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飞 作品数:14 被引量:13 H指数:2 供职机构: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陕西省科技统筹创新工程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化学工程 更多>>
保留肾单位微创手术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1 2016年 肾细胞癌(简称肾癌)为泌尿系三大肿瘤之一,2015年全国范围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肾癌的发病率在所有被调查的癌症患者中约为1.6%,排名第15位,男女间差异不大[1]。肾癌的术前诊断主要依赖于影像学检查,而治疗方式的选择与预后息息相关。随着超声、CT、MRI等先进检查手段在临床的普及和技术水平的日渐提高,肾癌在健康体检中往往就能得以早期筛查,使无症状肾癌病例的检出率明显增高[2]。 叶永利 郑昱 闫飞 袁建林关键词:肾单位 早期筛查 保留肾单位手术 肾脏功能 肾动脉 肾透明细胞癌QKI、HIF-1α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2015年 目的研究QKI、HIF-1α在人肾透明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探讨QKI、HIF-1α的表达与肾透明细胞癌病理分级、浸润深度及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收集110例肾透明细胞癌和10例正常肾组织石蜡包埋标本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QKI、HIF-1α的表达和分布,并应用图象分析仪判定,统计学处理,对肾透明细胞癌的病理分级、浸润深度及临床分期进行对比分析及相关性研究。结果 QKI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7.3%,正常肾组织为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IF-1α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92.7%,正常肾组织为30%,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肾透明细胞癌中QKI的表达强度与病理分级(r=-0.471,P<0.001)、浸润深度(r=-0.392,P<0.001)、TNM分期(r=-0.451,P<0.001)均为线性负相关;HIF-1α的表达强度与病理分级(r=0.404,P<0.001)、浸润深度(r=0.324,P=0.001)、TNM分期(r=0.330,P<0.001)均为线性正相关。QKI与HIF-1α表达强度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2),并呈线性负相关性(r=-0.417,P=0.002)。结论 QKI的表达与肾透明细胞癌病理分级、浸润深度及临床分期呈负相关性,而HIF-1α的表达与其呈正相关性,在发病机制中可能涉及到QKI、HIF-1α的异常表达。同时,作为新的分子标志物,QKI、HIF-1α可作为判定肾透明细胞癌恶性程度、进程及预后的一项有价值的生物学指标,对临床诊治也可提供有意义的帮助。 师菲 王锁刚 闫飞 张克克 卢兹凡 袁建林关键词:肾透明细胞癌 HIF-1Α 免疫组织化学 索拉非尼治疗中国西北地区转移性肾癌患者总生存期预后的多因素分析 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索拉非尼治疗转移性肾癌(mRCC)患者总生存期(OS)预后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来自中国西北地区10个中心接受索拉非尼治疗的mRCC患者83例,利用Log-rank检验、COX回归风险比例模型及Kaplan-Meier法,分析临床常见的23个变量,从而筛选出和患者OS相关的预后因素。结果 69例可评价患者中位OS为29.0个月,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未手术切除原发灶(OR4.838,95%CI1.638-14.289,P=0.004)、器官转移病灶≥2个(OR2.821,95%CI1.410-5.645,P=0.003)、Fuhrman分级≥3级(OR2.810,95%CI1.424-5.543,P=0.003)以及ECOG评分≥1分(OR2.467,95%CI1.110-5.480,P=0.027)是其独立危险因素。按照危险因素将患者分为低危组(无危险因素),中危组(1-2种危险因素),高危组(3-4种危险因素),各组中位OS分别为42.0、24.0及21.0个月,P=0.000。