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定勇 作品数:21 被引量:116 H指数:6 供职机构: 绵阳市人民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改良膀胱全切、原位回肠代膀胱术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探讨膀胱根治术后行尿流改道的方法。方法:对17例男性膀胱癌患者行膀胱全切、原位回肠代膀胱术,采用改良的手术方法。结果:手术时间平均230min;输血量平均480ml;全部病例可完全控尿,需夜间定时排尿;膀胱最大贮尿量平均330ml,剩余尿均小于80ml。17例全部随访,时间7~48个月,平均19个月。术后仅发生单侧输尿管反流1例,肾功能衰竭死亡1例,肿瘤转移死亡1例。无电解质紊乱发生,未发现尿道肿瘤复发。结论:改良膀胱全切、原位回肠代膀胱术是膀胱根治术后尿流改道的较为理想术式。 王定勇 邓金华 郭林森 凡中辉 白素琼 王雨龙 王彦铭关键词:膀胱肿瘤 回肠 尿流改道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除术治疗>80岁老年前列腺增生患者的疗效 被引量:2 2016年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高龄、高危前列腺增生(BPH)患者逐年增加。经尿道前列腺电切除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the prostate,TURP)作为治疗BPH的金标准,近10年来,在县、乡一级医疗机构也得到逐步应用和推广。Wasson等[1]认为,随着TURP技术水平的提高,高龄并不是影响TURP手术效果的相关因素,也绝非手术禁忌证。 王定勇 邓金华 辛宇鹏 王魏龙 田峰 赵修民 郭霖森 李华关键词:前列腺电切除术 一级医疗机构 手术禁忌 膀胱穿刺造瘘 TURS IGFBP-3基因-202A/C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膀胱癌发生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3,IGFBP-3)基因-202A/C多态性与膀胱移行细胞癌危险性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为以中国四川人群为研究对象的病例对照研究,选取98例膀胱癌患者为病例组,150例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者为对照组。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方法对单核苷酸多态性(rs2854744)进行基因分型。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IGFBP-3-202A/C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965,P=0.002;X2=11.545,P=0.001)。携带AA基因型发生膀胱癌的风险是cc基因型的0.224倍(OR=0.244,95%CI=0.109—0.549,P:0.001),携带等位基因A是等位基因C的0.531倍(0R=0.531,95%CI=0.368—0.766,P=0.001)。基因型AA和AC较基因型CC发生浸润性膀胱癌风险显著降低(D尺=0.211,95%CI=0.081~0.548,P=0.001;OR=0.150,95%CI=0.036~0.631,P=0.010),携带等位基因A发生浸润性膀胱癌风险是携带等位基因C的0.363倍(OR=0.363,95%CI=0.191~0.691,P=0.002)。结论IGFBP-3-202A/C多态性可能是膀胱癌的危险因素。 王魏龙 唐良友 王定勇关键词:膀胱肿瘤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 逆行输尿管插管技术治疗中、晚期妊娠合并输尿管结石47例 被引量:6 2005年 邓金华 王定勇 朱茂川 郭林森关键词:中晚期妊娠 输尿管结石 睾丸扭转误诊113例分析 被引量:38 2004年 目的 :提高睾丸扭转 (精索扭转 )诊治水平。 方法 :回顾分析 1994~ 2 0 0 4年总计 113例睾丸扭转误诊的临床资料。 结果 :首诊误诊率 84 .3%。误诊为急性附睾、睾丸炎 81例 (71.7% ) ;鞘膜积液 10例 (8.8% ) ;急性肠炎 7例 (6 .2 % ) ;泌尿系结石 5例 (4.4 % ) ;腹股沟疝 5例 (4.4 % ) ;睾丸肿瘤 3例 (2 .7% ) ;附睾结核 2例 (1.8% )。发病至误诊时间 2h~ 2个月 ,平均 6 .3d。手法复位成功 3例 ;92例行手术探查 ,睾丸、附睾切除 6 4例 ,睾丸萎缩 2 6例 ,总计睾丸毁损率 79.6 %。 