抽取2017年10月至2021年10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肺癌骨转移患者125例,按照放疗方式将其分为SBRT组(63例,SBRT联合唑来膦酸治疗)与CFRT组(62例,CFRT联合唑来膦酸治疗)。观察两组疼痛控制效果,测定治疗前后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白细胞介素-6(IL-6)、骨碱性磷酸酶(BAP)水平及卡氏功能(KPS)评分,比较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SBRT组疼痛控制总有效率为87.30%(55/63),高于CFRT组的72.58%(45/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CEA、CA125、IL-6、BA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SBRT组低于CFRT组(t=3.49、3.08、2.10、6.49,P均<0.05)。治疗后,两组KP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均<0.05),且SBRT组高于CFRT组(t=2.27,P<0.05)。SBRT组恶心呕吐及骨髓抑制的发生率低于CFRT组(Z=4.47、4.59,P均<0.05)。结论SBRT与CFRT联合唑来膦酸治疗肺癌骨转移的近期效果相似,但SBRT治疗后患者疼痛症状和血清CEA、CA125、IL6、BAP水平及KPS评分的改善程度更佳,不良反应更少。
赵小顺陈红利李奎李晓宇
关键词:肺癌骨转移立体定向放疗常规分割放疗唑来膦酸
ABCB1(2677T>G)、SLCO1B1(521T>C)基因多态性与阿托伐他汀个体化用药的研究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探讨新乡地区人群ABCB1 (2677T>G)和SLCO1B1 (521T>C)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服用阿托伐他汀的不良反应及降脂疗效的影响。方法:通过荧光原位杂交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考察患者SLCO1B1 (521T>C)、ABCB1(2677T>G)SNPs与阿托伐他汀药动学、药效学及不良反应的相关性。结果:在新乡市中心医院的90例入选患者中,SLCO1B1 (521T>C)、ABCB1 (2677T>G)等位基因突变频率分别为18.1%和69.8%。用药前后,SLCO1B1 (521T>C)SNPs与阿托伐他汀的血药浓度有相关性,但对其疗效及肌痛风险影响较小,各基因型间差异无显著性。ABCB1 (2677T>G)各基因型患者阿托伐他汀血药浓度组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相比ABCB1 2677T等位基因,携带ABCB1 2677G基因的患者对LDL-C降低作用更强,且出现肝毒性的风险较高。结论:ABCB1 (2677T>G)SNPs与阿托伐他汀的降脂疗效及肝毒性具有相关性,G等位基因可能是阿托伐他汀致肝毒性的因素之一。SLCO1B1 (521T>C)SNPs对阿托伐他汀的降脂疗效及肌痛风险无显著影响。
张天栋武德珍李奎赵欣左旭孙彩艳王培布紫云张俊豪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降脂疗效
HPLC测定甲氨蝶呤血药浓度及临床应用研究
2015年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准确的HPLC 方法测定人血清中甲氨蝶呤的浓度,并探究测定结果的临床意义.方法:岛津LC-20A 高效液相色谱仪,血浆样品用20%高氯酸沉淀蛋白后,取上清液,加氢氧化钠中和,取20 uL 进样分析.结果:色谱峰分离良好,无干扰.线性方程为y = 16309x + 6532.1,r=0.9995,高、中、低3 个浓度的样品萃取回收率均大于80%.结论:该方法是一种可靠、快速灵敏的检测方法,适用于甲氨蝶呤的血药浓度监测,并对临床用药具有指导作用.
孙彩艳张天栋武德珍李奎
关键词:甲氨蝶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