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慧斌

作品数:10 被引量:30H指数:3
供职机构:双鸭山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置换术
  • 3篇手术
  • 3篇疗效
  • 3篇红外
  • 2篇智能调控
  • 2篇手术台
  • 2篇体脂
  • 2篇体脂率
  • 2篇图像
  • 2篇人工髋关节
  • 2篇人工髋关节置...
  • 2篇人工髋关节置...
  • 2篇髋关节
  • 2篇髋关节置换
  • 2篇髋关节置换术
  • 2篇康复
  • 2篇骨科
  • 2篇骨科手术
  • 2篇骨折
  • 2篇股骨

机构

  • 6篇佛山市第一人...
  • 4篇双鸭山市人民...

作者

  • 10篇何慧斌
  • 2篇彭小文
  • 2篇张建军
  • 1篇张盘德
  • 1篇刘翠华
  • 1篇曾桄伦
  • 1篇孙颖
  • 1篇李艳茹
  • 1篇孙海涛
  • 1篇彭基

传媒

  • 3篇中国现代药物...
  • 1篇当代医学
  • 1篇黑龙江医药
  • 1篇深圳中西医结...
  • 1篇中国实用乡村...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4
  • 2篇2010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骨科手术灯智能调控系统
本发明涉及调节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骨科手术灯智能调控系统,包括:数据采集模块,用于采集图像;灯光强度分析模块,用于获取骨科手术中不同阶段的灯光强度;根据患者的体脂率和手术灯与手术台之间,得到手术正常进行阶段的灯光强...
何慧斌王惠敏
ERAS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髋关节功能、胃肠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究加速康复外科(ERAS)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髋关节功能、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18年1月—2021年3月本院收治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88例,双盲法分组,实验组(n=44)、对照组(n=44),对照组开展常规干预,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ERAS予以辅助,比较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后,实验组髋关节活动范围、功能、疼痛及总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提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具较对照组低,且恶心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实施ERAS可明显提升髋关节功能,改善胃肠功能,促进预后及生活质量的提升。
何慧斌张盘德
关键词:加速康复外科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胃肠功能髋关节功能
隧道式拖线术治疗单纯性肛瘘疗效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分析隧道式拖线术治疗单纯性肛瘘的疗效。方法60例单纯性肛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挂线术治疗,实验组患者接受隧道式拖线术治疗。术后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近远期疗效。结果实验组治愈、术后7dVAS评分、术后1年肛门功能Wexner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隧道式拖线术治疗单纯性肛瘘操作简便、创伤小,患者恢复好,近远期疗效好,值得推广。
何慧斌
关键词:单纯性肛瘘隧道式拖线术疗效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护理体会被引量:13
2010年
目的总结分析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要点,探讨后路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半椎板切除髓核摘除或全椎板切除髓核摘除加椎间植骨椎弓根内固定术等方法的临床护理经验。方法回顾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行后路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半椎板切除髓核摘除或全椎板切除髓核摘除加椎间植骨椎弓根内固定术等术后患者的护理体会。结果本组76例患者,据其发病情况、临床表现、心理变化等制定系统科学的护理措施,在术前、术后、出院等不同阶段采取相应的临床护理方案,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结论系统全面科学的专科护理可以减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心理负担,缩短住院天数,提高临床康复效果。
张建军石毓梅孙颖何慧斌袁梦依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围手术期护理
功能性电刺激同步下肢智能反馈训练系统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探究功能性电刺激同步下肢智能反馈训练系统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80例行康复治疗的脑卒中偏瘫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功能性电刺激同步下肢智能反馈训练系统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步行功能、"站起-行走"计时测试(TUGT)结果。结果治疗2、4周后,观察组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价量表(FMI)评分分别为(18.96±3.37)、(25.58±4.17)分,均高于对照组的(14.42±3.15)、(16.36±3.55)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的步行功能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的TUGT为(15.86±4.69)s,短于对照组的(23.54±4.1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781, P=0.000<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的TUGT为(8.42±1.13)s,短于对照组的(18.97±2.67)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014, P=0.000<0.05)。结论功能性电刺激同步下肢智能反馈训练系统可促进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显著改善患者的步行能力,值得在临床中探讨和推广。
