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照
- 作品数:5 被引量:21H指数:2
-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环状RNA circRASSF5在肝细胞癌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 原发性肝癌因其高发病率和高致死率严重威胁国民健康和生活质量。依据肿瘤起源可划分为肝细胞型肝癌、胆管细胞型肝癌以及混合型肝癌,而肝细胞型肝癌是最多见的类型。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和酒精性、非酒精...
- 周照
-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肝细胞肝癌
- 自体脾组织大网膜移植术治疗小儿脾破裂的临床分析被引量:7
- 2015年
- 外伤性脾破裂临床上较为常见,是腹部外科常见的急症,如不及时处理,可危及生命,以往通常采用全脾脏切除治疗。随着人们对脾脏功能的深入了解和脾脏解剖学的研究进展,发现脾脏在免疫细胞发育成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结合临床需求发明了多种保脾手术,如脾脏缝合修补术、部分脾脏切除术、自体脾组织大网膜移植术、脾动脉栓塞术等。
- 程宇殷莉波倪沂江周照杨建纲刘俊翁立新
- 关键词:脾破裂小儿
- 不保留胆囊管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被引量:11
- 2017年
- 目的探讨不保留胆囊管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的安全性、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2016年1月321例LC的临床资料。采取三孔或四孔法LC,首先解剖出胆总管、胆囊管、肝总管及胆囊动脉"四管"结构;充分游离胆囊管近肝总管汇入部;确认无胆囊管结石后,于近肝总管处夹闭胆囊管并切除胆囊。结果 312例(97.2%)顺利完成不保留胆囊管LC;9例(2.8%)保留0.5 cm~全长胆囊管,包括肝管变异1例(中转开腹),胆囊管汇入点异常4例,萎缩性胆囊炎三角区解剖困难3例,急性坏疽性胆囊炎1例。均无术中胆管损伤、术后胆漏及腹腔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1~40个月,(23.3±11.0)月,312例不保留胆囊管LC术后无胆管狭窄、胆道残余结石、腹痛、黄疸等表现;9例保留胆囊管病例中,2例术后反复上腹部隐痛症状,未发现结石残留或结石复发。结论不保留胆囊管LC安全、可行,可防止残余小胆囊,避免胆囊管残余结石。
- 周照朱剑飞吴建波秦锡虎朱春富
- 关键词:胆囊切除术腹腔镜胆囊管全切除
- 右半结肠切除术后吻合口瘘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2
- 2016年
- 结肠切除术后发生吻合口瘘为外科医生长期面临的问题,有报道显示过去10年内对未经筛选的患者行结肠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在6.4~7.5%。
- 周照翁立新杨建纲高翔倪沂江朱春富
- 关键词:吻合口瘘右半结肠切除术
- 间苯三酚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 :研究间苯三酚(phloroglucinol,Phlo)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IRI)中的作用。方法 :将4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IR组、IR+Phlo组、IR+磷酸缓冲盐(phosphate buffer saline,PBS)组4组,每组10只。Sham组仅分离暴露门静脉,不夹闭。另3组建立小鼠部分肝缺血再灌注模型(70%)。利用小鼠正常巨噬细胞系RAW264.7,进行体外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刺激,建立体外模型。通过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的水平和组织病理学评价肝脏损伤,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肝内IL-1β和TNF-α的m RNA水平变化,细胞培养上清液IL-1β和TNF-α的水平由ELISA检测,RAW264.7细胞内p-p65蛋白表达情况经Western blot进行测定。结果 :IR+Phlo组小鼠肝损伤情况明显低于IR组与IR+PBS组(P<0.01),肝内IL-1β和TNF-α的m RNA水平均降低(P<0.05)。体外试验证实间苯三酚与RAW264.7共培养时,可减少其分泌的IL-1β和TNF-α(P<0.05),细胞中NF-κB的活性也明显下降。结论:间苯三酚在小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具有保护作用,该作用部分是通过间苯三酚抑制巨噬细胞内NF-κB的活性实现。
- 吴建波杨建纲殷莉波倪沂江周照程宇李圆
- 关键词:肝缺血再灌注损伤间苯三酚RAW264.7NF-Κ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