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远 作品数:7 被引量:55 H指数:3 供职机构: 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广西卫生厅科研项目 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 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立项课题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左侧卧位腹直肌旁视孔腹腔镜下非解剖性肝右后叶切除15例报告 被引量:5 2017年 近年来,腹腔镜肝切除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已获广泛认可。但肝右后叶(S6、S7段)位于肝脏膈面右侧,患者常规平卧位难以暴露,故腹腔镜手术难以操作。自2015年10月,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肝胆外科采用患者左侧卧位,改良穿刺孔入路,成功实施了15例腹腔镜非解剖性肝右后叶切除术。该法手术视野开阔,简化了步骤,易于腹腔镜操作,现报道如下。 高良奎 汪建初 李文川 李浩航 许佐明 罗宗将 路远 卓臣义 浦涧关键词:腹腔镜肝切除术 肝右后叶 左侧卧位 解剖性 腹腔镜操作 腹腔镜手术 急性坏疽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误夹胆总管8天后松解钛夹治愈1例报告 2015年 患者男,50岁,因右上腹痛5 d入院。入院检查提示急性坏疽性胆囊炎(图1),于入院后第3天手术,术中见胆囊呈急性坏疽性炎症改变,与大网膜粘连致密,胆囊充血水肿明显,胆囊三角充血水肿,术中分离胆囊三角将胆总管误认为胆囊管,用丝线结扎1次,感觉不紧,再用钛夹夹闭,第3枚钛夹夹闭胆囊管近胆囊端,用超声刀切断,顺行切除胆囊。术后患者一般情况好,无腹痛、发热等不适;但监测血常规、生化等指标发现胆红素呈进行性升高(图2),同时患者皮肤巩膜黄染进行性加深。 汪建初 浦涧 路远 卓臣义 王存川关键词:胆总管 大网膜粘连 肝内胆管扩张 坏疽性 丝线结扎 腔镜甲状舌骨囊肿联合右甲状腺部分切除一例报告 被引量:1 2016年 2015年1月我院普通外科收治1例甲状舌骨囊肿合并右甲状腺结节的患者,我们按照腔镜甲状腺手术的经验适当改进,对该患者实施了腔镜下甲状舌骨囊肿切除联合右甲状腺部分切除手术,目前国内这方面的经验较少,故很有报道意义。 汪建初 李浩航 高良奎 李文川 浦涧 路远关键词:甲状舌骨囊肿 甲状腺部分切除术 腔镜手术 胆总管探查引流术后T管窦道形成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22 2015年 目的 通过螺旋CT检查胆总管探查引流术后T管窦道的形成,探讨影响窦道形成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至2013年12月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465例行胆总管探查引流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2周行T管造影检查,判断有无胆道残留结石及狭窄,行螺旋CT检查T管窦道是否形成.选择患者性别、年龄、Alb、C反应蛋白、ALT、TBil、Hb、手术方式、T管周围积液、再次手术、糖尿病11个可能会影响窦道形成的因素进行分析.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结果 465例患者T管造影均通畅,且无残留结石;CT检查发现397例患者术后2周形成完整窦道,即行T管拔除.对于窦道形成不完整或未形成的患者,术后4周复查CT判断窦道形成后拔除T管.所有患者均无胆汁漏发生,痊愈出院.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Alb、手术方式、T管周围积液、糖尿病是影响T管窦道形成的因素(χ^2=50.750,7.671,19.022,15.373,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Alb< 30 g/L,腹腔镜手术、T管周围积液、糖尿病是影响T管窦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OR=1.135,0.493,0.262,0.363;95%CI:1.061 -1.214,0.280- 0.865,0.104-0.658,0.156 -0.843,P<0.05).结论 胆总管探查引流术后2周可通过CT检查判断T管窦道形成情况而决定是否拔除T管.Alb< 30 g/L、腹腔镜手术、T管周围积液、糖尿病是影响T管窦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 汪建初 浦涧 王存川 马日海 路远 卓臣义 陆玉敏关键词:胆道疾病 T管窦道 MRI及MRCP在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前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24 2015年 目的 探讨MRI及MRCP在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术前评估中的作用.方法 前瞻性搜集我院收治的术前行MRI检查的159例急性胆囊炎资料,记录LC中暴露胆囊三角、胆囊三角解剖、胆囊床剥离所需时间,分析MR表现如胆囊壁厚度、胆囊大小、胆囊壁连续性、胆囊周围积液、胆囊管与肝总管角度等与手术时间关系.结果 手术时间> 90 min的有98例(98/159,61.64%);胆囊壁厚度≥5 mm的患者,胆囊三角解剖及胆囊自胆囊床剥离所需时间较多(P =0.001);胆囊≥4 cm及胆囊黏膜断裂的患者在暴露胆囊三角、胆囊三角解剖、胆囊自胆囊床剥离所需时间均较长(P=0.001),胆囊周围有积液的患者,在暴露胆囊三角、胆囊三角解剖、胆囊床剥离阶段所需时间均较长(P =0.001).胆囊管与肝总管角度<60.的患者,在解剖胆囊三角方面所占时间较长(P =0.001).在暴露胆囊三角方面,胆囊≥4 cm、胆囊黏膜断裂、胆囊周围积液等所需时间较长(P =0.001);全组无中转开腹病例,1例胆总管误夹,无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 MRI及MRCP检查可以预测急性胆囊炎LC手术难度,为急性胆囊炎LC提供指导. 汪建初 浦涧 宋斌 陆涛 马日海 吴贤建 卓臣义 路远 王存川关键词:磁共振成像 术前评估 经窦道造影判断螺旋CT观察胆道引流术后T管窦道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128排螺旋 CT 对胆道引流术后 T 管窦道观察的准确性。方法前瞻性搜集我院2011年5~12月我科行胆道手术后 T 管引流病人共120例,常规术后14 d 行螺旋 CT 检查,观察窦道是否形成。在进行 T 管造影同时通过 T 管旁另插小管进行窦道造影,观察窦道形成情况。以窦道造影无造影剂外漏为诊断窦道形成完整的金标准,观察螺旋 CT 对胆道引流术后 T 管窦道观察的准确性。结果120例病人中,CT 判断窦道形成者有90例,窦道未形成者占30例,经过窦道造影,90例 CT 证实窦道完整的病例窦道均完整,另30例窦道不完整者中,经过窦道造影,有28例发现窦道不完整,有造影剂自 T 管周围漏出,有2例窦道造影显示无造影剂漏出。CT 检查窦道完整性的灵敏度达到97.83%(90/92);特异性达100%(28/28);阳性预测值为100%(90/90);阴性预测值为93.33%(28/30)。结论螺旋CT 可以观察 T 管窦道形成情况,为拔除 T 管前检查窦道的形成提供影像学依据。 汪建初 浦涧 王存川 路远 卓臣义 吴贤建 马日海 陆玉敏关键词:胆总管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