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晓琳
- 作品数:3 被引量:4H指数:1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CCM3基因与低浓度铅暴露交互作用对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毒性的影响
- 由于铅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对环境和人群健康的危害越来越大,所以铅污染依然是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CCM3基因是一种多功能基因,对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均有重要影响,尤其对维持血脑屏障的正常功能具有重要作用。胚胎发育时期,低浓度...
- 苏晓琳邢秀梅赵志强陆垚孙易高艳芳何云
- 关键词:铅暴露胚胎成纤维细胞
- 文献传递
- 铅暴露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遗传损伤与端粒长度的改变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探讨铅暴露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遗传损伤情况与端粒长度改变之间的关系。方法:以珠三角某蓄电池厂的21名铅暴露工人为铅暴露组,26名无铅接触史的工人作为对照组。针对工人开展问卷调查并采集肝素抗凝外周血。检测工人外周血中血铅浓度、淋巴细胞的彗星试验指标、胞质分裂阻滞微核试验指标以及相对端粒长度改变情况。结果:铅暴露工人的血铅浓度为(3.08±1.86)mg/mL,与对照人群(0.26±0.25)mg/mL相比明显升高(P<0.05)。彗星试验中,铅暴露组工人的慧星尾长高于对照组(P<0.05);胞质分裂阻滞微核试验中,暴露组工人双核微核率和微核细胞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铅暴露工人的外周血相对端粒长度较对照人群缩短(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胞质阻滞微核试验的指标中双核微核率、微核细胞率、核桥率与工龄呈正相关(rs分别为0.447、0.432、0.351,P均<0.05)。外周血相对端粒长度与工人工龄、血铅水平均呈负相关(r_s分别为-0.306、-0.394,(P均<0.05)。结论:铅暴露可致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遗传损伤以及相对端粒长度的缩短。
- 陆垚刘新霞邢秀梅赵志强欧晓燕苏晓琳孙易陈静莉申碧羚蒋骏何云
- 关键词:端粒长度铅暴露彗星试验
- CCM3基因缺陷对铅所致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遗传毒性影响的体外研究
- 2015年
- 目的探讨CCM3基因缺陷对醋酸铅所致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遗传毒性的影响。方法将C57雌鼠与CCM3基因敲除小鼠杂合雄鼠合笼后,取孕13.5d的胎鼠,原代分离培养胚胎成纤维细胞。基因分型后,野生型和CCM3基因缺陷型细胞分别给予6.25、12.50、25.00、50.00、100.00、200.00μmol/L醋酸铅处理,用MTS法检测细胞活性,并根据实验结果,选择6.25、25.00、100.00μmo]/L醋酸铅染毒,用双核阻滞法检测遗传毒性,用Westernblot法检测相关基因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经醋酸铅处理24h后,野生型细胞100.00μmol/L醋酸铅处理组(69.16±1.36)与对照组(100.00±2.33)相比,细胞活性下降了30%,杂合型细胞100.00μmo]/L醋酸铅处理组(87.16±5.50)与对照组(100±2.06)相比,细胞活性下降了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野生型=98.59,F杂合型=82.63,P值均〈0.001)。经醋酸铅处理48h后,野生型细胞100.00μmol/L醋酸铅处理组(51.99±5.62)与对照组(100.00±3.11)相比,细胞活性下降了50%,杂合型细胞100.00μmol/L醋酸铅处理组(66.33±4.06)与对照组(100.00±5.72)相比,细胞活性下降了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野生型=82.63,F杂合型=36.86,P值均〈0.001)。双核微核实验结果显示.随着染毒剂量增加,两种基因型细胞的核分裂指数逐渐下降,双核细胞微核率呈逐渐升高趋势,野生型细胞对照组、6.25、25.00、100.00μmol/L剂量组的双核微核细胞率分别为29.6±2.2、47.3±6.6、55.5±9.1、66.8±3.5(/1000);杂合型细胞的双核微核细胞率则分别为35.3±5.6、50.0±8.3、57.0±8.5、58.8±2.1(/1000)。Westernblot结果显示,野生型细胞100.00μmol/L醋酸铅处理组(0.70±0.03)的CCM3表达量是对照组(0.53±0.07�
- 苏晓琳邢秀梅赖关朝孙易赵志强陈静莉申碧羚刘新霞何云
- 关键词:铅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