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游

作品数:22 被引量:86H指数:6
供职机构:昆明市儿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云南省科技厅科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3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4篇关节
  • 9篇髋关节
  • 7篇发育不良
  • 6篇导航模板
  • 6篇截骨
  • 6篇计算机
  • 6篇计算机辅助设...
  • 6篇辅助设计
  • 4篇髋关节发育
  • 4篇髋关节发育不...
  • 4篇髋关节脱位
  • 4篇脱位
  • 4篇截骨术
  • 4篇个体化导航模...
  • 4篇股骨
  • 4篇关节发育
  • 4篇关节脱位
  • 4篇儿童
  • 4篇3D打印
  • 3篇三维重建

机构

  • 12篇成都军区昆明...
  • 9篇昆明市儿童医...
  • 7篇昆明医科大学

作者

  • 22篇周游
  • 13篇王均
  • 12篇陆声
  • 9篇康晓鹏
  • 5篇李伟
  • 4篇徐小山
  • 4篇李川
  • 4篇罗浩天
  • 3篇徐永清
  • 3篇李蓉
  • 2篇陈昊
  • 2篇方学伟
  • 2篇陆维
  • 1篇朱敏
  • 1篇高心健
  • 1篇朱崇涛
  • 1篇胡熙
  • 1篇何飞
  • 1篇石浩
  • 1篇永生

