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霞
- 作品数:10 被引量:11H指数:2
- 供职机构:石嘴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复方嗜酸乳杆菌片联合克拉霉素治疗小儿急性胃肠炎的临床疗效观察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
- 2021年
- 分析探究为小儿急性胃肠炎采用复方嗜酸乳杆菌联合克拉霉素进行治疗对于提高治疗效果和改善其炎性因子的价值和效果。方法:在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中选择40例患者展开分析和探究,随机划分为观察组(复方嗜酸乳杆菌联合克拉霉素)和对照组(复方嗜酸乳杆菌),各20例,并对其治疗结果和炎性因子水平变化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炎性因子水平较之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于小儿急性胃肠炎的患儿采用复方嗜酸乳杆菌联合克拉霉素进行治疗具有极高的治疗效果,其对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且有效降低炎症反应,确保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值得推广应用。
- 王霞马桂香
- 关键词:复方嗜酸乳杆菌炎性因子克拉霉素
- 小剂量阿奇霉素辅助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应用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
- 2020年
- 给予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小剂量阿奇霉素辅助治疗,评价应用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于我院儿科治疗的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中筛选76例作为主体实施研究,通过随机综合平衡法将患儿平均划分成2组,分别是研究组与对照组,各组纳入38例后实施研究。治疗过程中,予以对照组患儿常规治疗,予以研究组患儿小剂量阿奇霉素辅助治疗,评价疗效、不良反应以及症状改善时间。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较高,临床症状改善时间较短,组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但是组间差异无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治疗中,以常规治疗为基础采取小剂量阿奇霉素进行辅助治疗可促进疾病症状改善,且药物基本不会导致不良反应,可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同时提高用药安全性,具有采用价值。
- 王霞庞芸
- 关键词:小剂量阿奇霉素小儿毛细支气管炎
- 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小儿呼吸道病毒感染的临床疗效观察
- 2023年
- 目的 分析在小儿呼吸道病毒感染的临床治疗中应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的疗效,以期为改良治疗方案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选取收治的198例呼吸道病毒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99例)与对照组(99例)。2组患儿均给予支气管扩张、抗感染、水电解质平衡、营养支持、精细化护理等,对照组患儿给予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利巴韦林气雾剂+生理氯化钠溶液进行治疗,观察组患儿给予氧气驱动雾化吸入重组人干扰素α-1b+生理氯化钠溶液进行治疗。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更高(P<0.05),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更短(P<0.05),治疗后血清前白蛋白水平更高(P<0.05),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B型脑钠肽水平更低(P<0.05),总不良反应率更低(P<0.05)。结论 在小儿呼吸道病毒感染的临床治疗中应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缩短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促进血清学指标改善,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更高,值得推广应用。
- 马桂香王霞
- 关键词:临床疗效重组人干扰素Α-1B
- 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肠道外损害104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提高对小儿轮状病毒(RV)性肠炎肠道外损害的认识。方法对104例诊断为RV肠炎并有肠道外损害的住院病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4例RV肠炎发病多见于6个月-2岁婴幼儿(89%),肠道外损害主要为呼吸、循环、中枢神经系统及肝肾功能的损害。结论RV感染好发于婴幼儿,同时引发较多的肠道外损害,鲜粪RV抗体的测定有利于确诊,进行针对性治疗预后良好。
- 李翠英王霞
- 关键词:轮状病毒肠炎肠道外损害
- 检验科在医疗防范事故中应采取的措施
- 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的逐步完善,人们的法律法制观念越来越强,就医者为了维护自身的医疗权利,通过法律维权的例子不胜枚举。我国为切实体现医患双主的平等权利,于2202年9月1日出台《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使医患纠纷、医疗事故能...