结论 :提高首诊医生对睾丸扭转的诊治水平是减少误诊的关键 ,诊断流程采用病史、体征、彩超 3者结合 ,治疗的最佳方法是积极开展阴囊急诊的手术探查。 王定勇 邓金华 宋大清 朱茂川 余新华 郭林森 王彦铭关键词:睾丸扭转 精索扭转 误诊 外科手术 血尿和轻度蛋白尿IgA肾病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临床表现轻微IgA肾病患者病理特点。方法对68例临床表现轻微的IgA肾病(单纯血尿和/或伴有少量蛋白尿≤1.0g/d),血压、肾功能均正常,不伴水肿。进行Hass病理分级。结果①临床特点:33例(48.5%)患者同时存在血尿和蛋白尿,29例(42.6%)为单纯血尿,6例(8.8%)为单纯蛋白尿;②病理特点:23例(33.8%)病理损伤偏重,Hass分级Ⅱ-Ⅳ级。有蛋白尿者病理损伤偏重(HassⅡ级以上)。结论相当一部分临床表现轻微的IgA肾病患者病理偏重,蛋白尿和病理损伤明显相关,IgA肾病患者提倡早期肾穿早期诊断。 邓金华 王定勇 甘晓辉 宋晓英 王松 张林关键词:IGA肾病 病理 原发性小血管炎临床特征及其误诊原因分析 2011年 目的分析原发性小血管炎的临床特征及其常见的误诊原因。方法对25例确诊为原发性小血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5例原发性小血管炎患者入院时误诊、漏诊22例,首诊误诊率高达88.0%。原发性小血管炎临床表现多样,缺乏特异性,以多系统损害为主要特点,肾脏和肺脏受累最常见,其中2个脏器同时受累者19例,占76.0%。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阳性者24例,阳性率为96.0%。25例患者均采用糖皮质激素或糖皮质激素联合环磷酰胺治疗,随访1年,21例患者(85.0%)治疗后血尿、蛋白尿完全消失;2例患者症状好转;死亡2例,病死率为8.0%。结论原发性小血管炎常出现多个系统损害,早期实验室重点筛查ANCA均能较早诊断,从而减少误诊、漏诊。 邓金华 王定勇 王松 张林关键词:原发性小血管炎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误诊 漏诊 腹膜透析相关性葡萄球菌腹膜炎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相关性葡萄球菌腹膜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50例进行持续性腹膜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葡萄球菌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分为腹膜炎组(28例)与正常组(222例)。对两组持续性腹膜透析患者的15项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方差分析,将筛选出的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腹膜透析相关性葡萄球菌腹膜炎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糖尿病肾病、慢性肾炎、糖尿病史、心脏病史、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血清白蛋白以及钙磷乘积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高龄、男性、心脏病史、糖尿病、慢性肾炎、低血红蛋白、高C反应蛋白、低血清白蛋白、高钙磷乘积是腹膜透析相关性葡萄球菌腹膜炎的相关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龄、糖尿病、低血红蛋白、低血清白蛋白是腹膜透析相关性葡萄球菌腹膜炎的危险因素。结论腹膜透析相关性葡萄球菌腹膜炎的相关危险因素是高龄、糖尿病、低血红蛋白、低血清白蛋白。 邓金华 王定勇 汪嘉莉 王松关键词:腹膜透析 葡萄球菌 腹膜炎 影响因素 胡桃夹综合征临床指标与多排螺旋CT扫描结果的关系 被引量:5 2015年 胡桃夹综合征是由于左肾静脉(LRV)通过腹主动脉(AA)与肠系膜上动脉(SMA)之间的夹角时受压,使左肾静脉血液回流受阻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包括血尿、蛋白尿、胁腹痛、精索静脉曲张等)[1]。目前诊断胡桃夹综合征的金标准为逆行性左肾静脉造影与肾-腔静脉压力差测定,但逆行性左肾静脉造影与肾-腔静脉压力差测定为有创性检查,大多数患者不接受,目前,影像检查主要依据超声及CT(MDCT)扫描及重建技术诊断胡桃夹综合征。 王魏龙 唐良友 赵修民 王定勇关键词:胡桃夹综合征 左肾静脉 肠系膜上动脉 技术诊断 逆行性 腹内网膜疝误诊2例 2001年 王定勇 黄健 邓金华关键词:误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