传媒

  • 3篇中华创伤骨科...
  • 3篇临床小儿外科...
  • 3篇中华关节外科...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重庆医学
  • 1篇中华解剖与临...
  • 1篇中外医疗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组织工程与重...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17
  • 2篇2016
  • 10篇2015
  • 1篇2014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3D打印体外导板辅助儿童膝内外翻畸形矫正的初步应用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利用3D打印技术研制个体化膝部体外导板,探讨其应用于8字钢板骨骺阻滞术的可行性。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该院诊治的12例膝内外翻患儿(男7例,女5例;平均年龄8.2岁,膝关节伸直位时完成下肢连续螺旋CT扫描,将Dicom格式存储的CT数据导入Mimics 15.0中,重建膝关节三维模型。将重建后的膝关节数据以.stl格式导入Geomagic 11.0软件中,根据置钉不穿破骨骺和关节面、与骨骺平行、位于骨骺前后中线的要求,设计出8字钢板置钉导航模板;利用3D打印技术打印出导航模板;术中通过模板定位,行8字钢板及螺钉内固定,术后CT评估置钉位置。结果经过影像学验证,应用3D打印个体化体外导板对12例患者行8字钢板骨骺阻滞术,置钉准确。病例随访6个月至2年,均取得满意矫形效果。结论 3D打印制作个体化膝部体外导板,辅助8字钢板骨骺阻滞治疗儿童膝内外翻畸形,置钉位置精准,疗效满意。
陈昊康晓鹏周游刘建双石浩张然胡熙周平
关键词:膝内翻膝外翻
儿童单侧发育性髋关节脱位双下肢差异统计及其影响因素
2024年
目的测量并分析儿童单侧发育性髋关节脱位(Unilateral 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UDDH)健侧与患侧影像学下肢差异的特点,包括下肢长度差异(Leg length discrepancy,LLD)、股骨颈前倾角(Femoral neck anteversion,FNA)以及股骨颈干角(Neck shaft angle,NSA)差异。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符合纳入标准的120例UDDH患者临床影像学资料。UDDH根据Tonnis分型,分为Ⅰ、Ⅱ、Ⅲ、Ⅳ型。摄站立位骨盆股骨全长X线、骨盆股骨CT,测量以下参数:股骨长度(Femoral length,FL)、大转子股骨长度(Greater trochanter femoral length,GTFL)、小转子股骨长度(Lesser trochanter femoral length,LTFL)、干骺端股骨长度(Metaphysis femoral length,MFL)、大小转子间距离(Intertrochanteric distance,ITD)、FNA、NSA。比较健侧患侧上述参数,并计算各参数健患侧差值;分别统计上述参数健侧较患侧长以及患侧较健侧长的例数;比较各影像学参数健患侧差值在不同Tonnis分型、年龄、性别之间的差异。结果患侧FNA、NSA、MFL、LTFL均大于健侧,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侧FL、GTFL和ITD大于患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NA、NSA、LTFL、MFL患侧大(长)构成比大于健侧大(长)构成比;FL、GTFL和ITD健侧长构成比大于患侧长构成比。根据不同模型多元线性回归统计,Mod1中NSA、MFL患健侧差值均随年龄增加而减少(P<0.05),在Mod2、Mod3中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Mod4、5、6中FL患健侧差值均随脱位程度增加而减少,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脱位程度越高,患侧FL越小于健侧。患健侧NSA差值随着年龄增大而减小,患侧NSA随着年龄增大逐渐趋近于健侧,甚至会小于健侧。无论脱位程度如何,患侧MFL均大于健侧MFL;脱位程度越大,患侧FL越小于健侧FL。结论患侧FL较健侧短,但相差值很小,没有实际临床意义;而患侧MFL明显大于健侧,说明术前UDDH患者确实存在LLD;患侧FNA、NSA较
李雅琴谢睿李论马娜周游康晓鹏
关键词:儿童股骨颈前倾角
3D打印导板在Bernese髋臼周围截骨术中的应用被引量:20
2016年
目的探讨3D打印导板在辅助Bernese髋臼周围截骨术(PAO)的可行性。方法应用3D打印导板技术对2013年7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26例(26髋)髋臼发育不良患者施行PAO,男10例,女16例;右髋14例,左髋12例;年龄为12—32岁,平均18.6岁。术前对患者行骨盆X线片检查及CT扫描,CT断层数据导入Mimics10.1软件中进行三维重建,模拟髋臼周围截骨及游离髋臼的旋转,制定术前规划;在逆向工程软件中根据术中可暴露的骨盆表面形态和旋转后的髋臼截骨面设计导板,将导板以STL格式导入3D打印机,打印出导板实物;术中将消毒后的导板贴敷于骨盆和截骨面,辅助完成精确髋臼周围截骨和游离髋臼的旋转移位;对术前、模拟术后及实际术后测量的外侧边缘中心(LCE)角、臼顶倾斜(AC)角、股骨头超出(EI)指数及覆盖率等参数进行比较。结果本组患者手术时间为2.7~4.6h,平均3.2h;术中出血量为950~3300mL,平均1630mL。所有患者术后检查均未出现股神经和坐骨神经损伤;未出现截骨进入髋关节内等严重并发症。无一例患者术后发生感染。1例患者出现后柱断裂。患者术前与实际术后测量的LCE角、AC角、EI指数及覆盖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拟术后与实际术后测量的LCE角、AC角、EI指数及覆盖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CT三维重建设计和3D打印的导板应用于PAO,可以提高该手术的精确性及安全性,是解决该手术难点的有效方法。
