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廖巍

作品数:4 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山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中山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手术
  • 1篇弹簧圈
  • 1篇蛋白质代谢
  • 1篇电解可脱性微...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瘤
  • 1篇血肿
  • 1篇血肿清除
  • 1篇血肿清除术
  • 1篇血肿手术
  • 1篇营养
  • 1篇营养支持
  • 1篇治疗性
  • 1篇神经外科
  • 1篇神经外科手
  • 1篇神经外科手术
  • 1篇栓塞
  • 1篇栓塞治疗
  • 1篇尿激酶
  • 1篇破裂动脉瘤

机构

  • 4篇中山市人民医...

作者

  • 4篇黄汉添
  • 4篇林少华
  • 4篇廖巍
  • 3篇胡子慧
  • 2篇林其昌
  • 1篇吴泳钧
  • 1篇朱永华
  • 1篇韩志安
  • 1篇李晓群
  • 1篇李亮明
  • 1篇陈信康
  • 1篇罗勇
  • 1篇郑文健
  • 1篇张键
  • 1篇林伟标

传媒

  • 1篇医学综述
  • 1篇第一军医大学...
  • 1篇新医学
  • 1篇中国微侵袭神...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08
  • 1篇2005
  • 1篇200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经鼻营养支持对急性颅脑损伤后机体蛋白质代谢的影响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经鼻营养支持对急性颅脑损伤后机体蛋白质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中山市人民医院接诊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3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0例。观察组采用经鼻营养支持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静脉营养支持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胰岛素用量和血糖控制情况、治疗前后营养情况、胃肠道功能障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胰岛素用量、空腹血糖、血糖达标时间均小于对照组[(31±9)U/d比(41±15)U/d,(5.2±1.3)mmol/L比(6.9±1.7)mmol/L,(6.4±1.2)d比(9.6±3.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前白蛋白、血红蛋白、球蛋白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27±48)mg/L比(188±41)mg/L,(112±17)g/L比(105±15)g/L,(25±4)g/L比(17±4)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0.00%(120/150)比45.33%(68/150)](P<0.05);观察组胃肠道功能障碍总发生率显著低于观察组[35.33%(53/150)比78.00%(117/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5.33%(38/150)比51.33%(77/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鼻营养支持可以维持急性颅脑损伤后机体营养状况,蛋白质的流失可以得到有效的改善,代谢功能也能恢复正常,值得临床推广。
朱永华林少华黄汉添廖巍胡子慧李亮明林其昌林伟标郑文健
关键词:颅脑损伤蛋白质代谢
侧脑室内铸型血肿手术方法的探讨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探讨治疗侧脑室内铸型血肿的最佳手术方式。方法:72例侧脑室内铸型血肿病例随机分成3组(各24例),分别采用3种不同术式:单纯侧脑室外引流术组(A组)、经额中回切开入路侧脑室血肿清除术组(B组)及显微镜下经脑沟入路行侧脑室内血肿清除术组(C组)。术后3个月,按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 outcome scale,GOS)评价预后,对3种术式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术后A组GOS1~2级为5例,3~4级为5例,5级为14例;B组分别为5例、12例、7例;C组分别为17例、5例、2例。C组完全康复或生活自理共17例,而A、B组均只有5例。C组预后明显优于A、B组。结论:显微镜下经脑沟入路行侧脑室内血肿清除术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疗效较佳。
黄汉添林其昌林少华廖巍陈信康胡子慧罗勇
关键词:血肿清除术尿激酶
外伤性脑脊液鼻漏(附86例报道)
2003年
目的总结外伤性脑脊液鼻漏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分析1997~2001年间收治的86例外伤性脑脊液鼻漏临床资科,分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结果15例(17.4%)行开颅手术治疗并完全封闭;71例(82.6%)保守治疗,全愈出院.无1例发生再漏现象.结论保守治疗时应注意头部位置,减低颅内压及抗炎治疗;手术治疗时应严密修补颅底破裂及易漏液部位.
廖巍林少华黄汉添
关键词:外伤性脑脊液鼻漏开颅手术
早期电解可脱性微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
2008年
目的探讨早期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颅内破裂动脉瘤行电解可脱性微弹簧圈(GDC)血管内栓塞治疗的经验。动脉瘤位置:前交通动脉7例,后交通动脉10例,颈内动脉5例,大脑中动脉6例,基底动脉2例,小脑后下动脉3例。Hunt-hess分级:Ⅰ级6例,Ⅱ级12例,Ⅲ级7例,Ⅳ级6例,Ⅴ级2例。结果动脉瘤完全闭塞20例,90%~99%闭塞11例,90%以下闭塞2例。随访3~12个月,良好23例,中等7例,差3例,无再出血发生。结论GDC早期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破裂性动脉瘤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胡子慧林少华韩志安李晓群张键吴泳钧黄汉添廖巍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性神经外科手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