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浩
- 作品数:84 被引量:61H指数:4
- 供职机构:安徽理工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矿业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 考虑非线性峰后损伤的圆形巷道围岩稳定性分析被引量:1
- 2017年
- 为研究巷道围岩的稳定性,考虑围岩损伤后弹性模量的变化,采用统一强度准则,对巷道围岩进行极限平衡状态分析,推导出巷道损伤区半径及应力分布的解析表达式,通过算例分析损伤区弹性模量、中间主应力和扩容对理论解的影响。结果表明:损伤区半径随扩容系数的增大而增大;随着损伤区弹性模量的增大,损伤区半径逐渐增大,切向应力峰值逐渐减小且距离巷道壁面越远;中间主应力系数越大,损伤区半径越小,切向应力峰值越大且离巷道壁面越近。
- 刘怀付范浩
- 关键词:圆形巷道围岩应力
- 一种同时测定近距离煤层群瓦斯压力的方法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同时测定近距离煤层群瓦斯压力的方法,步骤如下:(1)施工下向倾斜测压钻孔;(2)下放第一煤层测压管,待管头到达最下部煤层,下放挡板、聚氨酯封堵材料;待封堵材料凝固,安装瓦斯压力表;(3)下放第二煤层测压管...
- 李少波王磊朱传奇范浩陈礼鹏张宇
- 一种自钻式中空注浆锚索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钻式中空注浆锚索,包括:锚索前端、主锚索体、注浆管、出浆孔、托板、钢垫板、锁具和止浆塞,锚索前端的外表面设有螺纹,出浆孔均匀地分布在注浆管管壁,锚索靠近巷道壁处设有托板、钢垫板和锁具。本实用新型的有益...
- 范浩李少波王煜姜琦
- 文献传递
- 一种用于岩石力学测试渗流试验孔隙水路径的装置及方法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岩石力学测试渗流试验孔隙水路径的装置,包括测试试样以及测试平台,所述测试试样四周设置有用于疏水的填充层,所述填充层四周通过热缩套管进行紧固,所述测试试样安装于测试平台上用于测试渗流试验。本发明还提供了...
- 邹鹏王磊范浩
- 一种新型矿用自救器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矿用自救器,包括:自救器主体、瓦斯监测探头、LED显示屏、锂电池组。其特征在于,自救器上安装有瓦斯监测探头、LED显示屏和锂电池组。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实现了自救器和瓦斯监测装置的一体化,有助于...
- 范浩刘肖楚李少波梁超吴浩
- 文献传递
- 一种高强自承载双型钢组合支护结构及方法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强自承载双型钢组合支护结构及方法,涉及地下工程技术领域。该高强自承载双型钢组合支护结构,包括异型钢体、支护杆体、U型钢体、缓冲吸能鼓和椭球形支撑体。本发明的支护结构,支护结构简单,组合支护效果呈四个层次...
- 李兆霖王磊朱传奇范浩李少波宋帅兵
- 含多裂隙煤体裂纹细观演化规律与相互作用机制被引量:7
- 2023年
- 煤体中裂隙具有随机分布的特点,其位置分布及载荷作用下相互作用影响着煤体的稳定性.因此,为阐明煤体内多裂隙扩展演化规律及相互作用机制,文中开展了含随机三裂隙煤样的单轴压缩试验,借助数字图像相关法(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DIC)监测试样变形过程,并采用数值模拟基于细观角度验证了裂纹的孕育、扩展及贯通的演化过程.另外,基于经典Kachanov法和应力场分析法推导并验证了单轴受压状态下有限板三裂隙尖端的应力强度因子表达式.研究结果表明:裂纹间相互作用对尖端应力强度因子影响可分划为增大、减小、无影响3种形式,根据推导所得有限板多裂隙尖端的应力强度因子表达式,可计算裂隙随机分布裂隙尖端应力水平,并且,可结合应变能密度因子准则准确预测裂隙尖端起裂位置;裂隙位置分布对初始应变场形成局部高应变区具有明显的导向作用,具体表现为:试样受载初期率先在各裂隙尖端产生损伤并逐步演化为局部高应变区,经扩展后形成高应变集中带,继而作为宏观裂纹相应的扩展路径;试样破坏形式为拉剪复合破坏,新生裂纹在加载初期以剪切形式出现,并在裂隙尖端形成翼型裂纹,随载荷继续施加,张拉裂纹数量快速增长,最终导致试样失稳.
