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财 作品数:13 被引量:12 H指数:2 供职机构: 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 江苏省卫生厅科研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交通运输工程 电子电信 更多>>
has-miR-150对Jurkat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 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has-miR-150对人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细胞株Jurkat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构建慢病毒载体过表达miR-150并感染Jurkat细胞,另设空白组和阴性对照组,应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miR-150的表达;应用CCK-8法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细胞增殖及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信号分子的蛋白表达。结果:构建的慢病毒载体过表达miR-150后感染Jurkat细胞,has-miR-150表达升高约2.06倍(P<0.05);与阴性对照相比,过表达miR-150后Jurkat细胞增殖能力明显下降(P<0.01),凋亡数明显增多(P<0.01),p-Akt及p-p65蛋白的表达明显下调,Akt蛋白的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过表达has-miR-150可以有效抑制Jurkat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对T-ALL可能具有潜在的抑癌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负调控PI3K/Akt/NF-κB信号通路有关。 王莹 桑威 孙财 曾令宇 徐开林关键词:JURKAT细胞 细胞增殖 血小板数量的动态变化在预测急性髓系白血病诱导化疗后完全缓解 目的:研究血小板数量变化在预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完全缓解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接受诱导化疗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其中初诊患者49例,再诱导9例)在接受化疗后血小板水平的动态变化.以血常规、骨髓细胞学等检查作为评... 桑威 闫冬梅 何徐彭 王莹 孙财 张哲 李振宇 徐开林幽门螺杆菌检测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桑威 闫冬梅 何徐彭 王莹 孙财 张哲 李振宇 徐开林血小板数量的动态变化在预测急性髓系白血病诱导化疗后完全缓解中的意义 桑威 闫冬梅 何徐彭 王莹 孙财 张哲 李振宇 徐开林幽门螺杆菌检测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113例成人初诊ITP患者分为HP检测组52例(检测组)、HP未检测组61例(未检测组),^14C呼气试验对检测组52例进行HP检测后分为HP(+)组、HP(-)组。所有患者给予糖皮质激素泼尼松进行ITP治疗(1mg·kg^-1·d^-1,顿服),检测组中HP(+)患者同时给予抗HP治疗(三联方案,阿莫西林0.5g,bid;奥美拉唑20mg,bid;克林霉素0.5g,bid)。检测不同时点患者血小板计数、CD8淋巴细胞,治疗6个月后评价各组治疗效果。结果113例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0.80%,未检测组为55.74%,检测组为88.46%(P〈0.05)。检测组中,HP(-)和HP(+)在治疗2周后血小板计数显著上升,与治疗前及治疗1周时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P(-)和HP(+)的治疗有效率及复发率均无统计学差异。未检测组治疗2周后血小板计数与治疗前及治疗1周时比较亦升高,但明显低于检测组(P〈0.05);6个月复发率增高(P〈0.05)。检测组中,HP(+)组治疗前CD8比例增高比率大于HP(-)组,治疗后CD8比例恢复率亦大于HP(-)组。未检测组CD8比例增高率及CD8比例恢复率与检测组总体无差别(P〉0.05)。结论HP阳性在ITP中有较高的发生率,对于HP阳性患者进行抗HP治疗可以显著提高ITP疗效。 桑威 闫冬梅 何徐彭 王莹 孙财 张哲 李振宇 徐开林关键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幽门螺杆菌 血小板数量的动态变化在预测急性髓系白血病诱导化疗后完全缓解中的意义 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研究血小板(platelet,PLT)数量变化在预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完全缓解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接受诱导化疗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其中初诊患者49例,再诱导9例)在接受化疗后PLT水平的动态变化。以血常规、骨髓细胞学等检查作为评估患者完全缓解的依据。分析PLT数量在化疗后回升的时间及数量的动态变化和完全缓解的相关性。结果在骨髓恢复早期,38例达完全缓解的患者中,36例达完全缓解患者PLT〉20×10^9/L;而20例未达到完全缓解患者中,仅3例PLT〉20×10^9/L(P〈0.05);其中,16例达完全缓解患者PLT〉50×10^9/L,未达完全缓解组均未〉50×10^9/L(P〈0.05)。通过动态监测化疗前后PLT的变化,在骨髓功能恢复早期以及完全恢复期,完全缓解组38例患者的PLT计数均明显高于未缓解组20例患者的PLT计数(P〈0.05)。结论PLT数量的动态变化对于预测急性髓系白血病造血功能恢复和完全缓解有重要的意义。 桑威 闫冬梅 何徐彭 王莹 孙财 张哲 李振宇 徐开林关键词:血小板计数 急性髓系白血病 幽门螺杆菌检测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研究2009-2013年在我院血液科住院的113例接受糖皮质激素(泼尼松1mg.kg-1.d-1)作为一线治疗的ITP患者的治疗效果.... 桑威 闫冬梅 何徐彭 王莹 孙财关键词:血小板 幽门螺杆菌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外周血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在PGI-DLBCL疾病进展中的意义 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探讨外周血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ymphocyte to monocyte ratio,LMR)在原发胃肠道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primary gastrointestinal 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PGI-DLBCL)疾病进展中的意义。方法:收集本院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经病理学确诊为PGI-DLBCL的4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访观察患者疾病进展情况,分析LMR与患者2年PFS(%)之间的关系。结果:根据ROC曲线PGI-DLBCL患者LMR最具差异性的界限值为2.6。单因素分析显示,LMR(P<0.05)、大包块病变(P<0.01)和IPI(P<0.05)为影响患者2年PFS(%)的预后因素。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LMR<2.6[(危险比(RR)=3.083,95%CI1.828-8.313,P<0.01)]、大包块病变(RR=2.718,95%CI1.339-6.424,P<0.05)为2年PFS(%)的不良预后相关因素。结论:LMR<2.6,大包块病变与PGI-DLBCL患者疾病的进展相关。 孙克盟 桑威 徐林艳 闫冬梅 宋旭光 孙财 孙晓坤 徐开林关键词:疾病进展 微小RNA调控肿瘤细胞耐药机制形成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15年 目前,多数恶性肿瘤常规化疗效果差、预后不良,是困扰临床工作的重要难题,而肿瘤细胞耐药性的产生是导致化疗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经过积极化疗后,残存肿瘤干细胞耐药性的存在,可导致肿瘤细胞对多数化学药物敏感性降低,引起肿瘤复发、转移,最终危及患者生命.肿瘤细胞耐药性的形成机制较为复杂,涉及的信号分子及信号通路相对较多,其具体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根据目前相关研究,微小RNA(miRNA)与肿瘤耐药性的形成高度相关.miRNA通过对耐药机制进行靶向调节,对减少肿瘤细胞耐药性形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笔者拟就目前miRNA调控肿瘤细胞耐药机制形成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孙财 桑威 徐开林关键词:微RNAS 肿瘤细胞 幽门螺杆菌检测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2009-2013年在我院血液科住院的113例接受糖皮质激素(泼尼松I mg.kg-1.d-1)作为一线治疗的ITP患者的治疗效果... 桑威 闫冬梅 阿徐彭 王莹 孙财 张哲 李振宇 徐开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