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超汉

作品数:49 被引量:72H指数:4
供职机构:上海市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技兴农推广项目国家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16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4篇农业科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28篇西瓜
  • 15篇大豆
  • 13篇菜用
  • 13篇菜用大豆
  • 12篇栽培
  • 9篇西瓜新品种
  • 7篇栽培技术
  • 7篇种子
  • 7篇小果
  • 7篇小果型
  • 7篇小果型西瓜
  • 7篇抗病
  • 7篇果型
  • 6篇选育
  • 5篇栽培技术研究
  • 5篇康宁木霉
  • 5篇枯萎病
  • 5篇高产
  • 4篇性状
  • 4篇自交

机构

  • 49篇上海市农业科...
  • 3篇上海市浦东新...
  • 2篇南京农业大学
  • 2篇天津大学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上海农林职业...
  • 1篇上海市设施园...
  • 1篇上海科立特农...
  • 1篇上海孙桥溢佳...

作者

  • 49篇李超汉
  • 46篇顾卫红
  • 44篇朱丽华
  • 44篇杨红娟
  • 40篇宋荣浩
  • 5篇马坤
  • 3篇倪秀红
  • 3篇陈建才
  • 2篇任永源
  • 2篇陈远东
  • 2篇刘莉
  • 2篇刘翔
  • 2篇古勤生
  • 2篇吴会杰
  • 2篇康保珊
  • 2篇李青竹
  • 1篇张兆辉
  • 1篇智海剑
  • 1篇彭斌
  • 1篇李国庆

传媒

  • 14篇上海农业学报
  • 5篇分子植物育种
  • 2篇植物保护学报
  • 2篇园艺学报
  • 1篇北方园艺
  • 1篇植物保护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微生物学通报
  • 1篇上海农业科技
  • 1篇中国蔬菜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年份

