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韩亮

作品数:9 被引量:38H指数:4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武汉市青年科技晨光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胃癌
  • 2篇移植瘤
  • 2篇预后
  • 2篇胃癌组织
  • 2篇细胞
  • 2篇裸鼠
  • 2篇癌组织
  • 2篇胞外体
  • 2篇表达及临床意...
  • 2篇表皮
  • 2篇表皮生长因子
  • 1篇蛋白
  • 1篇右半结肠
  • 1篇右半结肠癌
  • 1篇增殖
  • 1篇中间入路
  • 1篇入路
  • 1篇手术
  • 1篇手术入路
  • 1篇顺铂

机构

  • 9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9篇韩亮
  • 6篇王辉
  • 5篇王向阳
  • 4篇刘磊
  • 3篇蔡威
  • 1篇余涛
  • 1篇潘志坚
  • 1篇张静

传媒

  • 8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8
  • 1篇2017
  • 4篇2015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金雀异黄素对胃癌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 酪氨酸蛋白激酶抑制剂——金雀异黄素对人胃癌细胞MGC-803的抑制作用,及其对细胞周期素(Cyclin) B1蛋白表达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MGC-803细胞,经170、200、220μmol/L的金雀异黄素分组处理后采用噻唑蓝(MTT)法判断金雀异黄素对MGC-803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Cyclin B1和周期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1(CDK1)蛋白的表达.结果 MTT法检测显示随着金雀异黄素浓度增高,作用时间24-72 h的延长,MGC-803细胞增殖抑制率升高,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P<0.01).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24、48、72 h金雀异黄素组与对照组比较均出现S期阻滞[(24.37±3.25)%、(27.11±2.82)%、(28.20±4.17)%比(12.35±2.62)%,P<0.01]和G2/M期阻滞[(23.11±3.31)%、(27.41±2.70)%、(35.61±2.67)%比(9.65±3.62)%,P<0.01],其中以72 h组的G2/M期细胞比例的增加最为显著.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随着金雀异黄素浓度增高(170、200、220μmmol/L),处理时间的延长(24、48、72 h),Cyclin B1和CDK1蛋白表达均逐渐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金雀异黄素可以有效地降低Cyclin B1和CDK1蛋白的表达,同时对MGC-803细胞的细胞周期也会产生影响,金雀异黄素对MGC-803细胞的增殖起抑制作用.
刘磊韩亮
关键词:胃癌金雀异黄素细胞周期
肿瘤相关性成纤维细胞分泌胞外体增强胃癌干细胞化疗耐药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探讨肿瘤相关性成纤维细胞分泌胞外体增强胃癌干细胞化疗耐药。方法收集2019年1月新鲜胃癌组织,从中分离出新鲜胃癌组织中分离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收集其条件培养基,提取胞外体,分为条件培养基组、胞外体组和对照组,体外成球实验和体内成瘤实验观察加入条件培养基或胞外体条件下,5-氟尿嘧啶对胃癌干细胞成球能力、成瘤能力和肿瘤生长速度的影响。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Wnt信号通路的主要蛋白β-连环蛋白(β-catenin)和Wnt2。采用t检验。结果体外成球实验和体内成瘤实验显示,在加入条件培养基或胞外体条件下,5-氟尿嘧啶对胃癌干细胞成球率[(2.90±0.25)%、(1.40±0.21)%,t=8.318,P<0.05;(3.40±0.34)%、(1.39±0.16)%,t=3.324,P<0.05]、成瘤能力[(483.36±39.15)、(185.25±12.31)mg,t=14.713,P<0.05;(572.62±47.39)、(188.36±13.19)mg,t=18.412,P<0.05]和肿瘤生长速度[(622.45±51.06)、(235.32±28.25)mm3,t=14.168,P<0.05;(702.45±65.31)、(255.39±20.47)mm3,t=13.308,P<0.0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体外实验中加入胞外体后β-catenin和Wnt2表达明显增强,而胞外体抑制剂GW4869处理后β-catenin和Wnt2明显减弱(0.61±0.07、0.28±0.06;0.58±0.05、0.24±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84、6.380,P<0.05)。结论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可通过胞外体增强胃癌干细胞的耐药性,机制可能与增强Wnt信号通路有关。
