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俊
- 作品数:9 被引量:54H指数:5
- 供职机构:凉山州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加用阿德福韦酯优化治疗拉米夫定停药后出现病毒学反弹的研究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ALM)与阿德福韦酯(ADV)联合治疗与LAM单药治疗ALM停药后出现病毒学反弹的慢性乙肝患者(CHB)的疗效,并评价其安全性。方法共纳入53例HBeAg阳性CHB患者,分别给予LAM与ADV联合治疗和LAM单药治疗。结果治疗1年后,LAM与ADV联合治疗组较LAM单药治疗组有更多的病人实现了ALT复常(84%VS 53.6%,P=0.018)和HBV DNA低于检测值下限(80%VS 42.9%,P<0.05),LAM与ADV联合治疗组有7例患者获得了HBeAg的血清学转换;而LAM单药治疗组无一例患者获得HBeAg的血清学转换(28%VS0.0%,P=0.01)。在第1年的再治疗过程中,LAM单药治疗组有5例患者发生了病毒学突破,而LAM与ADV联合治疗组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所有患者对LAM与ADV联合治疗的耐受性好,且未发生任何严重不良事件。结论 LAM与ADV联合治疗是LAM停药后出现病毒学反弹患者较好的治疗选择。
- 刘洁漆俊
-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阿德福韦酯拉米夫定单药治疗
- 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阿德福韦酯停药后出现的病毒学反弹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比较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联合治疗与阿德福韦酯单药治疗对阿德福韦酯停药后出现病毒学反弹而无基因型耐药变异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研究2007年1月-2012年1月在传染科门诊就诊的67例阿德福韦酯治疗获得病毒学应答但停药后出现病毒学反弹的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别给予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联合治疗(联合组,n=35)和阿德福韦酯单药治疗(单药组,n=32)。结果治疗1年后,联合组(32例,85.7%)较单药组(21例,65.6%)有更多的患者重新获得了丙氨酸转氨酶复常(P=0.009),联合组34例(97.1%)乙型肝炎病毒DNA阴转,单药组22例(68.8%)阴转,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在血清学转换方面,联合组和单药组分别有4例(11.4%)和1例(3.1%)患者获得了e抗原的血清学转换。在治疗中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任何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阿德福韦酯停药后出现病毒学反弹,选择拉米夫定与阿德福韦酯联合治疗可使患者重新获得较好的生化学和病毒学应答。
- 刘洁漆俊
-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阿德福韦酯拉米夫定
- 13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 2020年
- 目的分析凉山州地区收治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临床特征及流行病学特点。方法纳入13例COVID-19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该地区COVID-19患者的临床特征、探讨胸腺法新在治疗普通型患者中的作用。结果13例患者中,首发症状以发热(53.8%)、咳嗽(53.8%)、乏力(4.5%)、呼吸困难(23.1%)为主。28.6%(3例)的患者合并有高血压疾病。入院血淋巴细胞计数下降;13例患者胸部CT均出现了斑片状磨玻璃影。7例患者使用胸腺法新治疗后,淋巴细胞恢复时间明显缩短,淋巴细胞终点值明显升高,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该州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发病以输入为主,病例以普通型为主,合并高血压的患者,为重症预警的高危人群;胸腺法新对淋巴细胞的恢复有积极作用。
- 周梅芳袁壮军彭俊曹昉张兵买泓苏国华邓鸣林漆俊张正昂胥富波汪德宏万海玉罗德英杜娟张新莉郭英
-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流行病学淋巴细胞胸腺法新
- 介入超声技术在艾滋病并发肝脓肿及盆、腹腔脓肿治疗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3
- 2014年
- 目的为艾滋病并发肝脓肿,盆、腹腔脓肿的重症患者寻找一种替代传统外科手术方式,安全高效的治疗方式。方法应用介入超声这种微创治疗技术,对脓肿进行穿刺及置管冲洗引流,并注入药物充分冲洗脓腔而达到治愈脓肿目的。结果脓肿临床治愈率100%,患者在任何身体状态下均可接受穿刺引流治疗。结论介入超声治疗技术能够替代传统外科手术治疗方式,用于艾滋病并发肝脓肿,盆、腹腔脓肿患者的治疗,且临床疗效优于传统外科手术治疗方式。
- 王雪岩邓瑾张晓峰漆俊毛颂王丽娟
- 关键词:艾滋病脓肿介入超声治疗
- 强的松治疗肺结核难治性咯血27例报告被引量:1
- 2004年
- 目的 通过观察强的松治疗肺结核难治性咯血的疗效 ,探讨更为安全、简便和经济的肺结核难治性咯血的治疗方法。方法 我院 1995~ 2 0 0 3年 2 7例应用强的松治疗肺结核难治性咯血病例。结果 该方法与报道中地塞米松的疗效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 强的松口服治疗肺结核难治性咯血是一种作用快、疗效确切、副作用少、用药方便和价格低廉的选择。
- 漆俊
- 关键词:肺结核咯血
- 干扰素、核苷(酸)类似物单独及二者序贯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比较被引量:6
- 2015年
- 目的探讨干扰素、核苷(酸)类似物单独及序贯治疗在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 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10月至2013年10月四川省凉山州第一人民医院长安分院收治的120例HBe Ag阳性CHB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就诊顺序分成A、B、C3组,各40例。其中A组患者予以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Peg IFNα-2a)治疗方案,B组患者予以恩替卡韦治疗方案,C组患者予以恩替卡韦序贯Peg IFNα-2a治疗方案。