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薇
- 作品数:12 被引量:37H指数:3
- 供职机构:乐山市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建筑科学更多>>
- 特发性和继发性黄斑前膜频域OCT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应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对特发性和继发性黄斑前膜(macular epiretinal membrane,ERM)的形态特征、黄斑中心凹厚度及其与视力的关系进行对比研究。方法:应用频域OCT观察用裂隙灯显微镜、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及OCT确诊为特发性ERM(92例112眼)、继发性ERM(78例96眼)的患者,观察前膜的形态特征、定量测量前膜及其下视网膜厚度、分析黄斑中心凹厚度与视力的关系。结果:ERM的OCT图像表现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表面厚薄不一的高反射光带,主要表现为前膜与视网膜内表面出现局灶及大部分粘连,其次表现为黄斑中心凹变浅或消失、神经上皮层增厚、黄斑水肿。特发性ERM患者视网膜平均厚度为398.32±112.07μm,前膜的平均厚度为52.28±9.65μm;继发性ERM患者视网膜平均厚度为416.87±104.17μm,前膜的平均厚度为57.05±10.33μm。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相同视力区间,两组黄斑中心凹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分别在两组及同组不同视力区间之间,黄斑中心凹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CT可以客观地显示ERM及黄斑部组织结构的改变,并能定量检测ERM、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变化,是ERM可靠的检测手段。
- 蒲一民卢薇杨君何燕杨田李斌
- 关键词:视网膜黄斑前膜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视力
- 一种眼科用眼底镜镜头防尘罩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眼科用眼底镜镜头防尘罩,包括防尘罩、束缚带、隔热保护层、耐油污防水保护面料和耐磨微孔滤网,所述防尘罩的一侧设置有束缚带,所述束缚带的内部设置嵌设有拉绳,所述拉绳的两端部均设置有限位凸块,所述防尘罩的内...
- 何燕卢薇
- 使用高浓度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麦粒肿的效果观察被引量:8
- 2015年
- 目的:探讨使用高浓度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麦粒肿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0月期间收治的356例(402眼)麦粒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患眼的数量将其分为一组和二组,每组各178例(201眼)患者。为一组患者使用普通浓度的盐酸左氧氟沙星滴眼液进行治疗,为二组患者使用高浓度的盐酸左氧氟沙星滴眼液进行治疗。然后在治疗的第3天、第6天、第8天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及治疗过程中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在治疗的第3天、第6天、第8天,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一组患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高浓度的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麦粒肿的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杜慧斌卢薇何燕
- 关键词:麦粒肿高浓度左氧氟沙星
- 非肌电图引导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麻痹性斜视的临床研究
- 曾莉郝更生卢薇李玉茹税丹
- 首诊动眼神经麻痹35例病因分析被引量:19
- 2013年
- 目的: 分析首诊动眼神经麻痹的原因及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2009-01/2012-12在我院首诊为动眼神经麻痹的患者,通过血糖、头颅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磁共振血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等检查,分析动眼神经麻痹的原因及特点。结果: 动眼神经麻痹35例中,头部外伤10例(29%),颅内炎性8例(23%),糖尿病6例(17%),颅内动脉瘤4例(11%),颅内肿瘤4例(11%),脑血管梗塞、脑血管出血、原因不明均为1例(3%)。结论: 引起动眼神经麻痹的病因复杂,以头部外伤最常见,其他原因还见于颅内炎性、糖尿病等。各病因在各年龄段分布具有一定特点,有针对性及时准确查明病因极为重要,是正确治疗的基础和关键。
- 蒲一民徐智科刘宗顺卢薇杨君宾莉
- 关键词:动眼神经麻痹病因头部外伤脑血管造影