王向阳黄开禹杜天明滕莉王辉韩亮
关键词:胃癌干细胞化疗耐药性
RNA结合基序蛋白3在胃癌组织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 探讨RNA结合基序蛋白3(RBM3)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链菌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P)法]检测103例胃癌、58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RBM3的表达,分析其与病理参数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RBM3主要在细胞核中表达.RBM3表达与T-分期[T1=1.97(0.00 ~3.00)、T2=1.66(0.00 ~3.00)、T3=1.09(0.00 ~3.00)、T4 =0.72(0.00 ~3.00),P<0.05]、M-分期[M0=1.15(0.00 ~3.00)比M1 =0.74(0.00 ~3.00),P<0.05]和分化程度[高分化=1.02(0.00 ~3.00)、中分化=0.91(0.00 ~3.00)、低分化=0.84(0.00 ~3.00),P<0.05]显著相关.通过Cox回归分析表明,TNM分期、RBM3低表达是影响胃癌患者生存期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结论 RBM3可能在胃癌的进展中起重要作用,其蛋白低表达是胃癌患者预后差的独立预测因素.
刘磊潘志坚韩亮
关键词:胃癌
表皮生长因子联合5-氟尿嘧啶对裸鼠胃癌移植瘤的作用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 观察表皮生长因子(EGF)联合5-氟尿嘧啶(5-Fu)对胃癌裸鼠移植瘤的疗效,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建立裸鼠胃癌SGC7901细胞株移植瘤模型.分为对照组、EGF组、化疗组及EGF+化疗组.观察比较各组成瘤及肿瘤抑制率,检测各组细胞核增殖抗原(Ki-67)的表达及肿瘤干细胞标志物CD133阳性细胞比例.结果 EGF+化疗组肿瘤抑制率明显高于化疗组,肿瘤抑制率分别为70.9%与44.0%,EGF+化疗组与化疗组肿瘤Ki-67表达分别为(44.58±8.38)%和(35.25±4.67)%,EGF+化疗组处于增殖期的肿瘤细胞增加,EGF+化疗组肿瘤干细胞标志物阳性比例明显高于化疗组,分别为(7.34±0.92)%和(4.21±0.65)%.联合治疗组与对照组及化疗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00、0.039、0.011).结论 EGF可增强5-Fu对胃癌细胞的敏感性.机制可能与EGF诱导处于静止期肿瘤细胞增殖相关.
蔡威王辉滕莉韩亮何承志程勇王智辉黄开禹王向阳
关键词:表皮生长因子5-氟尿嘧啶移植瘤
肝再生磷酸酶-3和E-钙黏蛋白参与胃癌淋巴结转移过程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 探讨肝再生磷酸酶-3(PRL-3)和E-钙黏蛋白(E-cadherin)与胃癌淋巴结转移状态、患者生存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P)法]检测53例胃癌组织和30例胃正常组织中PRL-3和E-cadherin的表达,分析两者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PRL-3在正常胃黏膜组织中没有表达,在胃癌组织中PRL-3的阳性表达率为45.3%(24/53).E-cadherin存在于大多数腺细胞的胞质膜,在胃癌组织中E-cadherin的阳性表达率为54.7%(29/53).PRL-3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P<0.01)、Goseki分级(P<0.01)、Borrmann分类(P<0.01)和幽门螺旋杆菌感染(P<0.05)明显相关.E-cadherin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P<0.01)、Borrmann分类(P<0.01)和幽门螺旋杆菌感染(P<0.01)明显相关.Lauren&#39;s分型、PRL-3表达和E-cadherin表达是影响胃癌患者生存期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PRL-3和E-cadherin的表达均与淋巴结转移状态密切相关,并且两种蛋白均为影响胃癌患者生存期的独立影响因素.
刘磊韩亮
关键词:胃癌肝再生磷酸酶-3E-钙黏蛋白淋巴结转移
