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锦玉

作品数:9 被引量:36H指数:4
供职机构:黑龙江省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卫生厅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血液
  • 3篇血液透析
  • 3篇肾病
  • 3篇糖尿
  • 3篇糖尿病
  • 3篇糖尿病肾病
  • 2篇血液灌流
  • 2篇血液透析患者
  • 2篇硬化症
  • 2篇肾小球
  • 2篇肾小球硬化
  • 2篇肾小球硬化症
  • 2篇透析患者
  • 2篇维持性
  • 2篇维持性血液
  • 2篇维持性血液透...
  • 2篇维持性血液透...
  • 2篇疗效
  • 2篇节段
  • 2篇节段性

机构

  • 9篇黑龙江省医院
  • 2篇哈尔滨医科大...

作者

  • 9篇李锦玉
  • 7篇李波
  • 5篇刘丽颖
  • 4篇刘孝猛
  • 4篇李萌
  • 2篇孙敏
  • 2篇贾玲
  • 1篇安晓霞
  • 1篇张连瑞
  • 1篇郝丽荣
  • 1篇柳春艳
  • 1篇郝丽荣
  • 1篇郝丽杰
  • 1篇张倩
  • 1篇柳春艳
  • 1篇刘惠敏
  • 1篇吕慧妍

传媒

  • 2篇中国卫生标准...
  • 2篇中国继续医学...
  • 1篇糖尿病新世界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中国现代药物...
  • 1篇系统医学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老年慢性肾衰竭的疗效被引量:12
2018年
目的对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老年慢性肾衰竭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随机抽取我院收治的132例老年慢性肾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常规方式透析治疗和高通量透析治疗。结果进行6个月透析后,观察组患者各项相关指标水平均更接近于正常,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老年慢性肾衰竭患者采用高通量血液透析的方法进行治疗,能够促进患者各项相关指标趋于正常,并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李锦玉李波刘丽颖刘孝猛
关键词:高通量血液透析老年慢性肾衰竭
前列地尔治疗老年急性肾损伤的临床疗效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治疗老年急性肾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98例老年急性肾损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对比组和研究组,各49例。对比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84%(45/49),明显高于对比组的75.51%(37/4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血尿素氮为(8.62±2.37)mmol/L,明显低于对比组的(16.56±4.17)m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1.5878,P=0.0000<0.05)。研究组血肌酐含量为(103.47±34.07)μmol/L,明显低于对比组的(139.48±25.65)μ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9107,P=0.0000<0.05)。研究组尿β2-微球蛋白含量为(4.55±0.37)mg/L,明显低于对比组的(8.87±1.09)m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6.2708,P=0.0000<0.05)。研究组治疗过程中实施血液透析治疗次数为(4.03±1.27)次,明显少于对比组的(6.79±1.58)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5307,P=0.0000<0.05)。结论前列地尔可有效提高急性肾损伤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肾脏功能。
李锦玉李波李萌和刘丽颖
关键词:老年急性肾损伤前列地尔疗效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对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VEGF、sVCAM-1水平的影响被引量:8
2019年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HD)联合血液灌流(HP)对糖尿病肾病(DN)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可溶性细胞黏附分子(sVCAM-1)的影响,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定期于该院血液透析中心进行MHD的80例DN患者,根据随机、双盲的分组方法,将患者分为HD组(40例)和HD+HP组(40例),检测患者治疗前(M0)及治疗后3、6个月血浆VEGF、sVCAM-1和相关指标(BUN、Scr、ALb)的变化,分析VEGF、sVCAM-1与DN的相关性。结果 HD+HP组治疗后BUN、Scr均显著下降,ALb显著增高(P<0.05),HD+HP组BUN、Scr、ALb指标优于HD组(P<0.05);HD组和HD+HP组治疗后VEGF、sVCAM-1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比较各时间点组间治疗后的指标,与HD组相比较,HD+HP组sVCAM-1、VEGF明显较低(P<0.05);sVCAM-1与Scr、BUN呈正相关;VEGF与BUN、Scr呈正相关;ALb与Scr呈负相关(r=-0.397,P=0.000);BUN与ALb呈负相关(r=-0.394,P=0.000),与Scr呈正相关(r=0.381,P=0.000)。结论联合HD+HP治疗可显著降低DN患者的VEGF、sVCAM-1水平,保护肾功能,更适合长期进行血液透析的DN患者;VEGF、sVCAM-1水平可作为DN患者病情监测和预后的指标。
李锦玉李波李萌刘孝猛温爱敏
关键词:血液透析血液灌流糖尿病肾病SVCAM-1
家族性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与人辅肌动蛋白α4基因关系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通过对家族性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FSGS)一个家系患者中出现相关肾脏病变表现的患者的人辅肌动蛋白α4(ACTN-4)基因进行分析,明确ACTN-4与FFSGS的关系。方法通过对该家族全部50名家庭成员进行临床检查,筛查出所有出现肾脏累及的患者,采取其外周血标本,对ACTN-4相关基因进行连锁分析,以明确该家族中是否存在ACTN-4基因变异而导致FSGS。结果该家族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50名此家族中的家庭成员有10例出现肾脏损害。其中,先证者22岁发现肌酐升高,对此家族中全部10例出现肾脏受累的患者应用PCR技术进行ACTN-4基因的连锁分析,发现该家族的ACTN-4存在184T>A(S62T)突变。结论该家族FSGS的发病与ACTN-4基因的变异有关。
孙敏李锦玉刘惠敏贾玲李波刘丽颖张连瑞张倩郝丽杰郝丽荣柳春艳冯依楠
