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国建

作品数:12 被引量:27H指数:3
供职机构:容奇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佛山市医学科研立项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麻醉
  • 4篇术后
  • 4篇剖宫产
  • 2篇腰硬联合
  • 2篇腰硬联合麻
  • 2篇腰硬联合麻醉
  • 2篇硬膜
  • 2篇硬膜外
  • 2篇手术
  • 2篇苏醒
  • 2篇全麻
  • 2篇小儿
  • 2篇联合麻醉
  • 2篇腹腔
  • 2篇腹腔镜
  • 1篇胆囊
  • 1篇胆囊切除
  • 1篇胆囊切除术
  • 1篇低血压
  • 1篇电除颤

机构

  • 8篇容奇医院
  • 4篇顺德区容奇医...

作者

  • 12篇李国建
  • 5篇何姗
  • 3篇陈建江
  • 1篇卢国汉
  • 1篇姚汝贺

传媒

  • 2篇中国城乡企业...
  • 2篇中国医药导报
  • 2篇医学信息(中...
  • 1篇现代医用影像...
  • 1篇内蒙古医学杂...
  • 1篇岭南现代临床...
  • 1篇医学信息
  • 1篇中国医药科学
  • 1篇广东医科大学...

年份

  • 2篇2022
  • 2篇2020
  • 4篇2019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持续注射小剂量去氧肾上腺素预防剖宫产低血压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研究持续注射小剂量去氧肾上腺素和注射麻黄碱在防治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手术中低血压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3月佛山市顺德区容桂街道新容奇医院择期或急诊剖宫产手术10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麻黄碱,观察组给予去氧肾上腺素。观察比较两组血压及心率及各项指标。结果对照组麻醉后SBP下降、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且对照组在胎儿娩出后以及输注缩宫素时心率增快、收缩压下降的趋势明显于观察组;脐带血血气分析结果,脐动、静脉血pH值、BE方面对照组均低于观察组,PCO2方面对照组均高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黄碱和去氧肾上腺素均可运用于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手术,但持续注射小剂量去氧肾上腺素更有利于产妇的循环稳定,不增加新生儿酸血症,患者舒适度更高。
张彬彬李国建王珂何姗刘明明谢健
关键词:去氧肾上腺素麻黄碱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低血压持续注射
体外加温仪对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下剖宫产妇寒颤发生率的影响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探讨体外加温仪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下剖宫产手术产妇寒颤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择期进行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下剖宫产手术的产妇86例作为研究对象,基于产妇及其家属知情同意前提下,按照双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3例。其中研究组采用体外加温仪对输注液体进行加温,对照组则按照常规手术流程,不对输注液体进行加温处理;对比两组产妇寒颤发生情况以及程度。结果两组对比,研究组麻醉后30 min、术后肛温高于对照组,而寒颤发生率(13.95%)则低于对照组(34.88%)(P<0.05)。结论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下剖宫产手术产妇应用体外加温仪对输注液体进行加温,能够有效降低产妇寒颤发生率,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张彬彬李国建何姗刘明明岑璐君杨秀娥
关键词:剖宫产腰硬联合麻醉寒颤
连续硬膜外腔注射预防硬脊膜穿破后头痛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观察应用一次性微量注射泵连续硬膜外腔注射预防硬脊膜穿破后头痛(PEPH)的临床效应。方法:27例硬膜外穿刺时穿破硬脊膜的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患者,其中胸段硬脊膜(T8-10)穿破2例,置管平卧后发现导管入蛛网膜下腔,将导管退至硬膜外腔留置,改静吸复合全麻完成手术,手术结束前10min硬膜外腔注射生理盐水10ml,接一次性微量注射泵2ml.h-1连续注射生理盐水;腰段硬脊膜(L1-4)穿破25例,改上一椎间隙穿刺置管行硬膜外阻滞麻醉,术中无脊麻现象,术后行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手术结束前10min硬膜外腔注射首量10ml(含吗啡1mg、罗哌卡因20mg的生理盐水),含吗啡6mg、罗哌卡因150mg生理盐水100ml加入一次性微量注射泵,以2ml.h-1连续硬膜外腔注射。术后均去枕平卧48h,微量注射泵硬膜外腔持续注射72h,术后3天静脉输液每天2500ml(以生理盐水为主)。观察术后头痛的发生率及头痛程度。结果:术后头痛发生率14.8%,轻度头痛3例,中度头痛1例。结论:微量注射泵连续硬膜外腔注射能够有效预防PEPH。
