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范恒伟

作品数:14 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会议论文
  • 6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3篇脊柱
  • 11篇脊柱侧
  • 6篇脊柱侧凸
  • 6篇侧凸
  • 5篇特发性脊柱
  • 5篇脊柱侧弯
  • 5篇侧弯
  • 4篇特发性脊柱侧...
  • 4篇LENKE
  • 3篇诱发电位
  • 3篇随访
  • 3篇特发性
  • 3篇特发性脊柱侧...
  • 3篇青少年特发性
  • 3篇青少年特发性...
  • 3篇截骨
  • 3篇后凸
  • 3篇矫形
  • 2篇失衡
  • 2篇体感

机构

  • 14篇中山大学附属...

作者

  • 14篇范恒伟
  • 14篇杨军林
  • 12篇黄紫房
  • 10篇王其飞
  • 9篇李佛保
  • 6篇杨靖凡
  • 6篇隋文渊
  • 5篇邓耀龙
  • 1篇林翔
  • 1篇谢超凡
  • 1篇陈裕光
  • 1篇李学仕
  • 1篇王崇文

传媒

  • 4篇中国矫形外科...
  • 2篇中华骨科杂志
  • 2篇第七届《中华...

年份

  • 4篇2017
  • 4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4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特发性脊柱侧凸远端融合节段选择对远期腰椎活动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研究目的:探究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行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并植骨融合术后,不同远端融合椎(Lowestinstrumentedvertebra,LIV)的选择对患者腰椎活动度及健康相关生活质量(HealthRelatedQua...
杨军林范恒伟黄紫房隋文渊王其飞曹雷杨靖凡李佛保
关键词:特发性脊柱侧凸脊柱融合腰椎活动度健康相关生活质量
VCR在矫正重度脊柱侧后凸是是否是必须的?4、5级截骨矫形效果及并发症比较
目的 脊柱三柱截骨被用来矫正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然而在这类患者中最佳的截骨方式仍不清楚。此回顾性研究目的是比较在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患者中4、5级截骨的矫形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杨军林范恒伟
关键词:脊柱侧后凸VCR
LenkeⅠ型青少年脊柱侧凸后路矫正术后肩部平衡的两年随访研究
008-2012年于我院进行手术并获得完整随访资料的脊柱侧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由本研究数据可知,RSH在术后两年的随访过程中得到了35.2%的恢复,其中53%发生在术后6个月内,42%发生在术后6-12个月,而术后12...
王其飞黄紫房杨军林范恒伟邓耀龙李佛保
关键词:脊柱侧凸青少年患者
Thrsp蛋白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MSCs成脂分化过程中的差异性表达和作用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比较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与正常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脂分化过程中基因表达的差异。[方法]收集本院脊柱侧弯中心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AIS患者20例的骨髓血,同时采集10例年龄段性别接近的志愿者骨髓血作为对照组。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提取MSC细胞,培养至P3流式细胞仪定性。诱导成脂分化14 d后提取全RNA进行Affymetrix 3'IVT表达谱芯片检测。对主要检查结果进行RT-PCR验证,并且对结果中特异性高表达的Thrsp蛋白的表达情况进行Western blot检验。[结果]受试者骨髓血均成功采集分离,密度梯度离心分离MSCs并培养至P3,流式细胞仪验证其性质,成脂分化培养14 d后苏木红染色定性为脂肪细胞,提取全RNA电泳条带清晰,表达谱芯片检测结果显示AIS患者MSC在成脂分化过程中有111条基因表达上调,189条基因表达下调。Western blot检验结果显示Thrsp蛋白在脂肪细胞中高度表达。[结论]AIS来源MSCs成脂分化相关差异表达的300条基因可能参与了AIS的发生和发展,Thrsp基因可能是导致MSCs分化差异性的关键因素。
王其飞杨军林范恒伟黄紫房林翔谢超凡李佛保
关键词: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成脂分化
Lenke I型脊柱侧弯肩部平衡的2年随访研究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评估单胸弯(Lenke Ⅰ型)特发性脊柱侧凸矫正患者术后及最少2年随访过程中肩部平衡的变化过程。[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2012年8月在本院脊柱侧弯中心接受手术治疗的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72例,男14例,女58例;平均年龄15.8岁(9—21岁),平均随访29.7个月(24~62个月)。均为Lenke Ⅰ型。研究利用术前术后及随访的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测量双肩高度差、锁骨角等指标,并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17对参数进行比较,分析手术及术后不同随访时间对患者肩部平衡的影响。