周游徐小山李川康晓鹏陈昊王均朱崇涛李伟陆声
关键词:髋发育不良截骨术计算机辅助设计3D打印导板
计算机辅助个体化导航模板在Bernese髋臼周围截骨术中的研究与应用
[目的]1.对髋臼发育不良患者的髋关节进行三维解剖学测量,为制定术前规划提供依据。2.在尸体实验中应用导航模板辅助Bernese髋臼周围截骨术,探讨导航模板辅助Bernese髋臼周围截骨术的可行性。3.探讨个体化导航模板...
周游
关键词:髋臼发育不良截骨逆向工程
文献传递
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机制的综述被引量:17
2014年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是骨科及疼痛科的常见、多发病。该文主要从机械压迫、炎症化学性刺激、自身免疫反应、血运障碍、情感障碍等方面阐述了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患者疼痛的原因机制。帮助医师进一步了解患者疼痛原因,可以针对性选择最佳治疗靶点和治疗方法,从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周游王均陆声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疼痛炎症反应
股骨颈前倾角CT三维重建测量的临床研究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探讨三维重建模型,在测量"Y"型软骨已闭合髋臼发育不良患者股骨颈前倾角(femoral neck anteversion,FNA)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3年3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诊治的34例髋臼发育不良患者的资料。所有患者完成髋关节至腓骨头水平的CT断层扫描。将.dicom格式存储的CT数据导入Mimics 10.01中,采用表面遮盖显示法重建全股骨三维模型。将重建后的股骨数据以.stl格式导入Geomagic 11.0软件中,选取股骨头侧部分,应用最佳拟合球命令,将股骨头拟合成球体,并记录该球心三维坐标值。股骨头中心坐标输入Mimics软件中,股骨调整至半透明状态,在三维视图上,旋转股骨直至股骨头中心位于股骨颈的投影面积中心。在股骨大转子侧作一与股骨头中心重合的另一点,以直线将两点连接,该线即为股骨颈轴线。旋转股骨直至大转子后缘位于股骨后髁连线中点,做股骨后髁的连线,该连线与股骨颈轴线的夹角即为FNA。2位测试者分别对34例(68髋)用此法测量FNA。采用配对t检验,检验水准α取双侧0.05。结果 34例(68髋)完成股骨全长CT扫描,2位测量者应用上述三维重建法分别对该68髋的股FNA完成测量,其中1位测量者测量2次,两次测量相隔1个月。采用配对t检验。第1次测量时,2位测量者所测量FNA结果分别为(27.83±11.69)和(26.18±15.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3)。第1次测量后1个月,2位测量者中的1位,再次对68髋的FNA进行测量。结果为(27.38±11.81),与其第1次测量结果(27.83±11.69)进行配对t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92)。结论三维模型上可以精确寻找股骨头中心、股骨颈轴线等测量基准参数,建立了三维测量FNA的一种方法;在三维重建模型上对FNA的精确测量,为全面认识髋臼发育不良患者解剖学畸形提供了条件,为制订手术方案提供了依据。
周游陆声康晓鹏徐小山李蓉王均李伟李川
关键词:股骨颈髋关节三维重建股骨颈前倾角
三维打印导航模板在Bernese髋臼周围截骨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探讨基于CT三维重建设计的导航模板在Bernese髋臼周围截骨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引入三维(3D)打印导航模板技术,对5例(10髋)尸体标本施行Bernese髋臼周围截骨术。术前对尸体标本行骨盆平片及CT扫描,CT数据进行三维重建;Mimics 10.1软件中进行截骨模拟及旋转髋臼;根据术前规划应用逆向工程技术提取术野骨盆解剖形态特征和截骨面,设计导航模板并用3D打印技术制作成实物;术中将导航模板直接与暴露后的骨盆及截骨面贴合,完成精确截骨及髋臼骨块的旋转移位;对模拟术后及术后测量的外侧CE角、臼顶倾斜角、股骨头超出指数及覆盖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实验病例均未出现截骨进入髋关节内或后柱完全截断的并发症。术前模拟后与术后测量的外侧CE角、髋臼顶倾斜角、股骨头超出指数及覆盖率经统计分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基于CT三维重建的导航模板应用于Bernese髋臼周围截骨术,可以提高该手术的精确性及安全,是解决PAO手术难点的有效方法。
周游王均徐小山李伟高文雷罗浩天陆声
关键词:髋关节发育不良截骨术计算机辅助设计