结论未手术切除原发灶、器官转移病灶≥2个、Fuhrman分级≥3级以及ECOG评分≥1分是mRCC患者接受索拉非尼治疗中位OS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以上4种危险因素的评分标准可以指导对索拉非尼治疗mRCC患者OS预后的评价。这一结论仍需大样本前瞻性研究证实。 郑昱 武国军 王福利 闫飞 秦军 秦卫军 袁建林 张龙龙 马帅军 魏迪 叶永利 田春娟关键词:肾细胞癌 索拉非尼 预后因素 近红外荧光染料IR-783在膀胱癌中的成像研究 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观察研究近红外荧光染料IR-783在膀胱癌中的特异性成像。方法:通过染料与膀胱癌细胞及正常细胞共孵育,观察近红外荧光染料IR-783是否能够实现膀胱癌细胞的选择性成像。利用细胞器示踪剂观察近红外荧光染料在膀胱癌细胞内的共定位;使用IR-783检测循环血液中及尿液中的膀胱癌细胞。结果:近红外荧光染料IR-783可被膀胱癌细胞选择性摄取。IR-783可选择性聚集在膜性细胞器如线粒体和溶酶体内,这种选择性聚集作用使IR-783可以保持较长的染色效果。近红外染料可以检测到血液或尿液极少量的膀胱癌细胞。结论:近红外荧光染料IR-783能够被膀胱癌细胞特异性吸收,可用于血液和尿液中膀胱肿瘤细胞的特异性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前景。 张磊 张磊 林晓 闫飞 张克克 朱政 魏迪 袁建林关键词:膀胱癌 近红外荧光成像 羟苯磺酸钙通过抑制Ⅰ型胶原表达减轻肾间质纤维化 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研究羟苯磺酸钙对小鼠肾间质纤维化、Ⅰ型胶原表达的影响。方法:将C57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n=4)、肾间质纤维化模型组(UUO组,n=5)及羟苯磺酸钙治疗组(CDT组,n=4);采用单侧输尿管梗阻制备肾间质纤维化模型,CDT组给予羟苯磺酸钙灌胃、Sham组和UUO组给予双蒸水灌胃;采用HE染色、Masson染色、免疫组化、实时定量PCR以及蛋白免疫印迹观察单侧输尿管梗阻术后14 d小鼠术侧肾脏的肾间质纤维化程度和Ⅰ型胶原表达情况。结果:与Sham组比较,UUO组小鼠术后14 d术侧肾脏肾发生显著肾间质纤维化,Ⅰ型胶原表达显著增强(Ⅰ型胶原基因相对表达量:Sham组:1.00000,UUO组:114.92289,P<0.0001)。与UUO组比较,CDT组小鼠术后14 d术侧肾间质纤维化程度显著减轻,Ⅰ型胶原表达显著减弱(Ⅰ型胶原基因相对表达量:UUO组:114.92289,CDT组:45.33516,P<0.005)。结论:羟苯磺酸钙通过抑制小鼠肾间质Ⅰ型胶原表达从而减轻单侧输尿管结扎小鼠肾间质纤维化。 李西安 魏迪 王锁刚 闫飞 叶永利 袁建林关键词:羟苯磺酸钙 肾间质纤维化 带血管髂骨移植建立嵌合现象的研究 魏迪 张更 闫飞 张克克 张磊 袁建林带血管髂骨移植建立嵌合现象的动物实验研究 2017年 目的构建一种能够建立免疫嵌合现象的带血管髂骨移植动物模型。方法2015年12月至2016年3月采用SD大鼠进行实验。实验分为3组:实验组、阳性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实验组受者为10只雌性SD大鼠,对其实施改良的带血管髂骨移植手术,供者为10只雄性SD大鼠;阳性对照组为4只无处理雄性SD大鼠,阴性对照组为4只无处理雌性SD大鼠。术后第28天PCR检测Y染色体性别决定区(sex determining region of the Y, SRY)基因,流式细胞术动态监测CD4^+/CD8^+T细胞比值,酶联免疫吸咐试验动态监测IL-2水平,影像学和病理学检测移植髂骨。结果实验组10只大鼠行移植手术,其中7只皮瓣成活,皮瓣成活率70%。实验组10只受者大鼠中4只术后检测出SRY基因,微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micro computed tomography, Micro-CT)扫描显示移植髂骨骨密度降低,CD4/CDs+T细胞比值和IL-2水平与正常大鼠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结果显示移植髂骨生长正常。结论通过改良的的带血管髂骨移植手术,成功在雌性大鼠体内检测出SRY基因,证明了其具备建立嵌合现象的能力,且在免疫抑制剂的干预下,大鼠免疫状态良好,为进一步探索嵌合现象与免疫耐受提供了基础。 