李国建
关键词:硬脊膜穿破头痛
布托啡诺预防剖宫产围术期寒战的临床观察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评价腰硬联合麻醉(CSEAcombined subarachnoid and epidural analgesia)剖宫产术术前硬膜外腔注入布托啡诺,预防围术期寒战的有效性和新生儿安全性。方法:78例ASAⅠ-Ⅱ级拟行剖宫产术孕妇,成功实施CSEA后随机分两组:对照组经硬膜外腔导管注入生理盐水10ml;实验组在对照组给药基础上加用布托啡诺0.02mg.kg-1。观察记录围术期孕产妇MAP、HR、RR、SPO2、寒战发生时间和程度、新生儿Apgar评分和神经适应能力评分。结果:围术期寒战发生率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间(P<0.01),2-3级寒战发生率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新生儿1min、5minApgar评分,15min神经适应能力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术前硬膜外腔注入布托啡诺能有效预防CSEA剖宫产围术期寒战,对新生儿无明显不利影响。
李国建陈建江张达良
关键词:布托啡诺CSEA寒战新生儿
右美托咪定滴鼻联合腹横肌平面阻滞对小儿腹腔镜疝手术术后苏醒期的影响观察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滴鼻联合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对小儿腹腔镜疝手术术后苏醒期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6月在佛山市顺德区容桂街道新容奇医院行腹腔镜疝手术治疗的12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排列法分为对照组(n=60)和观察组(n=60)。麻醉诱导后,观察组患儿于双侧鼻孔处滴入1μg/kg的右美托咪定,对照组患儿于双侧鼻孔处各滴入等剂量的生理盐水,两组均在超声引导下进行TAPB。分别于麻醉前(T0)、术后1 h(T1)、术后6 h(T2)、术后12 h(T3)和术后24 h(T4)观察患儿镇静、心率和平均动脉压水平,比较两组麻醉安全性。结果两组T0阶段镇静评分、心率和平均动脉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1~T4阶段镇静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T0~T4阶段镇静评分、心率和平均动脉压水平组内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6.67%,低于对照组的2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腹腔镜疝手术患儿实施右美托咪定滴鼻联合TAPB具有较好的镇静效果,在保障患儿安全的同时维持其生命体征的稳定,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张彬彬李国建王珂
关键词:腹横肌平面阻滞血流动力学
缩宫素致心跳骤停1例被引量:3
2008年
笔者近日救治缩宫素致心跳骤停1例,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患者,女,24岁,71kg。术前诊断“G2P1,孕39+4,脐绕颈周,胎膜早破,临产”,拟定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下行急诊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孕期及术前检查ECG示窦性心律,血常规示中度贫血,HGB 84g/L,妊娠期无心悸、胸闷、下肢水肿及仰卧综合征.既往无心、肺、脑等重要脏器疾病史。
李国建陈建江
关键词:缩宫素心跳骤停电除颤
喉罩麻醉对小儿麻醉质量与麻醉苏醒的影响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分析小儿手术中采用喉罩麻醉方式对其术中麻醉质量与术后麻醉苏醒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佛山市顺德区容桂街道新容奇医院98例行手术治疗的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行术中气管插管麻醉方式,观察组患儿术中给予喉罩麻醉方式,分别将两组术中麻醉效果、术后拔管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及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麻醉总有效率为100.0%,高于对照组的9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拔管时间与意识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手术中应用喉罩麻醉不仅能够提高术中麻醉质量,也可良好改善术后麻醉苏醒情况,具有满意临床安全性。
张彬彬李国建刘明明陈建江何姗张达良
关键词:小儿喉罩麻醉麻醉质量麻醉苏醒
