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艳丽
- 作品数:5 被引量:8H指数:2
- 供职机构:石嘴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宁夏回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UBQLN2通过上调嘌呤代谢水平诱导食管鳞癌细胞放射抵抗的实验研究
- 2024年
- 目的观察泛素样蛋白2(UBQLN2)表达水平对人食管鳞癌(ESCC)细胞EC109和KYSE30放射敏感性的影响,并探索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小RNA干扰和慢病毒转染技术构建UBQLN2敲低和过表达细胞系,给予4 Gy X射线照射。CCK-8、克隆形成实验检测UBQLN2表达水平对ESCC放射敏感性的影响。采用UPLC-Q-TOF-MS技术进行代谢物差异分析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数据库(KEGG)通路分析。qRT-PCR实验验证代谢组学结果。通过加入代谢酶抑制剂和外源性补充代谢物进一步验证UBQLN2表达水平对ESCC放射敏感性的影响。结果与单纯照射相比,下调ESCC细胞系中UBQLN2的表达水平再给予照射,可使EC109和KYSE30细胞存活率分别下降32.29%和16.42%(t=5.35、4.88,P<0.05),克隆形成率分别下降11.07%和7.47%(t=4.18、5.09,P<0.05)。而上调UBQLN2的表达水平可使EC109和KYSE30细胞存活率上升14.07%和10.64%(t=5.88、4.21,P<0.05),克隆形成率上升6.53%和7.87%(t=8.60、8.26,P<0.05)。代谢组学分析显示,UBQLN2表达水平改变主要影响嘌呤代谢通路。qRT-PCR实验显示,UBQLN2表达水平与5种嘌呤代谢酶的mRNA水平呈正相关。在UBQLN2过表达ESCC细胞系中加入霉酚酸(MPA)后,细胞存活率分别下降了18.28%和25.58%(t=7.76、10.95,P<0.05),克隆形成率分别下降了9.33%和9.93%(t=5.97、8.02,P<0.05)。而在UBQLN2敲低细胞系中外源性补充核苷酸后细胞的存活率上升了8.28%和10.74%(t=2.83、6.20,P<0.05),克隆形成率分别上升了7.33%和5.80%(t=7.16、5.49,P<0.05)。结论UBQLN2表达水平与ESCC的放射敏感性呈负相关。UBQLN2可能通过上调嘌呤代谢水平参与ESCC放射敏感性的调控。
- 马艳丽马艳丽王嘉琳潘闻燕拜周兰王艳阳
- 关键词:嘌呤代谢
- 宁夏银北地区回族与汉族冠状动脉造影及病变特征的比较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应用冠状动脉造影的影像学特征探讨宁夏银北地区回族和汉族冠状动脉心脏病患者冠状动脉及病变特征的异同。方法收集行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状动脉心脏病的患者的临床资料926例,按不同民族分为2组,其中回族281例(30.3%),汉族645例(69.7%)。对比两者在近端冠状动脉的直径以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异同。结果宁夏银北地区回族与汉族近端冠状动脉的直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单支血管病变、双支血管病变、三支血管病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汉族人群相比,回族冠心病患者慢性闭塞病变、弥漫性病变及小血管病变发生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宁夏银北地区回族与汉族近端冠状动脉的直径无显著差异,但回族患者受累血管的慢性闭塞病变、弥漫性病变及小血管病变发生率高,病变程度重。
- 何毅刘红尹君齐雁超盖婷马艳丽黄青
- 关键词:冠心病回族汉族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病变
- 高血压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血浆儿茶酚胺、血浆醛固酮水平的相关研究被引量:5
- 2019年
- 目的研究高血压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血浆儿茶酚胺、血浆醛固酮水平。方法选择经明确诊断为高血压病、高血压合并OSAS的患者共856例,将患者分为高血压组及高血压合并OSAS组,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2组儿茶酚胺及醛固酮水平。结果高血压合并OSAS组患者血浆中儿茶酚胺水平(23. 4±7. 4) ng/m L,高于高血压组的(19. 5±5. 2) ng/m L;高血压合并OSAS组患者血浆中醛固酮水平(14. 09±4. 43) ng/dl,高于高血压组的(10. 08±3. 95) ng/dl,高血压合并OSAS患者血浆中儿茶酚胺、醛固酮水平高于单纯高血压组(P <0. 05)。结论在预防及治疗高血压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过程中,除了基本药物治疗外,可通过抑制儿茶酚胺、醛固酮水平、改善夜间通气,从而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 马艳丽马晓虎
- 关键词:高血压儿茶酚胺醛固酮
- 冠心病患者不同糖代谢状态的临床和冠状动脉病变特征的关系研究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分析458例冠心病患者不同糖代谢状态的临床特征及其与冠状动脉病变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458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按不同的血糖水平分为3组,即单纯冠心病组(A组)163例,冠心病合并糖调节受损组(B组)102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C组)193例,观察其临床特征、实验室指标及冠状动脉病变情况,探讨血糖及相关影响因素对冠心病的影响。结果 1各组间临床资料比较,B组及C组腰臀比值及糖尿病家族史显著高于A组(P<0.05),而在年龄、体质量指数、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史及冠心病家族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各组间生化指标比较B组及C组空腹血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2 h血糖、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血尿酸显著高于A组(P<0.05),而在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C反应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各组间冠脉照影资料比较,病变支数的比较B组及C组在双支及三支血管病变显著高于A组(P<0.05),病变程度的比较B组及C组在重度病变、闭塞病变及弥漫病变显著高于A组(P<0.05)。结论重视对于首次空腹血糖>5.6 mmol·L-1的非糖尿病患者进行OGTT,同时对于腹型肥胖及有糖尿病家族史的患者应重点干预。冠心病合并糖代谢异常在双支及多支病变发生率、闭塞病变及弥漫病变比例显著高于单纯冠心病组。
- 刘红何毅齐雁超盖婷尹君马艳丽黄青
- 关键词:冠心病糖代谢冠状动脉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