魏迪 张更 闫飞 吴介恒 张克克 张磊 袁建林关键词:动物模型 嵌合现象 男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多因素分析 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讨男性膀胱癌患者术后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指导临床对男性膀胱癌患者术后复发的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男性膀胱癌术后5年复发的患者,利用 Kruskal-Wallis H 检验、Log-rank 检验、Kaplan-Meier 法及多因素 COX 回归分析对常见的15个临床、病理变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所有患者的中位无肿瘤生存期为12个月(95%CI 10.347-13.653)。术后1、5年复发率分别为55.6%及87.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首次发病年龄、术前吸烟史、肿瘤分期、复发时临床症状与男性膀胱癌患者术后复发相关。基于以上4种变量将患者分为低危组、中危组及高危组,各组中位无肿瘤生存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6)。结论首次发病年龄≥61岁、术前有吸烟史、病理分期≥T2期及复发时无症状为男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以上4种危险因素的评分系统能够指导临床对男性膀胱癌患者术后复发的预防。 郑昱 张龙龙 叶永利 魏迪 闫飞 袁建林关键词:膀胱肿瘤 复发 带血管髂骨移植动物模型的建立与评估 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索一种相对简单稳定的大鼠髂骨皮瓣移植手术方式,为髂骨移植诱导免疫嵌合状态的研究建立可靠的动物模型。方法:实验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旧术式组,将供者髂骨肌皮瓣移植入受者腹股沟区,吻合供者髂腰动静脉和受者股动静脉;实验组,剥离供者髂骨臀大肌,取供者的髂骨连带肌肉及皮瓣移植于受者的腹股沟区域,将供者的髂总动脉和髂腰静脉分别与受者的股动静脉吻合,随后缝合皮肤。术后所有大鼠给予环孢素A 28天,始剂量16 mg/kg/d,第三周始每周剂量减半,第28天处死大鼠并选取髂骨做病理学检测,观测骨髓细胞量,骨陷窝是否有骨细胞等,以此判断髂骨是否成活。结果:实验组共进行手术15例,皮瓣成活11例,成功率73%;病理检测皮下髂骨成活7例,成功率47%;旧术式组共进行手术8例,皮瓣成活4例,成功率50%,病理检测皮下髂骨成活3例,成功率37.5%,其中实验组动脉吻合时间(24.7±2.3)min,明显短于旧术式组(36.7±1.5)min(均P<0.05),而静脉吻合时间、缺血时间,供受体准备时间并无差异(均P>0.05)。结论:通过剥离供者臀大肌,改变动脉吻合对象,可以建立相对简单、稳定的髂骨皮瓣移植模型,为探索带血管骨髓移植诱导嵌合状态提供了新的动物模型。 魏迪 张更 闫飞 郑昱 张克克 张磊 林晓 袁建林关键词:髂骨皮瓣 动物模型 肾透明细胞癌MAPK9的表达与索拉非尼疗效的关系 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MAPK9表达及其与肾透明细胞癌主要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分析MAPK9对索拉非尼靶向治疗疗效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5月-2013年10月经病理确诊的32例肾透明细胞癌转移患者的MAPK9的表达情况。所有患者术后均服用索拉菲尼并随访;同时选取10例距肿瘤3 cm癌旁正常肾组织作为对照。对比分析肾透明细胞癌患者与对照组MAPK9的阳性表达率,分析MAPK9阳性表达与疗效的相关性,并分析MAPK9阳性表达与生存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肾透明细胞癌组MAPK9阳性表达21例(65.6%),较正常对照组2例(20.0%)有显著性差异(P〈0.01)。TNMⅠ~Ⅱ期MAPK9阳性表达12例(85.7%),较TNMⅢ~Ⅳ期10例(55.6%)有显著性差异(P〈0.05);核分级1~2级MAPK9阳性表达18例(81.8%),较3~4级4例(40.0%)有显著性差异(P〈0.05)。MAPK9阳性表达患者与阴性表达患者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MAPK9阳性患者PFS为(646±103)d,较阴性患者PFS为(502±89)d,有显著性差异(P〈0.05)。MAPK9阳性患者OS为(866±75)d,较阴性患者OS为(657±62)d,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MAPK9在肾透明细胞癌中高表达,与肿瘤的临床TNM分期、病理分级相关。MAPK9阳性表达患者其靶向治疗疗效越好,提示MAPK9可能是一个预测索拉菲尼靶向治疗肾透明细胞癌疗效的潜在因子。 杨平 薛沁 闫飞 师菲 郑万祥 王福利 秦卫军 武国军 田春娟 袁建林关键词:肾透明细胞癌 索拉菲尼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