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劲松
- 作品数:15 被引量:46H指数:4
- 供职机构:云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艺术经济管理轻工技术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 身处彩云之南,把民族文化资源融入设计——陈劲松谈设计与艺术被引量:3
- 2020年
- 《设计》:2021年全球生物多样性大会在云南召开,生物多样性系列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生态环境和生态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您作为云南当地院校,在这方面做了什么工作?接下来有些什么计划?陈劲松:地球是有机生命体,它拥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这个巨大生命体中孕育出的各个生命体之间存在着微妙复杂的相互作用。
- 陈劲松
- 关键词:民族文化资源生态文明生物多样性彩云之南自我调节能力相互作用
- 刘晓耕合唱音乐作品研究被引量:4
- 2010年
- 刘晓耕先生的合唱作品已经在国内引起了较为广泛的关注,但是相关的研究却比较缺乏。笔者在本文中,试图通过对刘晓耕具有代表性的、影响较为广泛的合唱作品进行分析,力图展现其合唱创作中一些较为突出的特征并分析其成功的原因,力图对其他立足本土的音乐人给予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 陈劲松
- 关键词:合唱音乐
- 通才与专才的别样人生——李斯特与肖邦比较研究
- 2010年
- 李斯特、肖邦两位浪漫派音乐巨匠具有不同的个性,更属于不一样的天才类型,这对他们的音乐成就、音乐观念及其在后世尤其是当今的影响产生很大的作用,笔者对以上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并指出他们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 陈劲松
- 云南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承被引量:5
- 2010年
- 丰富的少数民族民间音乐艺术是云南少数民族文化的瑰宝,凝聚着各个少数民族传统艺术文化的精髓,也是弘扬云南多样性民族文化的源泉。保存是传承的前提和基础,就像博物馆里的藏品中,元件和复制品不可混淆一样。将文化遗产原样保留、传承下来。
- 陈劲松
- 关键词:民族民间音乐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传承方式少数民族文化口传心授西方音乐
- 云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优秀毕业设计作品
- 2023年
- 设计者自述:云南历史文化悠久,自然风光绚丽,地处祖国西南边睡,民族众多,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在干百年发展过程中,每个民族都在各自的热土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特别是各民族形象与服饰,个性鲜明,绚丽多姿,是云南文化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 凌云鲁小文王昊麦家庆金琳李海华(指导)王潇潇杨洁李梦倩吴小庆邹雅静王丽萍陈绍今郭自飞李德军游峭黄麒王璟(指导)杨张军宇宋艳芳周树霞陈劲松郭曦彤何俊雯苏亚妮(指导)
- 关键词:毕业设计作品自然风光少数民族风景线
- 东方钢琴界的双子星座--郎朗、李云迪比较研究被引量:1
- 2009年
- 对两位年轻的钢琴巨子的成才轨迹进行探毒,并对他们的个性特点、演奏风格、运作模式和社会影响进行全方位的比较和分析,最后就二人的未来之路进行展望。
- 陈劲松
- 关键词:演奏风格艺术观念
- 浅谈广南县者太乡壮族服饰特点
- 2010年
- 壮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他们创造并积淀了一整套独具特色而又丰富完备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在日常饮食方面,粽粑是百越稻作民族的传统食品,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祭祖的时候忌用小米、玉米、麦类食品,必须用大米,以米为尊。在语言方面,壮语"田"为"那"音,壮侗语系里"谷"和"禾"都来自于一个原始的共同母语"kau"(音和"靠"
- 李珊姗陈劲松
- 关键词:民族服饰壮族文化稻作文化图腾崇拜
- 关于云南扎染、蜡染旅游商品系列开发设计研究的一点思考被引量:8
- 2001年
- 陈劲松
- 关键词:旅游产品产品设计
- 在七彩土地上耕耘——改革开放40年云南设计的演进与发展
- 2019年
- 改革开放40年,云南设计经历了以美术思维“画设计”的美化装饰满足进出口行业对设计的被动需求,经历了传统的工艺美术到艺术设计的转变,逐步发展到云南相关行业对设计价值的认知,对民族文化的再认识。从简单的符号表象运用到民族文化精神内涵体现,从被动的消费需求到民族文化设计品牌塑造,这是一个敢于创新、担当和传承发展、质疑反思的过程。云南设计虽经历曲折与困惑,但在文化传承上,从回避、远离民族文化到自觉追寻其文脉的有机传承与现代生活融合的设计探索与实践,这是极为可贵的。放眼未来,依托人类对生态环境、绿色经济、社会可持续性发展的认识与转变,云南设计应更自信从容。
- 陈劲松
- 关键词:民族文化
- 花腰彝服饰艺术初探被引量:15
- 2009年
- 花腰彝服饰艺术有着迷人的魅力,它有着不同于当代流行服饰中的审美意境,在现代环境中它似乎略显青涩,但亮丽而不失沉稳,浓郁而不失庄重。这是一个民族支系世代相传的集体表象,在这里黑、红、蓝、绿等色已超越自然色彩赋予了特定的民族内涵。10余次花腰彝田野调研,感知了花腰彝服饰文化活态的特征,体味了民族服饰艺术与民间传统生活方式的紧密联系。但现时的生活方式影响下,民族服饰艺术的消亡速度似乎是与现代生活方式的发展速度相等。如何解决民族服饰艺术的传承危机,这是一个热点话题。田野与思考的感受是:拥有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才能孕育出根植于民族文化土壤的设计灵感火花,会更加关注传统和研读民族艺术,认知设计创新的必要性,让其不断获得新的生命力。
- 陈劲松
- 关键词:花腰彝民族服饰刺绣工艺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