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杨
- 作品数:3 被引量:4H指数:1
- 供职机构:江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 γ-PGA生物纳米涂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 2015年
- 首先对生物大分子γ-聚谷氨酸(γ-PGA)进行自组装,制备γ-PGA自组装胶束粒子,利用Zeta电位及纳米粒度分析仪,原子力显微镜(AFM)对胶束粒子的基本性能进行表征。接着以γ-PGA自组装胶束粒子溶液为电解液,通过电沉积技术,在镁合金表面制备γ-PGA生物纳米涂层材料。采用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ATR-FT-IR),X射线衍射仪(XRD),超景深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涂层样品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γ-PGA自组装胶束粒子的流体动力学直径约为221.1nm,所制备的生物纳米涂层材料可降低镁合金的腐蚀速率,且经乙二胺化学交联后涂层的防护性能将得到进一步改善。本文直接使用未改性的γ-PGA为组装基元制备胶束粒子,为γ-PGA的组装提供了一种简便方法,同时利用电诱导将其固定在金属基材表面制备生物纳米涂层材料,进一步拓宽了基于γ-聚谷氨酸自组装胶束粒子的应用领域。
- 朱晓洁崔燕李杨赵效晨邓正巧刘晓亚
- 关键词:胶束镁合金电沉积生物涂层化学交联
- γ-PGA-g-β-CD自组装及其医用纳米涂层材料被引量:1
- 2014年
- 以生物大分子γ-聚谷氨酸(γ-PGA)、β-环糊精(β-CD)为反应单元,通过酯化反应,制备接枝共聚物(γ-PGA-g-β-CD),用氢核磁共振(1 H-NMR)对共聚物进行结构表征。接着将γ-PGAg-β-CD在选择性溶剂中进行自组装,形成自组装胶束纳米粒子,利用纳米粒度分析仪及原子力显微镜(AFM)对胶束粒子的粒径和形貌进行表征。最后以γ-PGA-g-β-CD自组装胶束粒子溶液为电解液,结合恒电位电沉积技术,在镁合金表面制备γ-PGA-g-β-CD生物纳米涂层材料,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电化学工作站分别对涂层的化学组分、表面形貌以及电化学腐蚀性能进行表征。研究结果显示:β-CD的接枝率为28%,γ-PGA-g-β-CD自组装胶束粒子的流体动力学直径为(168±5.3)nm,所制备的γ-PGA-g-β-CD生物涂层可降低镁合金的腐蚀速率,具有较好的防护作用。
- 李杨沈佳丽董罕星曲冬安孙家娣刘晓亚
- 关键词:自组装镁合金电沉积
- UPDHES电泳涂层材料的制备及其防腐性能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研究电泳沉积条件及光交联对沉积胶束制备涂层形貌、性能的影响。方法首先通过自由基聚合制备可光交联双亲性丙烯酸酯共聚物(UPDHES),通过全反射红外、氢核磁共振(1H-NMR)对共聚物进行结构表征。然后,将可光交联双亲性丙烯酸酯共聚物在选择性溶剂中自组装形成胶束纳米粒子溶液,利用纳米粒度分析仪、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胶束粒子的粒径和形貌进行表征。最后,以上述胶束溶液为沉积液,控制不同沉积条件,通过电泳沉积在316L不锈钢表面制备光交联涂层,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原子力显微镜(AFM)研究了电泳沉积条件及光交联对涂层形貌及性能的影响。同时,通过电化学工作站研究不同条件制备的涂层在1 mol/L HCl中的耐腐蚀性能。结果当沉积电压为5 V、沉积时间为3min时,电泳沉积制备的涂层表面光滑,具有较好的致密性和均一性,此时涂层的自腐蚀电位为-0.36 V,远高于不锈钢(-0.43 V),耐腐蚀性能最优。光交联后,涂层的附着力由2级增加至1级,自腐蚀电位增加至-0.34 V,耐腐蚀性进一步提高。结论电泳沉积胶束制备光交联涂层过程中,沉积时间、沉积电压均存在一最优值,此时制备的涂层结构完整,耐腐蚀性能最好。光交联可进一步提高涂层的耐腐蚀性能。
- 李杨孟龙朱叶魏玮罗静刘晓亚
- 关键词:光交联电泳沉积涂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