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乃龙

作品数:24 被引量:28H指数:3
供职机构:德州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经济管理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0篇哲学宗教
  • 5篇经济管理
  • 5篇文化科学
  • 3篇社会学
  • 1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学

主题

  • 4篇主义
  • 3篇社会
  • 2篇大学生
  • 2篇意蕴
  • 2篇哲学
  • 2篇实践维度
  • 2篇主体性
  • 2篇网络
  • 2篇网络空间
  • 2篇网络社会
  • 2篇维度
  • 2篇路向
  • 2篇马克思主义
  • 2篇教育
  • 2篇古希腊
  • 1篇单片
  • 1篇单片机
  • 1篇单片机控制
  • 1篇当代大学生
  • 1篇新媒体

机构

  • 13篇德州学院
  • 11篇南开大学
  • 3篇兰州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五邑大学
  • 1篇中国浦东干部...
  • 1篇简阳市人民医...

作者

  • 24篇孙乃龙
  • 2篇孙凤娟
  • 1篇陈纪
  • 1篇刘哲
  • 1篇陈雪薇
  • 1篇罗爽
  • 1篇邹燕

传媒

  • 5篇焦作大学学报
  • 1篇北方论丛
  • 1篇河北学刊
  • 1篇生产力研究
  • 1篇商场现代化
  • 1篇武汉理工大学...
  • 1篇五邑大学学报...
  • 1篇孝感学院学报
  • 1篇临沂师范学院...
  • 1篇太原大学学报
  • 1篇德州学院学报
  • 1篇中南民族大学...
  • 1篇长安大学学报...
  • 1篇贵州广播电视...
  • 1篇科教导刊(电...
  • 1篇中国民族学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18
  • 2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2
  • 4篇2011
  • 2篇2010
  • 6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网络空间中人的主体性问题研究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社会生活的一部分,对于网络空间、网络文化的研究近年来受到学术界广大学者的注意,然而,大多数学者的研究仅仅是局限于探讨网络空间本身的特性和网络空间作为一个全新的地域对个人的影响,忽略了个...
孙乃龙
关键词:网络空间主体性
文献传递
主体性纬度的回归——网络社会探讨的一种可能的路向
2009年
目前学术界对于网络社会的探讨主要多从社会学层面入手,作的实证研究较多,除了少量翻译的国外文献外著作外,对网络空间的研究从哲学层面探讨的不多。无论是从社会学层面还是从哲学层面的探讨都只是从积极与消极方面关注于网络对人的影响,而很少关注人对网络社会的反作用,其原因在于对于主体性纬度的关注不够。本文指出采用人类学的思维方式,回归马克思研究社会形态所着重指出的主体性纬度来探讨网络社会的问题,可以克服目前在此领域研究中的缺陷。
孙乃龙
关键词:网络社会
中外古代民族研究比较——以古罗马帝国和清代为代表的分析
2012年
许多学者都注重对国内各个时期的民族研究进行探讨,但对于国外古代国家对民族研究的关注不够。近年来虽然有所深入,但与国内研究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民族研究相比,在深度和层次上还有很大的差距。文章将以古罗马帝国时期和中国清代的民族研究为例来分析中外古代民族研究在研究重点、研究广度、研究目的以及研究态度方面的异同,并分析探讨二者异同的原因。
孙凤娟孙乃龙
关键词:民族研究
实践与主体的同构性被引量:2
2008年
马克思主义认为,对主体性问题的研究,必须在实践论范式中进行。即:从实践出发来理解主体性和从主体性出发来理解实践。这是我们研究主体性问题的主要方法。用这种方法,我们可以对主体性范畴和实践范畴作出科学的界定;用这种方法,我们还可以科学地揭示出主体性与实践之间的内在联系:实践和主体性是辩证统一的,主体性是实践的本质特征;实践是主体性存在的基础,实践和主体性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二者具有同构性。
孙乃龙
关键词:同构性
到底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种从主体的理想性层面和现实性层面的解读
遵循和谐社会的理论根基——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的逻辑起点——主体——人 出发来探究和谐社会,旨在回答和谐社会什么和谐?和谐什么?如何和谐?这三个问题。通过对 和谐社会主题的探究,指出和谐社会主要是指主体人的和谐,即人与人、...
孙乃龙
关键词:和谐社会
古希腊辩证法的分化及其后果被引量:1
2009年
为探究辩证法的缘起和本真意蕴,运用逻辑分析的方法回归古希腊,分析古希腊辩证法的产生和逻辑演进过程。分析表明:源于古希腊的辩证法是在追寻世界的本源问题时产生的,具有本体论的意蕴;它在经历了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完善之后产生了分化,形成了苏格拉底辩证法路向和柏拉图辩证法路向,且二者都面临着在解决"一与多关系"问题上的困境;此后黑格尔继承了柏拉图的路向在思辨领域解决柏拉图的困境,而马克思在出发点上继承了苏格拉底辩证法的路向,并在本体论问题上扬弃了经黑格尔完善的柏拉图辩证法的路向,创立了实践辩证法。
孙乃龙
关键词:本体实践辩证法
现实的主体何以可能——马克思主义哲学主体概念研究
本文以主体的普遍性与个体性关系的变化发展和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产生、发展及完善为中心线索,考察了哲学发展史中的主体概念。在古希腊,主体概念诞生的最初意蕴在于人不断地寻求一种能够解释自身和万物存在的普遍性依据。由此,主体的...
孙乃龙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识形态
文献传递
马克思在何种意义上阐释“分工”
2010年
马克思在探讨分工时是把生产力、生产关系和分工三者放在同一个层次来探讨的,生产力、生产关系和分工在马克思那里是同级概念,只有时间历史的先后没有逻辑的先后。分工并不属于生产力或生产关系范畴,也不是二者的中介。三者的关系是:生产力是从技术结构来言说的分工,生产关系是从社会结构来言说的分工。分工既是生产力因素,也是生产关系因素。
孙乃龙
关键词:生产力分工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族际生态与实践路径被引量:2
2023年
在现实生活中打造良好的族际生态,意指在各民族生态系统之间形成互利共赢、和谐共享、共治均等的关系状态,由此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一种新思路。从实践路径上看,建立有序统一的分工机制和资源平衡的合作机制,加强交流平台建设和共有文化建设,推动空间结构整合和社会结构整合,分别有助于打造互利共赢、和谐共享、共治均等的族际生态,从经济层面、文化层面、社会层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当前,从族际生态视角研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目的是推动建立一种整体上的中华民族生态系统。在实践过程中,既需要正确把握共同性与和差异性关系,也需要建立多方主体协同支持制度。
孙乃龙陈纪
关键词:互利共赢
黑格尔实体即主体思想的三重意蕴
2011年
黑格尔实体即主体的思想具有三层意义:首先,他对实体的内涵的扩展,实体不再是不动的单一或形式而是能动的主体,这一思想为近代人的主体地位找到了形而上的支撑;其次,这一思想的建立结束了近代以来的二元对立或者怀疑论,证明了主体与客体的统一性,证明世界的克制性;最后,这一思想对自由观也有全新的解读。必然不再是自由的阴影,自由即是过程本身,是对必然性充分认识的结果。他人不是自由的障碍,相反,要获得自由必须要在互主体的关系中实现。
孙乃龙邹燕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