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曼
- 作品数:37 被引量:76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经济管理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一种条带整地机的耕幅调节装置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条带整地机的耕幅调节装置,属于调节装置技术领域,所述整地件的一侧分布有耕地齿,所述整地件的另一侧安装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上安装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上套设有连接转动套,所述连接转动套外侧安装有连接板,所述连...
- 马驷骢关义新 那日苏 葛志强敖曼崔振海
- 一种条带整地机的镇压装置
- 本发明涉及整地机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条带整地机的镇压装置,包括支撑钢架,所述支撑钢架上转动安装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上固定安装有镇压辊本体,还包括:调节圆筒,所述调节圆筒套设在所述旋转轴上,并与所述旋转轴滑动连接,且所述调...
- 马驷骢关义新董文赫苗全敖曼崔震海
- 东北黑土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研究与实践被引量:64
- 2021年
- 相对于世界其他黑土区由于犁耕、秸秆翻埋耕作而引起的土壤退化,我国东北黑土区以旋耕、秸秆离田、秸秆田间焚烧为主的常规耕作导致的土壤退化问题更为严峻。以秸秆覆盖还田少/免耕为核心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是黑土保护与利用最为重要的一种技术。文章简述了保护性耕作的由来、定义、国外成熟的技术模式及其在我国推广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总结了15年来以中国科学院为核心的科研团队,联合吉林省农业部门、高校、地方农业科学院等相关单位,攻克保护性耕作技术在东北黑土地实施的难关,研发高性能免耕播种机和条带耕作机,以及秸秆覆盖还田宽窄行免耕、条带耕作、垄作少耕等技术,总结形成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的“梨树模式”并进行示范推广的历程。同时,对保护性耕作技术在我国东北地区广泛应用后的效果进行了展望。
- 敖曼张旭东关义新
- 关键词:黑土保护性耕作
- 一种一体式自动化玉米育种测产仪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一体式自动化玉米育种测产仪,包括主架、支撑架、测量筒和连接架,所述主架内部设置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内部设置有测量筒,相对于传统的玉米种子测产仪,本设备在使用时可以对设备的整体高度进行快速的调节,使得设...
- 关义新李波关义春敖曼苑志霞
- 一种秸秆归行浅压覆盖条带耕作机
- 一种秸秆归行浅压覆盖条带耕作机,以一次性实现秸秆清理均匀归行、条带旋耕、归行秸秆浅压固定、旋耕带及秸秆归行带镇压等作业,从而实现秸秆归行浅压覆盖条带耕作的农艺要求。可调节的挡土板可实现条带旋耕中土壤飞溅的数量,从而可根据...
- 敖曼关义新马驷骢李波杨青云苗永强杨青奎谢宏图
- 一种秸秆覆盖条带深松浅耙联合整地机
- 一种秸秆覆盖条带深松浅耙联合整地机,以解决现有秸秆覆盖整地机存在动土量大,作业效率低的问题。秸秆粉碎刀轴和秸秆归行旋转轴由前至后安装在机架上,粉碎刀片安装在秸秆粉碎刀轴上,正反绞龙安装在秸秆归行旋转轴上,秸秆粉碎刀轴与传...
- 关义新敖曼董文赫宋立伟李波袁野白子轩焦明翠
- 一种可旋转式车轮架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旋转式车轮架,用于玉米播种机技术领域,可旋转式车轮架包括:车轮;三角稳定架;与车轮的轮胎轴活动连接的第一支架;所述三角稳定架通过旋转部件与第一支架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采用三角稳定架做主体连接,增加稳...
- 崔震海关义新敖曼
- 植物类病变形成机制与信号传导途径被引量:1
- 2023年
- 植物类病变是指植物在无显著非生物胁迫、物理机械损伤或者外部致病因素的作用下,其叶片、叶鞘或整株上自发地出现坏死斑点的现象。这种局部细胞死亡的现象类似于某些致病菌感染的结果,其症状与植物超敏反应(Hypersensitive response, HR)的表征极为相似,是一种程序性细胞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 PCD)。许多类病变突变体组成性表达病程相关基因,并增强对某种或多种病原微生物的抗性,因而类病变突变体可作为研究植物防御反应和PCD的理想材料。本文对植物类病变突变体的来源、命名、类型、遗传方式、抗性特点、基因克隆、形成机制以及信号传导途径进行了总结,并展望了植物类病变突变体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为进一步探索PCD调控机制和防御反应作用机理提供理论依据。
- 叶刚敖曼崔震海范可馨关义新
- 关键词:程序性细胞死亡防御反应信号传导途径
- 黑土农田土壤甲螨多样性对不同耕作方式的响应
- 2025年
- 保护性耕作具有保水改土、增产增收和改善生态环境的综合效益,然而目前缺乏其对土壤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评估。土壤甲螨作为土壤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土壤环境变化敏感,能够指示土壤健康状况。为阐明土壤动物对保护性耕作的响应,在吉林省农安县保护性耕作试验田,以土壤甲螨为研究对象,比较了常规耕作(CT)、宽窄行免耕(WN)和条带耕作(ST)下土壤甲螨多样性及分布特征。通过形态学鉴定和数量统计,3种耕作方式下共采集土壤甲螨13068头,隶属于24科26属28种。数据分析表明,ST下土壤甲螨个体数和类群数最高。非度量多维标度排序(NMDS)和群落相似性分析(ANOSIM)表明,CT和WN下土壤甲螨群落结构均与ST显著不同;相似性百分比分析表明,CT和WN间土壤甲螨群落差异最大贡献物种为马氏顶甲螨Tectoribates mahunkai,CT和ST间为小上罗甲螨大洋亚种Epilohmannia(Epilohmannia)minuta pacifica,WN和ST间则为尼兰莫小奥甲螨Oppiella(Moritzoppiella)neerlandica。不同耕作方式下土壤甲螨群落beta多样性的主要成分是物种丰富度差异组分(RichDiff)。指示物种分析表明,土壤甲螨可作为农田不同保护性耕作方式的指示生物,其中ST下指示物种共有5种。总体而言,相较于CT和WN,ST更利于增加土壤甲螨密度和丰富度,对黑土区土壤动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 韩丹丹刘冬敖曼刘吉平管强武海涛
- 关键词:土壤甲螨指示物种
- 保护性耕作抑制玉米真菌病害发生的机制
- 2025年
- 玉米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为保障粮食安全起到重要作用。然而,玉米生长过程中极易受到病害侵染,其中真菌病害分布广、传播快且危害大,对玉米产量和质量都有较大影响。本文针对病原侵染玉米后“呼救”-响应-抵抗3个方面,综述了保护性耕作抑制玉米真菌病害的研究进展,以期为防治玉米真菌病害的研究及生态阻控提供参考。保护性耕作下土壤微生态会产生响应抵抗玉米真菌病害侵染的信号,进而引发玉米的主动抗病反应。在这一过程中,保护性耕作会促进根际有益微生物的富集,增加土壤中矿质元素的含量,在抑制真菌病害发生的同时,对玉米具有促进生长和提高抗病能力的作用。本文也提出了保护性耕作抑制玉米真菌病害未来需要研究的问题。
- 白子轩敖曼葛志强焦明翠潘珠云马驷骢关义新
- 关键词:保护性耕作真菌病害微生物群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