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方申

作品数:5 被引量:18H指数:4
供职机构:山东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教育厅科技计划山东省中医管理局资助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血瘀
  • 3篇微循环
  • 2篇系膜
  • 2篇肠系膜
  • 2篇出血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血压
  • 1篇血证
  • 1篇血瘀证
  • 1篇诊治
  • 1篇证候
  • 1篇视网膜
  • 1篇鼠模型
  • 1篇痰瘀
  • 1篇痰瘀互结
  • 1篇痰瘀互结型
  • 1篇图像
  • 1篇图像技术

机构

  • 5篇山东中医药大...

作者

  • 5篇张方申
  • 4篇秦林
  • 4篇彭欣
  • 4篇张海燕
  • 2篇闫滨
  • 1篇王彦芳
  • 1篇王栋先
  • 1篇岳静
  • 1篇任莹
  • 1篇武双
  • 1篇张宇

传媒

  • 1篇微循环学杂志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山东中医杂志
  • 1篇山东中医药大...

年份

  • 2篇2016
  • 3篇201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血瘀出血兼证的现代临床诊治研究概况被引量:6
2015年
血瘀出血兼证在传统中医文献中尚未见到此名。但其证候在临床疾病中是常见证、多发证,其相关内容在诸多中医临床著作中每有记载。《素问·至真要大论》中即有“太阳司天,寒淫所胜,则寒气反至,水且冰,血变于中,发为痈疡,民病厥心痛,呕血血泄鼽衄,善悲、时眩仆”之记载。文中描述了寒气所致的血液改变,既可发为“痈疡”、“厥心痛”等寒凝血瘀的病证,也可有“呕血血泄鼽衄”的出血改变,甚至出现瘀血攻心之“善悲、时眩仆”。
张海燕张方申秦林彭欣闫滨
关键词:血瘀出血证候化瘀止血
血瘀证与出血证的辨治关系与特点被引量:4
2015年
以传统中医血瘀证与出血证辨证施治理论为依据,结合现代临床研究成果,分析和探讨血瘀证和出血证相互关系及辨治特点。血瘀证多由血寒、气滞所致,治疗多用辛温活血药;出血证则以血热、气逆为多,治疗常用凉润苦涩之止血药。然血瘀证与出血证二者常累及对方而相互兼见,如"瘀血出血"和"出血瘀血",故治疗中应活血与止血兼顾,选用化瘀止血药物,其内在机制值得进一步研究。
秦林彭欣王栋先王彦芳张方申张海燕
关键词:血瘀证出血证辨证施治
基于微循环图像技术的血瘀出血大鼠模型客观化研究
目的:血瘀出血是一个涉及到病证传变的病变过程,在高血压、动脉硬化、脑卒中、糖尿病等众多疾病在中都有其存在。在血瘀出血研究中,合适的动物模型及客观的病情评价标准成为其最大的限制因素。本实验旨在研究血瘀出血大鼠模型的制备方法...
张方申
关键词:大鼠模型客观化研究
文献传递
痰瘀互结型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视网膜和肠系膜微循环观察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观察痰瘀互结型动脉粥样硬化(AS)大鼠视网膜和肠系膜微循环的变化。方法:雄性6周龄Wistar大鼠40只,其中20只采用维生素D3(VD3)大剂量腹腔注射联合高脂乳剂长期灌胃的方法,建立痰瘀互结型AS大鼠模型(AS组),其余20只平行腹腔注射生理水以及纯净水灌胃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大鼠进行视多膜荧光造影,观察视网膜微血管形态及伴行动、静脉管径比值(DA/DV)。采用微循环观测系统分析两组大鼠肠系膜微血管形态、血流速度和DA/DV。结果:VD3大剂量腹腔注射联合高脂乳剂长期灌胃可成功建立痰瘀互结型AS大鼠模型,与对照组比较,AS组大鼠体重增加(t=5.99,P<0.05),总胆固醇水平升高(t=-13.94,P<0.05),动脉硬化指数(AI)≥4.0。AS组大鼠视网膜及肠系膜微血管数量减少、形态异常,血供不足,血液流速较对照组明显减慢(P<0.05)、微动脉变细、DA/DV明显小于对照组(P均<0.05);并可见视网膜微血管瘤及血液渗出。结论:观察痰瘀互结型AS大鼠视网膜及肠系膜微循环变化,可为临床诊疗和新药研发提供实验依据。
张方申彭欣秦林张海燕闫滨武双
关键词:痰瘀互结动脉粥样硬化微循环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微循环障碍与血瘀、出血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动态观察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视网膜和肠系膜等微循环损伤的变化,分析其与瘀血、出血的相关性,以期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实验分两组,模型组为雄性SHR 20只,对照组为雄性健康Wistar大鼠20只。采用视网膜照相机及肠系膜微循环观测系统,分别于大鼠6月龄、10月龄时随机各取10只进行检测;同时取血进行血流变学检测。结果:6月龄与10月龄模型组大鼠均可见视网膜及肠系膜微血管形态异常、数量减少、血液流速明显减慢、微动脉变细、DA/DV明显减小等瘀血反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随着月龄的增加,血压增高,瘀血损伤反应加重,出现微血管瘤及出血等改变。结论:随着病程的改变,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可出现血瘀、出血的病理改变。
赵惠淳张方申张海燕秦林彭欣张宇岳静任莹
关键词: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视网膜肠系膜微循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