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艳 作品数:6 被引量:25 H指数:2 供职机构: 太原理工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理学 化学工程 轻工技术与工程 生物学 更多>>
Fenton反应考察抗坏血酸清除羟基自由基能力及动力学 被引量:16 2015年 自由基的清除对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和抗衰老具有重要意义。抗坏血酸(VC)是常用的天然抗氧化剂之一,为了有效合理利用VC的抗氧化性,实验利用水杨酸捕捉Fenton反应产生的羟基自由基(·OH),加入VC考察与水杨酸竞争清除·OH的能力,选择出最佳清除条件;并根据双底物反应特征,拟合出Alberty方程,得到了清除·OH的规律。结果表明,当VC用量为4.54 mmol/L、温度为47℃条件下、反应90 min时,VC对·OH的清除率达到最大,为46.23%;拟合出的反应动力学参数最大反应速率为0.11 mmol/(L·min),水杨酸和VC的特征常数分别为30.2和1.2×10^-3mmol/L。比较实验结果和拟合方程得到的数据,二者非常接近,相对误差在1.66%~5.40%之间,从而为合理利用抗坏血酸清除羟基自由基提供理论依据。 李艳 巩士磊 车影 靳利娥 闫果兰关键词:羟基自由基 抗坏血酸 清除率 反应动力学 酚羟基保护法合成硬脂酰单宁酸酯及其抗氧化性能评价 被引量:1 2016年 为解决单宁酸(TA)亲水性强亲油性弱的问题,以单宁酸为原料,利用苄基溴将单宁酸的部分酚羟基保护后得到单宁酸苄基醚(TBE),再以硬脂酸酐为酰基化试剂,吡啶为催化剂,N2保护下反应,引入长链脂肪烃;最后在弱酸条件下将苄基水解脱去,制得硬脂酰单宁酸酯(C18-TA)。采用均匀实验优化合成条件,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紫外光谱(UV)、核磁共振(1H NMR)表征了C18-TA的结构,并通过C18-TA清除·DPPH的能力和抗油脂氧化能力评价其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优化最佳合成条件为单宁酸1 g,硬脂酸0.6 g,吡啶1.5 mL,反应温度80℃,回流时间265 min,得到的C18-TA产率可达87.98%。使用酚羟基保护法制得的C18-TA不仅改善了单宁酸的表面活性,而且保留了单宁酸中多数的酚羟基,抗氧化能力明显高于单宁酸和丁基羟基茴香醚(BHA),质量浓度为0.050.25 g/L,对·DPPH的清除率为91.96%97.39%;对亚麻籽油的抗氧化值(POV)升高缓慢,030 d为3.8217.72 mmol/kg。 李艳 安丽萍 郭禹辰 靳利娥关键词:单宁酸 抗氧化活性 甘油对酪蛋白酸钠光谱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2 2015年 酪蛋白酸钠(sodium caseinate,SC)所制的可食食品包装膜能有效延缓食品中水份的迁移和扩散以及阻止氧气的氧化等从而对食品起到很好地保鲜和保护作用,由于酪蛋白亲水性较强,使其所制膜阻水性和机械性能均较差,甘油(glycerol,G)作为添加剂可以增强酪蛋白酸钠膜的韧性和阻水性,为进一步阐明G和SC之间的作用方式及对酪蛋白酸钠结构产生的影响,本实验利用荧光光谱、傅里叶红外光谱和紫外光谱特性对它们的作用方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G的加入可以使SC的荧光强度降低,由荧光强度变化速率和甘油的浓度的双对数回归曲线得出了G和SC的结合常数为1.127×103 L·mol-1和结合位点数为1.161,得出G和SC分子之间结合方式为弱化学键;虽然添加G前后SC的红外光谱的吸收峰几乎相同,但吸收强度存在较大差异,说明SC二级结构受到了影响,使得β折叠β-转角结构减少,α螺旋、无规则卷曲、结构显著增多,以及分子间氢键加强;分析紫外光谱得出,G的加入没有改变SC肽键的结构,而是与SC以非共价键的方式结合形成分子质量更大的聚合物并使吸收峰值强度下降。该研究从分子的角度揭示了G和SC分子间的作用方式。 李艳 畅芬芬 高焕园 曹青 靳利娥关键词:甘油 酪蛋白酸钠 光谱特性 钾助剂对完全液相法制备的Cu/Zn/Al催化剂合成低碳醇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2014年 采用完全液相法制备了Cu/Zn/Al浆状催化剂,考察了钾助剂的加入对催化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氮吸附和程序升温还原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硝酸钾的加入可以减小Cu0晶粒度,改变催化剂各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提高催化剂的活性;乙酸钾的加入可以使催化剂有较高的醇选择性。 李艳 黄伟关键词:完全液相法 低碳醇 单宁酸对酪蛋白酸钠的作用方式分析 被引量:5 2015年 单宁酸能使食物中的蛋白质变成不易消化的凝固物质,影响人体对蛋白质的吸收利用,为了阐明二者之间的作用方式,实验利用差热-热重分析、傅里叶红外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了单宁酸(Tannic acid,T)对酪蛋白酸钠(Sodium Caseinate,SC)结构的影响。红外光谱表明,酪蛋白酸钠和单宁酸相互作用后,其二级结构发生了改变,β-折叠和β-转角含量相应地减少,α-螺旋、无规则卷曲结构增多;荧光光谱说明,T的加入可以使SC的荧光发生静态猝灭,由荧光强度变化速率和单宁酸的浓度的双对数回归曲线得出了T和SC的结合常数KΛ=1.30×103 L/mol,结合位点数n=1.20;热重和差热分析表明,单宁酸-酪蛋白酸钠复合物(T-SC)的玻璃化温度升高了20℃,变性温度升高了86℃。分析实验结果:单宁酸的存在使酪蛋白酸钠分子链之间的作用力增大,链段移动受阻,形成更大的立体网状结构,稳定性增加。 李艳 巩世磊 高焕园 曹青 靳利娥关键词:单宁酸 酪蛋白酸钠 荧光猝灭 热稳定性 光谱法研究Zn^(2+)对枸杞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和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 2017年 针对提取的天然抗氧性物质超氧化物歧化酶量少,稳定性差等问题,实验以枸杞为原料,采用硫酸铵盐析分级分离方法提取了枸杞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utase of lycium,SOD-LY),紫外光谱法确定了其类型;考察了不同种类的锌盐ZnSO_4,ZnCl_2,Zn(CH_3COO)_2和Zn(NO_3)_2对SOD-LY活力的影响,选择出能显著提高其活力的锌盐。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紫外光谱、荧光光谱法研究了最佳锌盐同SODLY分子的作用方式。结果表明,提取的SOD-LY属于Cu/Zn-SOD类型。不同浓度锌盐的存在均可影响SOD-LY的活性。其中,Zn(NO_3)_2对SOD-LY活力影响最大;红外光谱表明,Zn(NO_3)_2使SOD-LY二级结构中β-片层、β-转角和β-反平行结构减少,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结构增多。荧光光谱分析得出,Zn^(2+)与SODLY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主要为静电引力,有利于稳定SOD-LY的活性中心,使得SOD-LY活力增强。Zn^(2+)与SOD-LY结合常数(KΛ)为1.666×103 L·mol^(-1),结合位点数(n)为1.238,结合距离(r0)为3.62nm,该研究为提高SOD的活力、稳定性及扩展其应用提供理论帮助。 王欣欣 李艳 安丽萍 高焕园 曹青 靳利娥关键词:超氧化物歧化酶 枸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