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春玲
- 作品数:3 被引量:34H指数:3
- 供职机构:陕西中医药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能谱CT在肺栓塞小栓子检出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探讨宝石能谱CT能谱曲线及碘基物质图在肺栓塞小栓子诊断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宝石能谱CT及临床确诊为肺动脉栓塞病人的影像资料和临床资料,由2名中级职称以上的影像医师先后分别用单纯CT肺动脉造影(CTPA)方法和CTPA+能谱方法对上述30例患者进行分析,记录栓子数量及发生部位。然后利用GSI浏览器(GSI Viewer)得到栓塞区及对侧相同部位正常的碘基值和能谱曲线,若双侧同部位肺组织均有栓塞,则取邻近区域正常肺组织进行对比。通过配对t检验观察碘基值的两组结果、能谱曲线斜率的两组结果的差异性。结果:30例肺栓塞患者,单纯CTPA方法和CTPA+能谱分别检出栓塞肺动脉53、62支,叶级肺动脉6、6支,段级肺动脉16、16支,亚段级肺动脉30、33支,亚段以下级肺动脉1、7支。栓塞区的碘基值为2.55±3.12,对照组的碘基值为15.72±4.67,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栓塞区的能谱曲线斜率为0.15±0.27,对照组的能谱曲线斜率为1.07±0.31,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PA+能谱方法对于肺动脉栓塞支数的检出率高于单纯CTPA方法,肺栓塞区域的碘基值和能谱曲线斜率低于对侧同部位或邻近区域正常肺组织的碘基值和能谱曲线斜率,间接反映了肺部血流灌注情况,这对肺栓塞小栓子的检出提供了更多的指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马光明贺太平段海峰马春玲雷雨欣田骞田欣
- 关键词:肺栓塞
- 能谱单能量结合低剂量对比剂与常规CT增强扫描在门静脉成像中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7
- 2016年
- 目的:探讨能谱单能量(60keV)结合低剂量对比剂方案在门静脉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50例行腹部CT增强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25例),均采用非离子型对比剂优维显370(370mg I/mL)。A组行宝石能谱成像(GSI)扫描(60keV),对比剂用量为0.9mL/kg;B组行常规CT增强扫描(120kVp),对比剂用量1.3mL/kg。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A、B两组的门静脉CT值、噪声、肝内、外门静脉对比噪声比(CNR)、主观质量评分、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及有效辐射量(ED)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组的门静脉主干、左支及右支的CT值均高于B组(P均<0.05);A组的门静脉主干、左支及右支的噪声均低于B组(P均<0.05);A组的肝内门静脉CNR高于B组(P=0.03<0.05);A、B组肝外门静脉CNR无统计学差异(P=0.90>0.05)。A组的主观评分(4.49±0.64)稍高于B组(4.35±0.6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1)。A、B组的CTDIvol及ED均无统计学差异(P=0.12,P=0.58),A组的对比剂碘摄入量[(23.06±3.18)g]较B组[(30.49±4.99)g]约较少25%(P<0.001)。结论:在辐射量相当的条件下,单能量GSI结合低剂量对比剂在门静脉成像中优于常规CT增强扫描,且对比剂碘摄入量减少约25%。
- 马春玲陈晓侠雷雨欣张喜荣贾永军田欣田骞
- 关键词:对比剂门静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