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琼 作品数:33 被引量:293 H指数:10 供职机构: 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更多>> 相关领域: 生物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农业科学 理学 更多>>
基于大型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的新疆额尔齐斯河健康评价 被引量:16 2015年 为建立我国西北地区跨境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的评价指标与标准,应用B-IBI(benthic-index of biotic integrity,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评价新疆额尔齐斯河流域的健康状况.于2012年7月、8月、10月及2013年5月在额尔齐斯河全流域设10个典型采样点,进行4次大型底栖动物调查,从23个候选生物指标中筛选出适用于构建额尔齐斯河B-IBI评价体系的参数,主要包括总分类单元数、EPT(蜉蝣目、襀翅目、毛翅目)分类单元数、前3位优势分类单元个体相对丰度、襀翅目个体相对丰度和黏附者个体相对丰度.以参照点B-IBI的25%分位数作为健康评价标准来确定B-IBI的评价等级:B-IBI>2.04为极好,1.53 王军 周琼 谢从新 李红 阿达可白克·可尔江 蔡林钢关键词:大型底栖动物 鄱阳湖不同水文期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和影响因素及水质评价 被引量:28 2021年 为阐明鄱阳湖不同水文期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于2017年8月(丰水期)和12月(枯水期)在鄱阳湖湖区典型水域设置5个采样点进行浮游生物采样调查。研究期间共鉴定浮游植物8门75属186种,丰水期与枯水期均以硅藻门和绿藻门为主。共鉴定浮游动物4类76种,丰水期与枯水期均以原生动物和轮虫为主。方差分析显示:浮游植物密度与生物量在不同水文期之间的差异均为极显著(P<0.01),浮游动物丰水期密度高于枯水期,但无显著差异(P>0.05),浮游动物生物量(P<0.05)在不同水文期差异显著。冗余分析(RDA)显示:丰水期透明度和浮游生物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电导率和浮游生物呈显著正相关。透明度、电导率与营养盐是影响丰水期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素,枯水期水温和溶解氧是驱动鄱阳湖浮游生物群落生态分布的主要环境因素。基于Shannon-Wiener(H′)、Margalef(d)和Pielou(J)等生物多样性指数的水质评价结果表明:鄱阳湖研究区域水质状态处于寡污-中污之间。研究揭示了2个水文期对通江湖泊浮游生物的影响:季节变化不改变湖泊浮游生物的物种组成及优势种,但显著影响浮游生物的丰度及多样性。 杨潇 杨潇 张欢 周琼关键词:浮游生物 群落结构 环境因素 水质评价 主养草鱼池塘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环境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4 2014年 2012年5—10月,调查和分析了湖北省公安县崇湖渔场主养草鱼池塘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各种水环境因子,并利用典范相关分析方法(CCA)对池塘浮游植物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研究水体浮游植物隶属8个门102属240种,其中绿藻门44属114种,蓝藻门20属44种,硅藻门12属19种,裸藻门10属38种,金藻门5属7种,甲藻门4属6种,隐藻门2属4种;浮游植物密度变化范围为1.77~8.83×10^7ind/L,平均密度为4.23×10^7ind/L,生物量变化范围为12.24~298.58mg/L,平均生物量为44.13mg/L;池塘的Shan—non—Wiener指数变化范围为1.80~3.69,Margalef指数为3.12~6.74,Pielou均匀度指数为0.31~0.61;影响浮游植物数量的主要环境因子为水温、透明度、溶氧、pH、亚硝态氮和悬浮物。 李瑞娇 吕元蛟 张念 赵峰 周琼 何绪刚 谢从新关键词: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典范相关分析 新疆额尔齐斯河流域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及生物完整性评价 新疆额尔齐斯河是中国唯一流入北冰洋的河流,整个流域有着极为丰富的底栖动物资源。