手术中应用体外加温仪对全麻术后复苏的影响观察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讨术中应用体外加温仪对全麻术后患者的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6月至2018年3来我院行全身麻醉手术的骨科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40人,全身麻醉后常规进行保温,将室内温度调至22,非手术部位用毯子覆盖;观察组44人,全身麻醉后在常规保温的基础上,给予Mistral-Air充气加温仪进行保温,监测两组患者应用体外加温仪时、手术切皮时、手术切皮后30min、90min、180min及手术结束时患者的体温情况,以及患者麻醉后苏醒时间及并发症如寒颤、躁动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手术切皮时、手术切皮后30min、90min、180min及手术结束时的体温明显高于对照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麻醉后苏醒时间有早于对照组,并发症如寒颤、躁动的发生率,前者小于后者,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加温仪能很好的保持全身麻醉后患者的体温,加快苏醒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张彬彬李国建何姗刘明明岑璐君杨秀娥
关键词:全身麻醉
静脉注射小剂量氯胺酮对硬膜外麻醉剖宫产术新生儿Apgar评分的影响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观察连续硬膜外麻醉剖宫产手术,切皮前静脉注射小剂量氯胺酮对麻醉质量及新生儿Apgar评分的影响。方法:8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足月单胎妊娠拟行剖宫产术孕妇,排除妊娠合并症和胎儿宫内低氧病例。入室建立静脉通道,以10ml/(kg·h)输注乳酸钠林格液,硬膜外(L1~3)穿刺置管,予以2%盐酸利多卡因13~24ml,痛觉阻滞平面于T6~8后,按随机数字分成两组:对照组(C组)40例,切皮前1min,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ml;实验组(K组)40例,切皮前1min,静脉注射0.5%氯胺酮稀释液0.4mg/kg。观察断脐前产妇的牵拉反应(切开腹膜与取胎时)和新生儿1、3、5、10min的Apgar评分。结果:牵拉反应K组明显轻于C组,P<0.01;新生儿1、3minApgar评分K组明显低于C组,1minP<0.01,3minP<0.05,5、10minApgar评分,两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静脉注射小剂量氯胺酮用于硬膜外麻醉剖宫产可以减轻牵拉反应,提高麻醉优良率,但降低了新生儿3min内Apgar评分,主要表现为反射较弱、肌张力较弱和自主呼吸建立延迟。
李国建
关键词:小剂量氯胺酮硬膜外麻醉APGAR评分
吗啡关节周围联合药物注射和鞘内注射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和关节功能的影响
2020年
目的比较吗啡关节周围联合药物注射(PMDI)和鞘内注射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术后疼痛和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行TKA患者153例,按照麻醉方式分成对照组、PMDI组和鞘内注射组,每组51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腰麻及关节周围软组织注射,PMDI组患者关节周围额外注射10 mg盐酸吗啡注射液,鞘内注射组患者腰麻药物中额外加入0.1 mg盐酸吗啡注射液。记录三组患者术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记录三组患者术后追加曲马多用量和首次追加曲马多时间。记录三组患者术后患肢主动关节屈曲角度。记录三组患者术后呕吐次数和术后止呕药物使用次数。结果术后6、12和24 h PMDI组和鞘内注射组患者术后疼痛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术后6、12和24 h鞘内注射组患者术后疼痛VAS评分显著低于PMDI组患者(P<0.05)。术后12 h和24 h PMDI组和鞘内注射组患者追加曲马多用量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术后12 h和24 h鞘内注射组患者追加曲马多用量显著低于PMDI组患者(P<0.05)。PMDI组和鞘内注射组患者术后首次追加曲马多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鞘内注射组患者术后首次追加曲马多时间显著低于PMDI组患者(P<0.05)。术后12 h和24 h PMDI组和鞘内注射组患者术后患肢主动关节屈曲角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术后12 h和24 h鞘内注射组患者术后患肢主动关节屈曲角度显著高于PMDI组患者(P<0.05)。术后12 h、24 h和48 h PMDI组和鞘内注射组患者术后呕吐次数和术后止呕药物使用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术后12 h、24 h和48 h PMDI组患者术后呕吐次数和术后止呕药物使用次数显著高于鞘内注射组患者(P<0.05)。结论吗啡PMDI和吗啡Ⅱ均为有效的TKA术后镇痛方法,其中吗啡Ⅱ较吗啡PMDI可进一步缓解TKA术后患者疼痛,加快患者早期关节功能恢复。但吗啡PMDI和吗啡�
刘明明许治强李国建
关键词:吗啡鞘内注射术后疼痛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