迪乔治综合征危象区基因8在胃癌组织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迪乔治综合征危象区基因8(DGCR8)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34例胃癌组织、正常胃黏膜以及淋巴结病理切片中的DGCR8蛋白。结果DGCR8的表达在胃癌组织(高表达90例,P=0.000)和转移淋巴结组织(高表达70例,P=0.000)中明显高于正常黏膜(高表达40例),其表达水平与浆膜侵犯(有/无浆膜侵犯高表达,65/25,P=0.042)、淋巴结转移(有/无淋巴结转移高表达,66/24,P=0.015)、肿瘤部位(远/近端胃癌组织高表达,55/35,P=0.033)、远处转移(有/无远处转移高表达,21/69,P=0.036)、临床分期(进展期/早期胃癌组织高表达,64/26,P=0.024)、癌胚抗原(CEA)表达水平(〉5 ng/ml/≤5 ng/ml,58/32,P=0.005)以及生存时间(高/低表达平均生存时间,39.8个月/48.7个月,P=0.000)等密切相关,而且是胃癌重要的独立预后因素之一(P=0.013)。结论DGCR8表达上调可能促进胃癌的发生、发展、转移并且影响预后。
王向阳王辉蔡威滕莉韩亮何承志程勇王智辉黄开禹徐子辉
关键词:胃癌预后
表皮生长因子联合顺铂对裸鼠肺癌移植瘤的作用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观察表皮生长因子(EGF)联合顺铂(CDDP)对肺癌裸鼠移植瘤的疗效,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建立裸鼠肺癌A549细胞株移植瘤模型,分为对照组、EGF组、化疗组及EGF+化疗组。比较各组成瘤及肿瘤抑制率,检测各组细胞核增殖抗原(Ki-67)的表达及肿瘤干细胞标志物CD133阳性细胞比例。 结果EGF+化疗组肿瘤抑制率明显高于化疗组,肿瘤抑制率分别为74.7%与48.5%,EGF+化疗组与化疗组肿瘤Ki-67表达水平分别为(45.38±7.98)%和(34.45±5.43)%,EGF+化疗组处于增殖期的肿瘤细胞增加,EGF+化疗组肿瘤干细胞标志物阳性比例明显高于化疗组,分别为(8.52±0.87)%和(4.19±0.56)%。联合治疗组与对照组及化疗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0、0.031和0.019)。 结论EGF可增强CDDP对肺癌细胞的敏感性,其机制可能与EGF诱导处于静止期肿瘤细胞增殖相关。
王向阳滕莉韩亮何承志黄开禹王辉
关键词:表皮生长因子顺铂移植瘤
胃癌胞外体中微小RNA-374a-5p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肿瘤相关性成纤维细胞分泌胞外体中微小RNA(miR)-374a-5p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新鲜胃癌组织分离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提取胞外体,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胞外体中miR-374a-5p的表达水平,分析miR-374a-5p的表达水平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数据分析采用t检验、χ^(2)检验,Kaplan-Meier生存曲线法及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胃癌胞外体中miR-374a-5p的表达水平高于正常人(2.571±0.213比1.244±0.125,t=7.663,P=0.011),其高表达与胃壁浸润深度(T1,T2/T3,T4高表达,25/45,P=0.019)、淋巴结转移(无/有淋巴结转移高表达,19/51,P=0.045)、肿瘤部位(近端/远端胃癌高表达,28/42,P=0.008)、远处转移(无/有远处转移高表达,47/23,P=0.022)、临床分期(早期/进展期高表达,9/61,P=0.023)及生存时间(高/低表达平均生存时间,37.8个月/48.1个月,P=0.001)等均相关,是影响胃癌预后独立因素(P=0.000)。结论:胃癌胞外体中miR-374a-5p表达升高可促进胃癌的发展并影响预后。
王向阳余涛张静滕莉蔡威黄开禹纪金童吴宇杜天明王智辉韩亮王辉
关键词:胃癌微小RNA临床病理特征预后
腹腔镜根治性右半结肠癌切除术不同手术入路的比较被引量:14
2015年
目的比较上方入路法与经典中间入路法在腹腔镜根治性右半结肠癌切除术中的优缺点。方法将武汉中心医院在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收治的56例结肠癌患者随机分成上方入路组与经典中间入路组,分别比较两组在一般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中转开腹率、淋巴结清扫个数、术后并发症、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等方面的差别。结果上方入路组在手术时间上显著短于经典中间入路组[(128.24±21.14)min vs.(166.45±30.23)min,P<0.01]、中转开腹率显著低于经典中间入路组(0%vs.7.14%,P=0.035)、术中失血量显著少于经典中间入路组[(45.67±10.66)mL vs.(78.45±40.28)mL,P<0.01],在一般资料、淋巴结清扫个数、术后并发症、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上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腹腔镜根治性右半结肠癌切除术采用上方入路法具有视野开阔、层次清晰、安全有效、失血量少的优点,值得在临床推广。
韩亮刘磊王辉
关键词:腹腔镜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