- 吴淑霞王霞
- 文献传递
- 高热惊厥复发危险因素与预后分析被引量:6
- 2010年
- 目的观察再发性高热惊厥患儿的高危因素及预后。方法对126例再发性高热惊厥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调查及回顾性分析。结果复杂性高热惊厥共42例(33.33%),热性惊厥转为癫痫38例(30.16%),高热惊厥转为癫痫高危因素与惊厥家族史、初次发作年龄<1岁、复杂性热性惊厥有关,统计学有意义(P<0.01),说明再发性高热惊厥可转为癫痫;发生智力障碍及行为异常3例(2.38%),热性惊厥患儿绝大多数预后良好,智力低下及行为障碍发生率低。结论高热惊厥与癫痫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对有高危因素及转为癫痫危险因素的患儿,积极采取干预措施,降低高热惊厥转为癫痫的发生率。
- 鲍灵芝余新艳王霞
- 关键词:高热惊厥癫痫高危因素
- 乙酰半胱氨酸与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比照观察
- 2024年
- 对照乙酰半胱氨酸雾化吸入、氨溴索治疗,对于小儿支气管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120例小儿支气管炎患儿,研究时间为2022年3月至2024年3月,平均分组,比较疗效。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疗效较高,差异显著,有意义(P<0.05)。结论 在儿童支气管肺炎的治疗中,采用乙酰半胱氨酸和氨溴索进行雾化治疗,均取得了明显的疗效。但乙酰半胱氨酸比喷雾式氨溴索要安全得多,而且在儿童肺功能和临床表现上也有较好的疗效,同时还可以减少儿童炎症因子的含量,提高患儿的免疫功能,恢复患儿的身体健康,值得推广。
- 王霞庞芸马桂香
- 关键词:小儿支气管肺炎乙酰半胱氨酸氨溴索
- 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探讨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0例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常规组(40例)应用鼻导管吸氧治疗,治疗组(40例)应用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常规鼻导管吸氧治疗,对比分析2组临床疗效、PCIS评分、动脉血气分析指标、临床症状改善时间。结果治疗组临床治疗有效率(95.00%)显著高于常规组(80.00%)(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心率、呼吸频率低于常规组,PCIS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PaO_(2)、SaO_(2)高于常规组,PaCO_(2)低于常规组(P<0.05)。治疗组呼吸困难、湿啰音、发绀等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少于常规组(P<0.05)。结论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应用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效果较好,能有效改善患儿的心率、呼吸频率、动脉血气分析指标,患儿呼吸困难、湿啰音、发绀等临床症状在短时间内得到改善并恢复,在临床上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 马桂香王霞
- 关键词:重症肺炎呼吸衰竭
- 常规疗法和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法治疗小儿肺炎的效果和对起效时间的影响
- 2018年
- 目的 分析常规疗法和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法治疗小儿肺炎的效果和对起效时间的影响. 方法: 此次研究主要是在我院 2016年 12 月-2017 年 08 月的 89 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将 89 例患儿分为两组,常规组为 44 例,雾化组为 45 例,在本次研究中,常规组主要利用常规性的对症综合治疗方法进行治疗;乙组利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法对其进行治疗,观察并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研究对比可知:对常规组患儿实施常规治疗,其临床效果不太明显,总有效率仅达到 70.45%,相比之下,雾化组患儿展开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法进行治疗,其效果明显,总有效率高达 95.55%,且 P〈0.05,呈现临床不均衡性;且常规组患儿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的时间比雾化组的改善不都显著,即雾化组的时间改善比较显著,且 P〈0.05 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小儿肺炎患儿实施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之后,其临床治疗效果相对比较明显,能够在短时间内将患儿的病情控制,而且对预防复发起到-定的作用,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王霞庞芸
- 关键词:常规疗法小儿肺炎起效时间
- 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变化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探讨补充维生素D(Vitamin D,VitD)对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治疗效果,为毛细支气管炎补充维生素D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选择毛细支气管炎伴VitD不足及缺乏患儿80例,以患儿家长签署毛细支气管炎补充VitD治疗知晓同意书为依据,分为研究组(37例)与对照组(43例),两组患儿均给予抗病毒、抗感染及对症治疗,在此治疗的基础上研究组加用VitD治疗,疗程1个月;对照组为未补充VitD治疗。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患儿血清25羟维生素D3[25-hydroxyvitamin D3,25-(OH)D3]水平,同时观察并记录治疗期间两组患儿喘憋消失时间、肺部体征消失时间、住院天数及随访期患儿喘息复发次数。结果治疗前研究组与对照组血清25-(OH)D3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清25-(OH)D3水平高于同组治疗前和对照组(P均<0.01)。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儿喘憋消失天数减少,肺部体征消失天数缩短、住院天数减少和喘息复发次数减少(P均<0.05)。结论维生素D缺乏可能是毛细支气管炎的潜在病因;补充维生素D能够及时缓解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临床症状,降低毛细支气管炎再发率。
- 鲍灵芝马桂香王建亮马宁王霞李艳马萱庞芸王爱霞李娟王玲华张艳华
- 关键词:维生素D缺乏毛细支气管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