- 2011~2015年眼科门诊20例VKH患者FFA影像学特点分析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研究对伏格特-小柳-原田综合征(VKH)患者进行荧光素血管造影(FFA)影像学照射的影像特点。方法选取20例(40眼)VK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回顾性的调查方法由结果探查特点,统计VKH患者FFA影像学特点。结果 20例患者眼压均属于正常范围,无眼膜后沉着无及房水闪辉,无虹膜后粘连,双眼发病。7例14眼(35.0%)可见视乳头毛细血管扩张、渗漏荧光素、边界不清;10例20眼(50.0%)视乳头周边清晰,晚期荧光素染色。1例1眼(2.5%)表现为视乳头毛细血管扩张渗漏,边界不清,脉络膜视网膜无荧光素渗漏;另1眼(2.5%)见视盘向周边部发散放射状条纹状低荧光影。2例4眼(10.0%)表现为后极部脉络膜充盈缓慢。结论 VKH患者的FFA影像可显示患者视网膜色素上皮的损伤特点及炎症累及视盘、视网膜程度、范围。
- 杨田蒲一民卢薇何燕
- 关键词:伏格特-小柳-原田综合征荧光素血管造影影像学检查
- 一种便于眼科医生使用的组合式眼科测量尺
- 本实用新型属于测量尺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便于眼科医生使用的组合式眼科测量尺,包括固定台,所述固定台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调节仓,所述调节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螺纹柱,所述螺纹柱的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一...
- 何燕刘强卢薇杜慧斌
- 文献传递
- 眼底激光联合羟苯磺酸钙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中的应用
- 2022年
- 探究眼底激光联合羟苯磺酸钙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筛选DR患者70例(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随机将其分对照组(眼底激光治疗)和观察组(羟苯磺酸钙+眼底激光治疗),各35例,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视力水平高于对照组,视网膜新生血管荧光素渗漏面积、眼压、黄斑中心凹厚度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予以DR患者羟苯磺酸钙联合眼底激光治疗效果显著。
- 卢薇何燕杨田
-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底激光羟苯磺酸钙并发症
- 中高度近视患者LASEK术中使用0.01%丝裂霉素预防术后角膜上皮下混浊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探讨根据激光切削深度选择0.01%丝裂霉素C(MMC)作用时间预防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术后角膜上皮下混浊(Haze)形成的效果。方法对120例(240只眼)行LASEK,术中用0.01%MMC滤纸片覆盖于激光切削后的基质床上,切削深度75~100μm浸润10 s,101~130μm浸润15 s1,31~160μm浸润20 s1,61μm以上者浸润25 s。观察术后1、3、6个月时视力、屈光状态、Haze形成情况及并发症。结果术后1个月20只眼出现0.5级Haze6,只眼出现Ⅰ级Haze,术后3个月16只眼出现0.5级Haze,4只眼出现Ⅰ级Haze,至术后6个月6只眼0.5级Haze,未见Ⅱ级以上Haze出现。不同的切削深度经MMC处理后Haze的出现在各组间差别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LASEK术中应用0.01%MMC并根据切削深度选择作用时间能有效地抑制Haze的形成。
- 曾莉卢薇李玉茹税丹毛科
- 关键词:近视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角膜上皮下混浊
- 泪道探通术联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液注入治疗新生儿泪囊炎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研究泪道探通术联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液注入治疗新生儿泪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28例新生儿泪囊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114人,共134眼)采用泪道探通术联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液注入治疗。B组(114人,共130眼)采用单纯泪道探通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A组,第一次探通治愈130眼,治愈率97.01%。B组,第一次探通治愈108眼,治愈率83.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仅1眼第二天发生泪囊附近组织肿胀、感染,其并发症发生率0.75%。B组有11眼第二天发生泪囊附近组织肿胀、感染,该并发症发生率8.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泪道探通术联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液注入治疗新生儿泪囊炎的疗效好,疗程短,并发症发生率低,有重要临床参考价值。
- 何燕曾月玲刘宗顺杨田卢薇李斌
- 关键词:泪道探通术新生儿泪囊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