基于MRI技术全膝关节置换术中个体化导航模板的基础研究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探讨基于MRI技术的全膝关节置换(TKA)术中个体化导航模板定位截骨的准确性与可行性。方法选取保存完好的成年尸体下肢标本16具,将尸体标本随机分为导航模板组(模板组)和传统手术组(传统组),每组8具16个膝关节。模板组术前行双下肢髋-膝-踝MRI扫描,通过三维重建软件、计算机辅助设计及逆向工程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设计制作出与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匹配的个体化截骨导航模板实物,用于TKA手术的截骨定位。传统组按常规人工TKA手术程序进行操作。术后两组均摄整个下肢全长正侧位X线片,测量比较两组假体组件的角度;两组取出膝关节假体后行全下肢CT扫描,比较冠状位下两种方法定位截骨后股骨远端截骨面与股骨机械轴线、胫骨近端截骨面与胫骨机械轴线的垂直关系及轴位下股骨后髁截骨面与外科髁上轴的平行关系。对测得参数进行比较采用两样本t检验,检验水准α值取0.05。结果本组研究共设计制作了32个个体化导航模板,辅助TKA16例。术中所有的导航模板和股骨髁与胫骨平台贴附性较好,无明显偏差。(1)术后测量假体位置:正位X线片测量:模板组FFC平均偏差角度为(1.2±0.2)°,传统组FFC平均偏差角度为(2.4±0.3)°;模板组FTC平均偏差角度为(1.4±0.3)°,传统组FTC平均偏差角度为(2.3±0.4)°。侧位X线片测量:模板组LFC平均偏差角度为(6.8±0.2)°,传统组LFC平均偏差角度为(9.2±0.4)°;模板组LTC平均偏差角度为(2.4±0.1)°,传统组LTC平均偏差角度为(4.8±0.6)°。模板组FFC、FTC、LFC、LTC平均偏差角度均小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小于0.05)。(2)术后CT测量截骨面与其机械轴线垂直关系:模板组:16例膝关节的股骨远端截骨面与股骨机械轴线成角88.9°~91.1°,平均90.1°,胫骨近端截骨面与胫骨机械轴线成角89.6°~90.7°,平
李伟方学伟周游陆声王均陆维
关键词:下肢磁共振成像
骨化核对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术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影响研究
2024年
目的探讨股骨头骨化核对6~24月龄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患儿治疗后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ascular necrosis of femoral head,AVN)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在昆明市儿童医院接受石膏固定术治疗的6~24月龄DDH患儿的髋关节临床资料。依据末次随访时患髋股骨头是否坏死分为:AVN(+)组(Kalamchi-MacEwen分型Ⅰ~Ⅳ型)、AVN(-)组(Kalamchi-MacEwen分型未见坏死);根据股骨头是否出现临床坏死分为临床AVN(+)组(Kalamchi-MacEwen分型Ⅱ~Ⅳ型)、临床AVN(-)组(Kalamchi-MacEwen分型Ⅰ型或未见坏死);根据手术年龄分为6~12月龄组、12~18月龄组和18~24月龄组。比较AVN(+)组与AVN(-)组患儿性别、患髋骨化核状态、侧别、手术年龄、手术方式、术前国际髋关节发育不良协会(International Hip Dysplasia Institute,IHDI)分型、术前髋臼指数(acetabular index,AI)值、外展角度,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DDH术后发生AVN的独立影响因素,基于独立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其对DDH术后发生AVN的诊断效能。对比临床AVN(+)组与临床AVN(-)组患髋的骨化核状态,分析骨化核状态对临床AVN的影响。对比6~12月龄组、12~18月龄组、18~24月龄组患髋AVN发生率、临床AVN发生率、再脱位发生率、残余髋臼发育不良(residual acetabular dysplasia,RAD)发生率。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21髋。AVN(+)组54髋,AVN(-)组167髋。患髋中有骨化核者AVN发生率为18.1%(27/149),无骨化核者ANV发生率为37.5%(27/72),有骨化核者AVN发生率显著低于无骨化核者(P=0.00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骨化核状态(OR=3.064,95%CI:1.486~6.319)、外展角度(OR=1.184,95%CI:1.110~1.264)、术前IHDI分型(OR=3.821,95%CI:1.465~9.968)是DDH术后发生AVN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外展角度预测DDH术后发生AVN的最佳截断值为63.5°,曲�
鲁婵唐兹诞康晓鹏周游
关键词:发育性髋关节脱位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外科手术儿童
基于断层CT对选取髋臼与股骨头两个不同中心测量髋臼前倾角的比较
目的 目前应用CT测量髋臼前倾角主要的报道分两类,大部分文献以股骨头中心为测量层面;另部分文献报道以髋臼中心为测量层面。对于CroweⅢ型或IV型的患者,由于股骨脱位明显,股骨头中心与髋臼中心距离较大,两种方法测量具有差...
周游陆声李川王均
关键词:髋关节发育不良三维重建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