2012年7月、8月、10月与2013年5月分别对额尔齐斯河干流、5条主要支流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特征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共采集大型底栖动... 王军 周琼 谢从新 李红 蔡林钢关键词:群落结构 B-IBI 大型底栖动物 文献传递 太湖梅梁湾大型控藻围栏对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9 2012年 2005年对太湖梅梁湾大型鲢、鳙控藻围栏内外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围栏内外的环境因子、浮游植物生物量、浮游甲壳动物种类组成无显著差异.但鲢、鳙放养对浮游甲壳动物的生物量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围栏内浮游甲壳动物的总生物量和枝角类的生物量显著低于围栏外.总体上,枝角类各种类的生物量受鲢、鳙放养的影响程度大于桡足类的种类.太湖梅梁湾浮游甲壳动物的季节演替明显,大部分种类只是季节性出现.冬季和春季以溞(Daphnia sp.)和近邻剑水蚤(Cyclops vicnus)等大型种类为主,夏季和秋季以象鼻溞(Bosmina sp.)、角突网纹溞(Ceriodaphnia cornuta)和中华窄腹剑水蚤(Limnoi-thona sinensis)等小型种类为主.典范对应分析表明,透明度、温度和浮游植物的生物量是影响浮游甲壳动物季节变化的主要因素. 柯志新 谢平 过龙根 徐军 周琼关键词:浮游甲壳动物 群落结构 蓝藻水华 新疆塔里木河叶尔羌高原鳅遗传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8 2022年 为探究新疆塔里木河叶尔羌高原鳅(Triplophysa yarkandensis)遗传多样性现状,研究基于线粒体Cytb和D-loop序列对塔里木河两条支流(车尔臣河和渭干河)的8个地理群体进行了遗传学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分析。结果显示,基于Cytb和D-loop序列分别获得了41和51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指数/核苷酸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9247±0.0124/0.9776±0.0032和0.0065±0.0034/0.0115±0.0058,表明各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均较高。AMOVA结果显示,遗传变异主要来自群体内部(Cytb F_(st)=96.57%;D-loop F_(st)=95.25%),仅有3.43%(Cytb)和4.75%(D-loop)来自群体间;各群体间的遗传距离值小,遗传分化指数F_(st)值低,属于弱分化水平。基于样本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和单倍型构建的网络进化图均显示,各群体的样本没能形成明显的地理聚群和谱系结构。虽然两支流群体间存在潜在的遗传障碍,并发生了一定的遗传分化,但其遗传距离值只在0.05附近(Cytb,F_(ct)=0.0540;D-loop,F_(ct)=0.0471)。种群历史动态分析结果表明,叶尔羌高原鳅种群相对稳定,未经历过明显的扩张。综合上述结果,塔里木河叶尔羌高原鳅群体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但是遗传分化主要来源于群体内部,群体间有明显的基因交流,建议将其作为一个保护管理单元进行保护。研究为叶尔羌高原鳅种质资源开发利用、制定合理的保护措施提供了基础数据。 赵文浩 易少奎 苏君晓 周琼 沈建忠 李大鹏 周小云关键词:CYTB D-LOOP 塔里木河 叶尔羌高原鳅 金沙江观音岩段圆口铜鱼的微卫星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8 2015年 选用10对微卫星引物,对金沙江观音岩江段圆口铜鱼(Coreius guichenoti)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统计分析了有效等位基因数、观测杂合度、期望杂合度、多态信息含量等遗传学指标,结果显示所选用的1O对微卫星引物均表现为高度多态性,共检测到等位基因数84个,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5.4296;观测杂合度0.8000~0.9333、期望杂合度0.7747~0.8414;多态信息含量为0.649~0.753;Shannon’s指数为1.5237~2.2602;Hardy-Weinberg平衡偏离指数为0.0326~0.1277。