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陆玉婷

作品数:5 被引量:5H指数:1
供职机构:南京红十字血液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3篇血型
  • 2篇血型鉴定
  • 1篇短串联重复
  • 1篇短串联重复序...
  • 1篇血型鉴定和交...
  • 1篇血型抗原
  • 1篇血型系统
  • 1篇荧光
  • 1篇荧光定量
  • 1篇生物学
  • 1篇输血
  • 1篇配血
  • 1篇亲子
  • 1篇亲子关系
  • 1篇细胞
  • 1篇细胞融合
  • 1篇临床输血
  • 1篇抗-M抗体
  • 1篇抗体
  • 1篇抗原

机构

  • 5篇南京红十字血...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南京市第二医...

作者

  • 5篇陆玉婷
  • 4篇蔡杰
  • 3篇许纪玲
  • 3篇蔡旭兵
  • 3篇杨永林
  • 1篇何成涛
  • 1篇傅强
  • 1篇杜海林
  • 1篇马乐

传媒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分子诊断与治...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16
  • 1篇201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RhD和HBsAg双表达载体的构建与表达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人类Rh血型系统是临床上最重要的血型系统之一,是人类红细胞血型系统最具有多态性的血型系统。到目前为止已发现了至少49种不同抗原,其中与临床相关的主要抗原为D、C、E、c和e等5种。Rh血型抗原定位于人类1号染色体短臂1p34.3-lp36.1,分别编码2个非糖基化的疏水性跨膜蛋白质RhD和RhCE。
许纪玲蔡杰陆玉婷蔡旭兵杨永林
关键词:血型系统红细胞血型血型抗原RHD抗原抗体抗原活性
大容量样本病毒浓缩HCV核酸检测方案的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对大容量样本中丙型肝炎病毒(HCV)进行浓缩提取,采用自行设计引物进行实时HCV荧光定量检测,验证病毒浓缩的效率以及病毒浓缩对检测的影响。方法采用PEG法高速离心进行病毒浓缩,一步法逆转录荧光定量PCR验证病毒浓缩效果。结果该方案用于HCV RNA检测,能得到良好的扩增曲线,不同病毒载量样本病毒浓缩的效率均在70%以上。结论大容量样本HCV病毒浓缩可提高病毒荧光PCR检测的灵敏度。
蔡杰许纪玲陆玉婷杨永林蔡旭兵
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核酸检测荧光定量
抗-M抗体影响血型鉴定及对临床输血的影响
2023年
探讨血型鉴定受到抗-M抗体的影响,以及抗-M抗体对临床输血产生的影响。方法 收集我院输血科18例抗-M抗体导致的O型红细胞对照管凝集标本,对这些标本实施全自动血型仪微柱凝胶卡初检、ABO血型鉴定、交叉配血试验以及实验室检测,对比临床各项检测数据。结果 初检结果中正反定型相符与正反定型不符的数量分别为2例和16例;自身细胞对照管全部为阴性,A、B、O细胞管则全部都是阳性;IAT盐水法检测后全部都是阳性,MNS血型结果则全部为NN;不同温度下所有标本都出现一定的凝集梯度;IAT法、凝聚胺法相合的标本数量为12例,与以上三种方法都不相合的标本数量共14例;胆红素与尿胆原结果都为阴性,全部4例标本都没有出现输血不良反应。结论 考虑到抗-M类抗体自身的特性,建议提前了解是否存在抗-M类抗体,有助于更好的进行临床诊断,选择合适的治疗手段,在献血的时候也能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陆玉婷马乐
关键词:抗-M抗体血型鉴定临床输血
D19S433稀有等位基因8.2的分子生物学确认与分析
2024年
目的对D19S433基因座稀有等位基因8.2,用分子生物学方法,验证其命名,对突变发生的位置进行确认和分析。方法设计引物对目的基因进行扩增和测序,验证常规命名法。将测序所得序列与D19S433基因座的基础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结果Goldeneye DNA 20A和AGCU EX22亲子鉴定系统联合检测,相互比对,确定在检案中发现的分型标准物之外(Off⁃ladder,OL)的等位基因为D19S433基因座的稀有等位基因。经常规漂移校正计算该等位基因为8.2。测序后分析其重复序列确定该等位基因为8.2无误。结论对STR分型中发现的稀有等位基因进行测序,分析其重复序列,可以准确的对其进行命名,确定稀有等位基因突变的位置,丰富中国人群STR数据信息。
蔡杰陆玉婷杜海林何成涛芮雪
关键词:STR
短串联重复序列亲子鉴定技术用于细胞融合的检测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尝试将基于短串联重复序列(STR)技术的亲子鉴定技术应用于科研中融合细胞的检测和确认,评价其可行性。方法用20%聚乙醇-6000(PEG)进行人骨髓瘤细胞株和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进行融合,经次黄嘌呤、氨基蝶呤和胸腺嘧啶脱氧核苷(HAT)筛选亚克隆。通过细胞形态、DNA含量、STR等位基因信息等对融合细胞进行检测。结果融合后细胞形态较原骨髓瘤细胞株稍大,增殖周期未发生显著变化,融合后细胞DNA含量呈两倍增加,STR检测融合细胞包含原亲本细胞遗传信息。结论DNA亲子鉴定技术可用于融合细胞的检测和确认,其方法可靠易行。
杨永林陆玉婷蔡杰许纪玲傅强蔡旭兵
关键词:串联重复序列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细胞融合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