[结果]72例患者皆采用单纯后路椎弓根钉棒矫正,手术完成顺利,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其中主胸弯Cobb角从术前平均(53.7±11.1)。矫正至术后平均(11.1±7.4)°,平均主弯矫正率为77.7%;上胸弯Cobb角从术前平均(23.2±7.6)°矫正至术后平均(7.4±11.1)°,平均主弯矫正率为70.6%。术前双肩高度差(RSH)及锁骨角(CA)分别为平均(1.3±1.0)cm和(3.0±1.9)°,术后矫正至平均(1.7±1.1)cm和(3.9±1.8)°,半年随访平均(1.4±1.0)cm和(3.0±1.8)°,1年随访平均(1.2±1.2)cm和(2.8±1.8)°,2年后随访平均(1.1±1.0)cm和(2.7±1.6)°,双肩高度差在术后及末次随访差异皆具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两年的随访中,RSH和CA指数分别得到了35%及31%的恢复,其术后1年内恢复所占比例分别为95%及97%。[结论]对于Lenke Ⅰ型患者来说,手术矫正可能会导致肩部不平衡情况加重,但术后所残留的肩部不等高在术后远期功能重建中可以得到较好的恢复,而术后1年的时间段是肩部平衡恢复重建的关键时期。
王其飞杨军林黄紫房范恒伟邓耀龙李佛保
关键词:脊柱侧弯失衡
医学形体训练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有效性评估
目的 探讨医学形体训练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的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研究研究27例AIS患者(女22例,男5例)医学形体训练治疗效果。
杨军林范恒伟黄紫房
关键词: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胸椎后凸
凸侧旋棒与凹侧旋棒矫正Lenke I型AIS至少2年随访效果评估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评估Lenke I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采用后路凸侧旋棒矫形与凹侧旋棒矫形至少2年的随访效果。[方法]收集本中心2008年7月~2011年7月间收治的Lenke I型AIS患者66例,平均年龄14.9岁,术前主弯均〈70°。按术中矫形技术分为凸侧旋棒组(32例)和凹侧旋棒组(34例),所有患者均具有完整术前、术后及术后2年的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以及术前、术后CT平扫。研究分析两组病例的主弯Cobb角及其矫正率、T_(5~12)后凸角、顶椎偏移距离(apical vertebral translation,AVT)、C_7偏离骶骨中央垂线距离(coronal C_7 to centre sacral vertical line,C_7-CSVL)和C_7偏离骶骨后上角距离(the sagital C_7 to centre sacral vertical line,C_7-SSVL),置钉密度及置钉破壁率,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皆成功获得手术矫正,术中及术后2年随访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凸侧旋棒组和凹侧旋棒组的术前主弯Cobb角分别从平均(53.2±10.7)°和(51.2±10.8)°(P=0.455)矫正至术后平均(8.0±7.3)°和(12.9±7.0)°(P=0.008),平均矫正率为(86.2±12.7)%和(75.3±13.0)%(P=0.001);T_(5~12)后凸分别从术前平均(18.4±12.6)°和(23.2±19.3)°(P=0.248),矫正至术后平均(20.2±10.9)°和(21.8±8.9)°(P=0.533);术后冠状面和矢状面皆获得良好平衡。所有病例的凸侧和凹侧总椎弓根螺钉破壁率分别为1.2%和3.9%(P=0.162);凸侧旋棒组和凹侧旋棒组的总椎弓根钉破壁率分别为1.3%和3.2%(P=0.01)。[结论]青少年脊柱侧凸采用凸侧旋棒技术矫正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较凹侧旋棒矫形具有更好的侧凸矫形效果和置钉安全性;结合胸椎小关节松解、体内折弯和增加凹侧预弯棒角度有助于矢状面后凸的维持或矫正,且至少2年随访的矫形效果维持良好。
黄紫房杨靖凡杨军林王其飞范恒伟李佛保
关键词:脊柱侧凸矫形
凸侧旋棒与凹侧旋棒矫正LenkeⅠ型AIS至少2年随访效果评估
性分析本院脊柱侧弯中心2008年7月至2011年7月采用凸侧旋棒技术和凹侧旋棒技术治疗的LenkeⅠ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66例,按术中采用矫形技术不同分为两组:凸侧旋棒组和凹侧旋棒组。凸侧旋棒组共32例,男6例,女26...
黄紫房杨靖凡杨军林王其飞范恒伟李佛保
关键词:特发性脊柱侧凸青少年患者临床疗效
脊柱胸弯后路椎体截骨术中不同手术操作对脊髓损伤风险的影响
目的分析重度脊柱胸弯后路椎体截骨术中不同阶段的诱发电位监测变化,评估各步手术操作的脊髓损伤风险。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5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62例重度脊柱胸弯畸形截骨术患者。
杨军林黄紫房邓耀龙陈裕光杨靖凡王其飞隋文渊曹雷范恒伟李佛保
关键词:假阴性神经损伤
术前影像学参数可影响矫正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时三柱截骨策略选择
目的 脊柱三柱截骨被用来矫正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脊柱外科医生多基于后凸形态、躯干平衡及主弯位置选择截骨策略,然而至今仍没有可定量的参数可用于决策。此回顾性研究目的是探究可能影响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矫形时三柱截骨策略选择...
杨军林范恒伟
关键词:脊柱侧后凸脊柱后凸PSOVCR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