  • 1篇2025
  • 7篇2024
  • 2篇2023
  • 5篇2022
  • 5篇2021
  • 6篇2020
  • 7篇2019
  • 3篇2018
  • 7篇2017
  • 1篇2016
  • 5篇2015
4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双色冰淇淋’西瓜的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为进一步提高'双色冰淇淋'西瓜的品质和产量,开展了该品种的配套栽培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双色冰淇淋'西瓜适合上海及周边地区春播设施栽培,最适播种期为1月15日至2月5日,播种过早,因花粉发育不良,坐果率下降,畸形果增多,商品瓜产量偏低;播种过晚,果肉的双色表现不明显,且口感风味下降。该品种适宜种植密度为7 500-8 250株/hm^2,采取双蔓整枝方式为佳,选留主蔓上第10-14节的第二或第三雌花坐果。基肥以硫酸钾225 kg/hm^2+狮马牌复合肥375 kg/hm^2为宜,膨瓜期分两次沟施狮马牌复合肥(N:P:K=15%:15%:15%)375 kg/hm^2,并每5 d叶面喷施1次500倍液狮马牌高钾叶面肥(N:P:K=7%:12%:40%),每次4.5 kg/hm^2,比不追肥对照增产37.2%,果实品质显著提高。
宋荣浩杨红娟李超汉朱丽华顾卫红倪秀红陈建才
关键词:西瓜设施栽培高产
一种保持抗枯萎病西瓜品种抗性稳定的种子繁育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保持抗枯萎病西瓜品种抗性稳定的种子繁育方法,属于园艺作物种子繁育技术领域,包括:将抗枯萎病西瓜的父本种子和母本种子在基质中育苗,将西瓜苗移栽至含有枯萎病病原菌的土壤中,得到父本原原种种子和母本原原种种子;...
顾卫红宋荣浩杨红娟朱丽华李超汉尤佳琪
文献传递
一种西瓜栽培专用生物有机肥和小果型西瓜的栽培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西瓜栽培专用生物有机肥和小果型西瓜的栽培方法,属于农作物栽培技术领域。本发明所述栽培方法是在选择建立符合农业部绿色西瓜产品产地环境及最适宜西瓜根系生长发育土壤条件的生产基地基础上,施用本发明提供的西瓜栽培...
顾卫红李超汉杨红娟宋荣浩朱丽华尤佳琪李少龙
文献传递
基于SSR标记的西瓜新品种‘黑津’和‘申蜜968’的纯度鉴定被引量:1
2024年
本研究以西瓜新品种‘黑津’和‘申蜜968’的亲本及其杂交种为试材,采用基于琼脂糖凝胶电泳的SSR分子标记检测方法,从24对SSR核心引物中筛选出P10引物(BVWS00106)和P15引物(BVWS00433)两对特异性引物分别适用于‘黑津’和‘申蜜968’杂交种纯度的快速检测。研究发现,在3%(w/v)浓度的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条件下,采用P10和P15特异性引物分别扩增的‘黑津’和‘申蜜968’杂交种及其父母本的特异性条带均能够明显区分,统计‘黑津’和‘申蜜968’杂交种纯度分别为98.3%和96.7%,与‘黑津’和‘申蜜968’的大田植物学表型特征鉴定结果高度吻合。进一步分析比较各亲本种质的SSR引物多态性表现,构建出‘黑津’和‘申蜜968’亲本材料的遗传特异性DNA指纹图谱,为开展西瓜新品种‘黑津’和‘申蜜968’杂交种纯度的室内快速检测和新品种保护提供了技术支撑。
尤佳琪李超汉杨红娟朱丽华宋荣浩李少龙顾卫红
关键词:西瓜纯度鉴定SSR标记
菜用大豆新品种‘青酥10号’
2021年
‘青酥10号’为中熟优质高产菜用大豆新品种。植株直立,有限结荚,单株结荚50个以上,其中2~3粒荚率72%以上,荚色绿,荚毛灰白稀疏,2~3粒荚长6.75 cm,荚宽1.45 cm。鲜豆百粒质量96.1 g,鲜豆出仁率53.2%,鲜籽粒易烧煮,吃起来口感糯、微甜,品质优。对光周期不敏感,适合江、浙、沪、皖地区春、夏、秋3季露地栽培。
朱丽华顾卫红杨红娟李超汉尤佳琪宋荣浩
关键词:大豆菜用大豆
小果型西瓜新品种黄晶的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研究被引量:2
2021年
为了进一步提高西瓜新品种黄晶的产量和品质,加速黄晶的推广应用,研究了其配套的春播设施栽培和秋延后栽培技术。结果表明,黄晶西瓜在上海及周边地区的春季设施栽培的适合播种期为2月5—20日,播种过早,因气温过低会使花粉发育不良,坐果率下降,畸形果比例增加,商品瓜产量偏低;而播种过晚,会导致果型偏大,商品瓜率下降。春季设施栽培下,黄晶采用单蔓整枝为佳,适宜栽培密度12000~14000株/hm^(2),定植株行距为22 cm×250 cm,基肥施用量以施康朴牌复合肥375 kg/hm^(2)+生物有机肥22.5 t/hm^(2)为宜,膨瓜期每5 d喷施康朴牌叶面肥500倍液(N∶P∶K=7%∶12%∶40%),每次7.5 kg/hm^(2),连喷5次,可以明显提高商品果率和果实品质。此外由于黄晶西瓜新品种的耐热性较好,在秋延后设施栽培下也能够获得较高的商品瓜产量。此外,研制了一种“大豆绿色有机肥”,具有肥效高、肥效长等优点,对黄晶果实的产量和内在品质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沈海斌李超汉杨红娟宋荣浩李秀峰朱丽华尤佳琪顾卫红
关键词:小果型西瓜设施栽培
菜用大豆耐盐品种资源鉴定及其耐盐生理机理研究被引量:2
2018年
以17份菜用大豆品种资源(其中10份为崇明岛地方品种)为试材,利用150 mmol∕L及200 mmol∕LNa Cl溶液进行发芽期和幼苗期耐盐性鉴定,然后用150 mmol∕L Na Cl溶液对其中10份品种资源进行结荚期耐盐性鉴定。筛选出3个耐盐品种‘浙鲜豆五号’‘VS13-2’和‘骨粒青’,3个盐敏感品种‘乌大青’‘苏鲜四号’和‘绿皮豆’。对耐盐级别不同的4个品种‘浙鲜豆五号’‘VS13-2’‘苏鲜四号’和‘乌大青’苗期表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浙鲜豆五号’和‘VS13-2’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在盐胁迫前期高于对照,与‘乌大青’和‘苏鲜四号’相比,‘浙鲜豆五号’和‘VS13-2’在盐胁迫的大多数时间点的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POD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相对较高,丙二醛(MDA)含量相对较低。该研究为菜用大豆耐盐种质筛选和耐盐机理研究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技术支撑。
李超汉杨红娟高亚达朱丽华宋荣浩顾卫红
关键词:菜用大豆耐盐性抗氧化酶
一种二倍体西瓜自交系的选育方法及选育的二倍体西瓜自交系的应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二倍体西瓜自交系的选育方法及应用,涉及植物育种技术领域。所述二倍体西瓜自交系的选育方法,包括:1)在大棚病圃筛选抗病单株并进行连续三代人工自交授粉留果,得自交系Sugarlee‑3;2)以Sugarlee...
顾卫红宋荣浩杨红娟朱丽华李超汉
文献传递
一种小果型西瓜的栽培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小果型西瓜的栽培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建造标准设施大棚、适时播种培育育苗、高垄深沟高密度定植、单蔓整枝控制坐果节位、人工辅助授粉留果、重施膨瓜肥水、科学调控大棚温湿度、提高采收成熟度。发明的小果型西瓜...
宋荣浩顾卫红李超汉杨红娟朱丽华
文献传递
拟康宁木霉T-51的固体发酵参数优化
2024年
【背景】木霉是一类应用广泛的植物病害生防真菌。拟康宁木霉(Trichoderma koningiopsis)T-51是一株能够促进植物生长、诱导植物系统抗性、对多种植物病害有良好的防治效果的优秀生防菌株,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目的】研究并优化拟康宁木霉T-51分生孢子的固体发酵技术,提高菌株T-51的产孢量,为该菌株的大规模生产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结合响应面法,筛选菌株T-51适宜的发酵基质,分析优化固体发酵的水分含量、发酵时长、接种浓度,以及碳氮源成分和比例等因素。【结果】通过对不同固体发酵基质筛选发现,使用单一稻壳作为发酵基质的产孢效果最好,水分含量为75%且发酵时间延长至11 d能够显著提高产孢量,接种浓度在1×10^(6)CFU/mL时产孢量更高,高浓度孢子液(1×10^(8)CFU/mL)接种则产孢量下降;稻壳基质中最适宜菌株T-51产孢的碳氮源为葡萄糖和硫酸铵。通过响应面法分析得到最佳发酵条件:水分含量79.5%,发酵时长11 d,接种浓度1×10^(6)CFU/mL,最佳碳氮源成分比例:葡萄糖2.6%,乳糖0.75%和硫酸铵5%,于此优化条件下菌株T-51预测最高产孢量为7.76×10^(9)CFU/g,实际产孢量为7.83×10^(9)CFU/g。【结论】建立了基于稻壳基质的菌株T-51高效固体发酵技术,使菌株T-51的产孢量能够满足田间应用的需求,降低生产成本,为菌株T-51未来在田间的规模化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尤佳琪杨红娟朱丽华顾卫红曹碧婷吕铎胡政周成李超汉
关键词:木霉固体发酵产孢量生物防治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