彭基张盘德刘翠华彭小文何慧斌曾义新赵荣旺
关键词:功能性电刺激脑卒中
一种骨科手术灯智能调控系统
本发明涉及调节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骨科手术灯智能调控系统,包括:数据采集模块,用于采集图像;灯光强度分析模块,用于获取骨科手术中不同阶段的灯光强度;根据患者的体脂率和手术灯与手术台之间,得到手术正常进行阶段的灯光强...
何慧斌王惠敏
体外冲击波联合红外偏振光治疗难治性褥疮的临床观察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联合红外偏振光治疗难治性褥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5例难治性压疮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偏振光组、冲击波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15例。三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偏振光组加用红外偏振光治疗,冲击波组加用体外冲击波治疗,联合治疗组加用体外冲击波联合红外偏正光的治疗。结果:三组治疗7、14、28 d后的Bates-Jenson评分、PUSH评分、创面面积[治疗后创面缩小率(%)]与治疗前相比均有下降,且联合治疗组下降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冲击波联合红外偏振光对难治性压疮患者的临床治疗优于单纯冲击波或者单纯红外偏振光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何慧斌张盘德彭小文曾桄伦
关键词:体外冲击波难治性褥疮疗效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移位股骨颈骨折的疗效观察
2010年
目的观察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移位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8年~2009年采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移位股骨颈骨折患者172例,平均年龄73.9岁(71~89岁)。骨折类型:头下型80例,经颈型42例,头颈型50例。Garden分型:Ⅲ型者88例,Ⅳ型者80例。均髋部骨质疏松较重。根据Harris评分标准判定其疗效。结果本组中50例术后2~5年因心脑血管疾病死亡。末次随访获得122例,平均随访时间3.2年(1~8年),术后无伤口感染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髋关节Harris评分为87分,优良率为88.5%。发生股骨柄松动下沉14髋(11.5%),髋臼磨损18髋(14.8%),下沉和髋臼磨损的程度不严重,疼痛不重,均不需手术翻修。结论双极人工股骨头是治疗高龄移位股骨颈骨折的简单有效方法。
何慧斌张建军孙海涛李艳茹
关键词: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结合康复训练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结合康复训练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同济康复医院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62例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训练,观察组患者给予康复训练,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后3个月和12个月髋关节功能以及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3个月和12个月Barthel指数和Harris评分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结合康复训练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能够有效提高患者髋关节功能,还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何慧斌
关键词: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康复训练股骨转子间骨折老年人
膀胱功能训练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神经源性膀胱的效果及对患者排尿功能和预后的影响
2023年
目的探究膀胱功能训练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mNGF)治疗神经源性膀胱的效果及对患者排尿功能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10月本院收治的92例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6例。对照组采用膀胱功能训练治疗,研究组采用膀胱功能训练联合mNGF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排尿情况、尿动力学水平、尿路感染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89.13%)高于对照组(71.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排尿量、排尿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排尿量均大于治疗前,排尿次数均多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排尿量大于对照组,排尿次数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膀胱容量、膀胱压力、尿残余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膀胱容量、膀胱压力均大于治疗前,尿残余量均小于治疗前,且研究组膀胱容量、膀胱压力均大于对照组,尿残余量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尿路感染阳性率(13.04%)低于对照组(32.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膀胱功能训练联合mNGF治疗神经源性膀胱效果显著,不仅可恢复患者膀胱排尿功能,改善排尿困难和尿潴留等症状,还可降低尿路感染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何慧斌
关键词:神经源性膀胱膀胱功能训练鼠神经生长因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