关键词:辅肌动蛋白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影响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分析血液灌流、血液透析联合应用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对其肾性贫血的影响。方法 60例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以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血液透析治疗,研究组采用4 h血液透析+2 h血液灌流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血细胞指标(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压积、平均血红蛋白量)。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405, P=0.011<0.05)。治疗后,研究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压积、平均血红蛋白量分别为(5.32±0.23)×10^12/L、(137.75±2.22)g/L、(45.65±1.24)%、(31.43±1.42)pg均高于对照组的(4.54±0.12)×10^12/L、(124.06±1.97)g/L、(34.17±1.02)%、(25.34±1.44)p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6.468、25.263、39.162、16.494, 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可联合进行血液透析+血液灌流治疗,不仅疗效显著,还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肾性贫血状况。
李锦玉李波刘丽颖温爱敏
关键词:血液灌流血液透析维持性血液透析肾性贫血
ACTN4基因184T>A突变与儿童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的关系
2017年
目的研究辅肌动蛋白4(α-actinin-4,ACTN4)基因杂合突变184T>A与儿童原发性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ocal segmental glomerulosclerosis,FSGS)的关系及其发生率。方法收集2014年3月-2016年7月于黑龙江省医院肾内科及儿科经肾穿刺活检确诊为原发性FSGS的儿童患者50例,选取同时期于本院进行疫苗接种的健康儿童40例作为对照组,同时蛋白酶-盐析法提取外周血白细胞基因组DNA,设计ACTN4基因第2外显子区引物,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后进行测序,若发现突变,氯酚法提取父母头发DNA检测ACTN4基因。结果 50例原发性FSGS患者中检测到1例患者存在ACTN4基因第2外显子区杂合突变184T>A,导致编码蛋白质ACTN4的第62位氨基酸由丝氨酸突变为苏氨酸,患者父母、健康。对照组均未检测到相同突变,其余FSGS患者未检测到新的致病突变。此外,共发现5个单核苷酸多态:rs761625093、rs771782889、rs111387742、rs759055242,rs550398621,其中rs759055242和rs550398621导致编码氨基酸改变。结论 ACTN4基因第2外显子区184T>A(Ser62Thr)突变在儿童原发性FSGS患者中的发生率较低,因此不是引起本中心儿童原发性FSGS的常见突变。
柳春艳吕慧妍孙敏贾玲李锦玉安晓霞郝丽荣
关键词:肾小球硬化症局灶节段性突变
糖尿病肾病的病症及治疗方法进展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肾病患病率呈现出了逐年上升的趋势。糖尿病患者通常在不同的时期会伴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伤,早期的病症并不明显,治疗得当是可以恢复到正常的,然而到了糖尿病肾病中期病症明显,终末期则进入了肾功能衰竭时期,很难治愈。因此,了解糖尿病肾病的分期病症,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可以使用肾功能检测指标,如血清中β2-MG水平来反映肾功能损害的程度,对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具有较高价值。早期治疗以控制血糖、饮食、血压、体重等方面为主。对于临床糖尿病肾病通常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结合中医和西医各自的优势,针对不同病症采用适合的治疗方法是非常有意义的。
李锦玉刘孝猛李波李萌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病症
60例肾内科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针对肾内科60例临床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初步探讨。方法收集2013年5月-2015年5月的60例肾内科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有关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包括患者就诊原因、产生并发症及用药治疗等情况,并对患者进行随访,对其临床治疗情况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肾功能衰竭、顽固性水肿及蛋白尿等是60例肾内科临床糖尿病肾病患者主要治疗原因,其中一部分患者临床治疗前进行相关检查发现合并高血压、贫血及冠心病等其它疾病,患者发生感染及糖尿病心肌病时通常可采取肾脏替代治疗。结论应在疾病早期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临床诊治,以有效降低患者病死率。
李锦玉李波李萌刘丽颖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患者临床诊治
DSA引导下经皮上腔静脉直接穿刺置入长期CVC的临床研究
2022年
目的观察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引导下经皮上腔静脉穿刺建立血液透析长期通路的有效性和影响因素。方法选取于2019年1月—2021年3月在黑龙江省医院诊治并符合经皮上腔静脉穿刺长期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CVC)置入条件的终末期肾病患者25例,于术前对患者进行病史采集和术前检查,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引导下经皮上腔静脉穿刺并置入长期隧道式中心静脉导管。记录患者术中、术后的并发症、观察其血液透析充分性,并对患者术后6个月内的血管通路状况进行随访。结果25例患者均顺利经皮上腔静脉穿刺且成功置入长期隧道式中心静脉导管,术后25例终末期肾病患者均可充分透析,25例患者的平均透析血流量可达(265.4±14.6)mL/min,提示血管透析通路建立良好。术后25例患者伤口均愈合良好,未出现伤口感染等问题。随访期间因脑干出血出现患者死亡1例,其余患者未发现与留置导管相关的并发症或死亡。结论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引导下,经皮上腔静脉穿刺建立血液透析长期中心静脉通路具备有效性和安全性。
李锦玉刘孝猛李萌
关键词:CUFF导管中心静脉置管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