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清

作品数:5 被引量:53H指数:3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循环肿瘤细胞
  • 4篇肿瘤
  • 4篇肿瘤细胞
  • 4篇细胞
  • 3篇肝癌
  • 2篇肿瘤标志
  • 2篇肿瘤标志物
  • 2篇肝癌患者
  • 2篇癌患者
  • 2篇标志物
  • 1篇血清
  • 1篇血清标志
  • 1篇血清标志物
  • 1篇血液
  • 1篇血液检测
  • 1篇原发性
  • 1篇原发性肝癌
  • 1篇真菌感染
  • 1篇侵袭性
  • 1篇侵袭性真菌

机构

  • 5篇安徽医科大学
  • 4篇解放军第30...

作者

  • 5篇马清
  • 4篇陈建魁
  • 3篇陈水平
  • 2篇金欣
  • 1篇尹秀云
  • 1篇徐建明
  • 1篇左向华
  • 1篇于农
  • 1篇张春艳
  • 1篇陈水平

传媒

  • 1篇山东医药
  • 1篇标记免疫分析...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军事医学

年份

  • 3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GM、G试验及真菌培养鉴定对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价值被引量:30
2016年
目的检测疑诊为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IFI)患者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和血清半乳甘露聚糖(galacto-mannan,GM)、血清(1,3)-β-D葡聚糖[(1,3)-beta-D-glucan,G test]并对BALF进行真菌培养鉴定,评估上述实验诊断方法对临床深部真菌感染的诊断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48例IFI疑诊患者,总结血清/BALF GM、血清G试验和真菌培养结果,分别评估其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联合检测对IFI的诊断价值。结果 148例病例中临床诊断为IFI有48例,临床排除100例,在48例IFI患者中,血清GM阳性3例,BALF GM阳性25例,G试验阳性31例,真菌培养阳性30例。联合检测敏感性91.6%、特异性70.0%、阳性预测值59.5%、阴性预测值94.6%,联合检测大幅度提高了其诊断敏感性。结论联合检测GM、G试验和真菌培养鉴定能提高IFI诊断敏感性,对肺部IFI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马清于农尹秀云金欣陈水平陈建魁
关键词:肺真菌感染肺泡灌洗液半乳甘露聚糖
血清标志物和循环肿瘤细胞在肝癌诊断和疗效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已成为全球范围内影响人类寿命的主要因素,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据WHO发表的《Liver Cancer Repo...
马清
关键词:肝癌肿瘤标志物疗效监测
文献传递
肝癌患者外周血中循环肿瘤细胞的检测及其应用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检测肝癌患者外周血中循环肿瘤细胞(CTC),探讨CTC检测在肝癌诊断和治疗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肝癌患者27例纳入肝癌组,另选3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集两组外周血,用差减富集技术富集CTC,荧光原位杂交技术选择CTC;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两组血清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比较CTC、AFP、CEA、CA199检测诊断肝癌的敏感性、特异性、约登指数。分析CTC检测结果与索拉菲尼靶向治疗效果的关系。结果肝癌组CTC阳性22例(81.5%),对照组均未检出CTC,两组检出率相比,P<0.05。肝癌患者中均检出C亚群肿瘤细胞,肝胆管细胞癌患者检出A、B、C亚群肿瘤细胞。所有CTC阳性患者外周血中均检出多倍体CTC,以三倍体肿瘤细胞数量最多(59.8%)。肝癌组中,AFP阳性17例、CEA阳性10例、CA199阳性11例,对照组分别为2、1、0例。CTC检测诊断肝癌的约登指数均高于三项肿瘤标志物检测(P均<0.05)。肝癌组中10例坚持服用索拉菲尼,8例治疗过程中CTC数量未有明显变化,疗效评价为SD,2例治疗前CTC总数较高患者(>15/7.5 m L)在索拉菲尼治疗1个周期后有明显下降(<5/7.5 m L),但疗效评价也为SD。结论利用差减富集技术可有效检出肝癌患者外周血中的CTC。CTC检测较常用肿瘤标志物检测在肝癌诊断方面更有优势,也有助于评估肝癌患者靶向治疗的效果。
马清贾茹张春艳金欣左向华林平徐建明陈水平陈建魁
关键词:循环肿瘤细胞肝肿瘤肝癌肿瘤标志物
循环肿瘤细胞检测方法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5年
循环肿瘤细胞(CTCs)检测在肿瘤发生、发展、早期转移、疗效监测和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等方面都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但因其在外周血中数量少,检测难度大,至今没有统一的检测标准。现有的CTCs检测技术包含富集和鉴定两方面。富集方法主要有密度梯度离心法、免疫磁珠分离法、芯片富集技术等。鉴定方法主要有免疫磁珠分离法、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法、CTCs芯片检测法等。新技术、新方法在不断的建立和发展中,如微流体芯片技术、CTCs原位检测平台、光控开关流体细胞仪等,CTCs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和临床标本的适用性进一步得到提高。文章就其最新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马清陈水平陈建魁
关键词:循环肿瘤细胞恶性肿瘤血液检测
肝癌患者循环肿瘤细胞的检测及其临床应用研究进展被引量:10
2014年
原发性肝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其术后转移与复发已经成为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临床上迫切需要能够有效预测和防治肝癌转移的检测手段。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CTC),作为近些年来新出现的肿瘤检测指标,因其能够实时、无创地监测肿瘤患者的病情状态,在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判断预后和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而备受关注。CTC在乳腺癌、前列腺癌、结直肠癌、肺癌等疾病的应用已初步得到临床认可。最新的研究表明,肝癌患者病情状态与血液中CTC的数量也显示出极强的相关性。目前各种CTC检测体系主要包括富集纯化和鉴定两方面;但由于检测方法繁多,不同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不同限制了其临床应用。近年来,新的CTC检测方法层见叠出,涌现出了很多新技术用于肝癌CTC的临床研究。本文就其相关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马清陈水平陈建魁
关键词:循环肿瘤细胞原发性肝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