结果表明该江段圆口铜鱼群体遗传多样性较丰富。 王伟 周琼 张沙龙 王龙涛 李博 张家波关键词:微卫星 两种营养源对主养草鱼池塘浮游生物群落结构与碳/氮转化的影响 被引量:2 2017年 为探讨主养草鱼池塘主要生源要素的营养循环过程与能量转化效率,本实验运用稳定同位素(δ^(13)C、δ^(15)N)与C/N分析技术,研究两种不同投喂营养源(苏丹草、人工饲料)对主养草鱼池塘浮游生物群落结构、C-N营养转化可能存在的影响。结果显示,两种投喂营养源对浮游生物的群落结构没有显著的影响,但投喂苏丹草更有利于浮游生物的群落增长。在投喂苏丹草的池塘,绝大部分苏丹草的能量被草鱼、团头鲂所利用(84%),而鲢、鳙利用较少(6.8%)。苏丹草对水体中颗粒有机物(POM)贡献了7.4%的能量。在投喂人工饲料的池塘,70.9%的人工饲料能量被草鱼和团头鲂利用。由于人工饲料的颗粒性特征,有少量饲料形成的碎屑被鳙利用(5.1%),另有8.1%和12%的能量分别贡献于POM和沉积物。研究表明,两种饲料源的营养元素首先被草食性鱼类利用,其次通过水体中浮游生物以及残饵、鱼类粪便传递给滤食性鱼类,最后归于沉积物。与人工饲料相比,苏丹草的营养元素更多被鱼类利用,较少浪费于沉积物中,其传递到沉积物的过程较慢。鱼类的能量转化与投喂的饵料密切相关,投喂苏丹草池塘的鱼类能量转化效率要高于投喂人工饲料的池塘。 王龙升 周琼 谢从新 申明华 周根根 何绪刚 李大鹏关键词:草鱼 池塘养殖 营养循环 碳氮比 稳定同位素 长江干流轮虫群落结构的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2023年 为阐明长江干流轮虫群落结构与分布特征及其环境影响因素,本研究基于水体物理化学参数将长江干流自源头至下游共27个江段的生境空间划分为4个区域:高山区、峡谷区、平原区、河口区,探究各区域轮虫群落结构特征与分布规律,并基于生物学方法评价了长江干流各区域水质现状。结果显示:研究期间在长江干流共鉴定出轮虫37属85种,其中包括指示种63种,以寡污型种类为主。4个研究区域共有优势种12种,其中曲腿龟甲轮虫(Keratella ualga)、螺形龟甲轮虫(Keratella cochlearis)在多个水域均占优势。长江干流轮虫平均密度为19.66 ind./L,平均生物量为0.11 mg/L。轮虫密度与生物量分布规律均表现为峡谷区>平原区>高山区>河口区。干流平均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值为2.62,Pielou均匀度指数值为0.78。其中,各区域之间Shannon-Wiener指数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而各区域Pielou指数分布相对均匀。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结果显示,峡谷区与平原区轮虫群落相似性较其他区域高。冗余分析结果显示,温度、藻密度、溶氧、总磷等是影响长江干流轮虫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以上研究表明,长江干流不同区域间轮虫群落结构呈现较高的空间异质性,自然环境的变化和人类活动干扰共同影响了轮虫的空间分布。 钟可儿 陈敏建 田盼盼 马吉顺 周琼关键词:长江干流 轮虫 群落结构 空间异质性 太湖梅梁湾生物控藻围栏内鲢、鳙比肠长和比肝重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7 2012年 为了解滤食性鱼类的消化生理指标及其生态适应性,2005年1-10月,调查了太湖梅梁湾生物控藻围栏中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Aristichthys nobilis)在不同生长阶段的比肠长和比肝重指数的动态变化,分析了比肠长和比肝重与温度、体长、体重以及饵料组成的关系。结果表明,鲢、鳙比肠长和比肝重的季节变化都非常明显,比肠长均值分别为9.66和5.73,夏季的比肠长均明显增大。总的来看,鲢的比肠长和季节变化幅度均大于鳙,表明在滤食和消化浮游植物上,鲢具有更强的环境适应能力;鲢、鳙的比肠长与水温显著正相关(鲢P<0.01;鳙P<0.05),而与体长、体重以及饵料组成的相关性不显著;温度导致的摄食强度变化应是鲢、鳙比肠长季节变化的主要原因。鲢、鳙的比肝重均值分别为1.57%和1.91%,鳙的比肝重明显大于鲢,这可能与鳙摄食更多的浮游动物有关;鲢、鳙的比肝重与温度、体长、体重以及饵料组成均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表明生物个体的形态特征与其所利用的资源环境有非常紧密的联系。 柯志新 谢平 过龙根 徐军 周琼关键词:太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