行为期12个月的治疗,比对3组患者随访末次时HBe Ag血清学转换率、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 Ag)清除率、乙型肝炎病毒基因(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率、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抗-HBs)阳转率、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抗-HBe)阳转率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复常率差异,记录3组患者治疗前后AL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等肝功能指标变化情况,分析随访末次3组患者肝功能分级(ChildPugh)结果差异。结果 1随访末次时,3组患者除ALT复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0.065、1.250、1.867,P分别为0.799、0.264、0.172)外,C组患者HBe Ag血清学转换率、HBs Ag清除率、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率、抗-HBs阳转率及抗-HBe阳转率均为3组最高(P均〈0.01);其中A组患者上述指标转换率均略高于B组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2.581、0.457、0.208、0.157、0.238,P分别为0.108、0.499、0.648、0.692、0.626);2治疗后,3组患者ALT、TBil及ALB等肝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00),其中C组肝功能指标为3组最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B两组降幅对比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1.446、0.143、1.226,P分别为0.235、0.854、0.382);3随访末次时,C组患者Child-Pugh评分为组间最低且A级率为55.0%,显著高于A、B两组(P均〈0.05);A、B两组Child-Pugh评分及分级结果差异无统计�
- 刘洁漆俊胥富波陈立宇
- 关键词:干扰素核苷(酸)类似物序贯治疗HBE
- 凉山彝族地区257例霍乱合并基础病情况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 2004年
- 目的 了解凉山地区彝族霍乱病人常见的基础合并症 ,提出在霍乱治疗过程中应重视的问题 ,降低霍乱病死率。方法 收集 1994年至 2 0 0 0年我院参与抢救的 2 5 7例霍乱病人的病历资料分析霍乱病人合并原发基础病情况及其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2 5 7例病人中存在基础疾病的有 3 9例 ,其严重程度及预后与普通病人相比无显著差异 ,但有因霍乱而使基础病加重恶化的情况。结论 在治疗中应尽快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早期有效的抗菌治疗 ,并重视彝族病人中常见的基础疾病 ,防止疾病恶化。
- 漆俊
- 关键词:彝族霍乱基础病预后
- 富马酸替诺福韦酯单药长期治疗多药耐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被引量:12
- 2018年
- 目的探讨富马酸替诺福韦酯(TDF)单药长期治疗多药耐药慢性乙型肝炎(CHB)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08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多药耐药CHB 128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8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TDF联合恩替卡韦(ETV)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仅给予TDF单药治疗,2组均治疗144周。分别于治疗48周和144周记录并比较2组肝功能及血清病毒学相关指标检查结果及临床疗效,并记录2组在治疗过程中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和乙型肝炎病毒(HBV)DNA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治疗144周后下降程度大于治疗48周时(P<0.05),但2组同时间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144周时其HBe Ag转阴、ALT复常及临床有效率均高于治疗48周(P<0.05),但2组同时间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DF单药治疗多药耐药CHB效果较好,且安全性较高。
- 刘洁漆俊胥富波
- 关键词:多药耐药安全性
- HMGB1在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肝功能指标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6
- 2019年
- 目的:探讨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1(high mobility groupbox 1 protein,HMGB1)在重型乙型肝炎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肝功能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8例重型乙型肝炎(A组)、32例初治的慢性乙型肝炎(B组)、20例急性乙型肝炎(C组)和30例同期于我院体检健康者(D组)作为研究对象,检测HMGB1和肝功能相关指标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观察HMGB1与肝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四组HMGB1、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 AST)、总胆红素、白蛋白、凝血酶原活动度(percutaneoustransluminalangioplasty, PTA)、天冬氨酸转氨酶线粒体同工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mitochondrial isoenzyme, AST-m)、甘氨酰脯氨酸二肽氨基肽酶(glycyl proline dipeptidyl aminopeptidase, GPDA)、谷氨酸脱氢酶(glutamic dehydrogenase, GLDH)、透明质酸、层黏连蛋白(laminin, LN)、Ⅳ型胶原、Ⅲ型前胶原(procollagen-Ⅲ-peptide, pⅢ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HMGB1与ALT、AST、总胆红素、AST-m、GPDA、GLDH、透明质酸、LN、Ⅳ型胶原和pⅢP均呈正相关( P <0.05)。结论: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MGB1呈较高水平表达,且与肝功能、肝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可作为评估肝脏损伤及纤维化程度的有效指标之一。
- 刘洁漆俊胥富波
- 关键词:高迁移率族蛋白1肝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