- 王磊商瑞豪刘怀谦朱传奇陈礼鹏范浩李少波邹鹏
- 关键词:颗粒流模拟应力强度因子
- CO_(2)−荷载耦合作用下煤体细观统计损伤本构模型及验证被引量:1
- 2024年
- CO_(2)吸附会对煤体产生损伤劣化作用进而降低其稳定性,对CO_(2)封存的长期安全性提出挑战,明确CO_(2)劣化作用并建立本构模型至关重要。采用损伤力学理论和统计理论推导出能够综合反映CO_(2)吸附和荷载耦合作用下煤体总损伤变量的计算公式,并重点考虑了压密段的影响,分段建立了CO_(2)作用下煤体的细观统计损伤本构方程,明确了模型各参数的确定方法。最后通过CT扫描实验系统、MTS 816实验系统确定了本构模型参数,并采用自主研制的气−固耦合实验系统对不同CO_(2)压力下煤体进行了单轴压缩实验,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①基于CT扫描获取的裂隙率和运用Weibull分布理论分别定义了吸附和受载作用下的损伤变量,结合损伤理论进一步得到二者耦合作用下的总损伤变量,并建立了细观统计损伤本构模型;②基于CT扫描技术的裂隙三维重构真实反映了CO_(2)作用前后裂隙扩展特征,CO_(2)压力越高,裂隙扩展越充分,煤样三维裂隙参数和损伤变量越大,所形成的空间裂隙网络越复杂;③CO_(2)对煤体力学性质劣化作用显著,煤体的抗压强度与弹性模量随CO_(2)压力增加分别降低了49.78%和22.63%,CO_(2)对煤体的溶胀效应、塑化效应和气楔效应的综合作用导致了力学参数的降低;④建立的CO_(2)作用下煤体细观统计损伤模型理论曲线与单轴实验曲线具有较高的吻合度,说明损伤本构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出CO_(2)对煤体力学特性的损伤劣化作用,体现了损伤本构模型及模型参数确定方法的合理性与适用性。
- 王磊陈礼鹏谢广祥范浩李少波邹鹏张宇
- 关键词:本构模型裂隙演化
- 深部原位应力煤岩卸荷力学特性试验研究被引量:2
- 2023年
- 为探究深部原位应力煤岩卸荷力学特性,利用MTS816岩石力学测试系统对原位应力煤岩开展不同卸荷速率的三轴加卸载试验,并与常规卸荷试验对比,通过获取全过程应力–应变曲线分析卸荷煤岩的力学性能与变形特征,结合CT三维重构技术研究煤岩的破坏特征,探讨原位应力卸荷煤岩的适用强度准则。结果表明:(1)2种方案煤岩的峰值强度与卸荷速率均成反比,但原位应力煤岩较常规煤岩的峰值强度更高,这种趋势在低速卸荷时逐渐弱化。(2)原位应力恢复过程实施后,煤岩在卸荷速率升高条件下,峰值轴向应变先减小后趋于稳定,峰值侧向应变整体不变,峰值体积应变先降低后增加。卸荷条件下原位应力煤岩的弹性模量更平稳,应变硬化模量得以增强。(3)Mogi-Coulomb强度准则能更好地反映原位卸荷煤岩的破坏强度特征;原位应力煤岩较常规煤岩的黏聚力c增加39.23%,内摩擦角φ减少11.92%,表明原位卸荷煤岩的抗破坏主控因素为黏聚力。
- 王磊邹鹏谢广祥范浩陈礼鹏张宇
- 关键词:采矿工程煤岩力学特性破坏特征
- 卸荷损伤砂岩的分级加载三轴蠕变力学特性试验研究被引量:1
- 2024年
- 为探究含初始卸荷损伤砂岩的三轴蠕变力学特性,借助MTS816岩石力学试验系统通过控制卸荷量制备了不同初始卸荷损伤程度的砂岩试样,开展了卸荷损伤砂岩分级加载三轴蠕变力学试验,分析了初始卸荷损伤程度对砂岩应变特征、蠕变速率、变形模量、长期强度及破坏模式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分级蠕变条件下,不同初始卸荷损伤程度砂岩的轴向和环向应变均呈阶梯式增长,轴向瞬时应变随载荷水平的增加呈近线性增长趋势,而环向瞬时应变呈非线性增长趋势,且随初始卸荷损伤程度的加剧,增加单位荷载引起的轴向瞬时应变增量不断增加;(2)卸荷损伤砂岩在非破坏阶段经历了瞬时变形、减速蠕变和稳态蠕变3个阶段,稳态蠕变速率随初始卸荷损伤程度的增加呈指数增长趋势;砂岩在破坏阶段经历了瞬时变形、减速蠕变、稳态蠕变和加速蠕变4个阶段,其中加速蠕变阶段用时极短,却能产生较大的扩容变形,导致岩样发生失稳破坏;(3)砂岩蠕变总时长、平均变形模量和长期强度均随初始卸荷损伤程度的增加呈非线性减小趋势,当初始卸荷损伤程度超过70%后,砂岩蠕变总时长、平均变形模量和长期强度降幅急剧增加,最高可达24.77%、33.28%和21.79%;(4)随着初始卸荷损伤程度的增加,砂岩蠕变破坏模式由单一的剪切破坏逐渐向复杂的张拉-剪切混合式破坏转变。
- 范浩王磊罗勇朱传奇
- 关键词:岩石力学卸荷损伤破坏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