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
- 作品数:16 被引量:45H指数:4
-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郑州市科技领军人才培育计划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置管溶栓术在治疗布加综合征合并下腔静脉血栓中的应用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 探讨置管溶栓术在治疗布加综合征合并下腔静脉血栓中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1年1月-2014年9月收治的21例布加综合征合并下腔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新鲜血栓组12例,陈旧性血栓组9例.均经右侧股静脉置管,定期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评估溶栓效果,血栓完全溶解后二期行介入或(和)手术治疗,术后随访.结果 所有溶栓患者中,16例15 d内血栓完全溶解(其中新鲜血栓组9例,陈旧性血栓组7例,P=0.536).1例置管溶栓20 d,血栓完全溶解.有3例因溶栓效果不佳联合预开通技术(血栓完全溶解).血栓完全溶解时,新鲜血栓组平均置管时间为(10.78±2.97)d,陈旧性血栓组平均置管时间为(14.13±3.41)d,P=0.06.血栓短期(≤15 d)完全溶解率为76.19%(16/21),溶栓总有效率为90.48%(19/21).溶栓期间4例出现并发症,严重并发症发病率为4.76%(1/21).术后随访1~12个月,定期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1例术后5个月复发,其余均未见复发,随访时间内复发率为4.76%(1/21).结论 置管溶栓术作为治疗布加综合征合并下腔静脉血栓的一个重要环节,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并发症发病率低,可作为此类型布加综合征的首选治疗方案.
- 党晓卫李素新李路豪李海徐韶凯许培钦
- 关键词:布加综合征置管溶栓下腔静脉血栓栓塞
- 布-加综合征并发脾动脉瘤的危险因素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 探讨布-加综合征(B-CS)患者并发脾动脉瘤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0年7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11例B-CS并发脾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选取同期收治的60例B-CS未并发脾动脉瘤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史、B-CS类型、门静脉主干内径、脾动脉主干内径、脾静脉主干内径、脾脏厚度及脾脏长径,采用单因素分析及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B-CS并发脾动脉瘤的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脾动脉瘤组与非脾动脉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史、B-CS类型、门静脉主干内径、脾静脉主干内径上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脾动脉瘤组患者的脾动脉主干内径、脾脏厚度及脾脏长径明显大于非脾动脉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性别、脾脏厚度是B-CS并发脾动脉瘤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0.081、1.151,均P<0.05).结论 B-CS并发脾动脉瘤的发生可能与脾动脉主干内径、脾脏长径及厚度的增加有关,性别及脾脏厚度是其独立危险因素.
- 党晓卫李路豪李素新王亚飞李海徐韶凯付坤坤许培钦
- 关键词:布-加综合征脾动脉瘤
- 改良脾肺固定术后患者脾肺间侧支循环的建立及影响因素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探讨改良脾肺固定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术后脾肺间侧支循环的建立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59例患者的资料,应用彩超评估术后脾肺间侧支循环的建立情况。根据术后3个月的彩超结果分为明显侧支循环组(最大侧支直径≥2mm,n=43)和无明显侧支循环组(最大侧支直径〈2mm,n=16),分析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疾病类型、Child—Pugh分级、自由门静脉压力、门静脉主干内径、脾静脉主干内径、脾动脉主干内径、脾脏长径、射血分数、一秒率、行部分脾切除及脾上极被膜处理方法。结果本组59例患者中术后3个月有43例存在明显侧支,术后6个月有53例存在明显侧支,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26,P〈0.05)。明显侧支循环组的脾脏长径(t=2.092)、一秒率(t=2.233)显著高于无明显侧支循环组(均P〈0.05);2组患者的性别(χ^2=0.092)、年龄(t=一1.254)、疾病类型(χ^2=1.565)、Child—Pugh分级(Z=-1.821)、自由门静脉压力(t=0.912)、门静脉主干内径(t=0.008)、脾静脉主干内径(t=-0.485)、脾动脉主干内径(t=0.397)、射血分数(t=-0.852)、是否行部分脾切除(χ^2=0.002)及脾上极被膜处理方法(χ^2=1.731)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门静脉高压患者经改良脾肺固定术治疗后脾肺间可形成明显侧支循环.其建立情况与脾脏长径及一秒率有关。
- 党晓卫李路豪李林李素新李海徐韶凯许培钦
- 关键词:侧支循环
- 血管生成素1/酪氨酸激酶受体2系统与门静脉高压大鼠食管壁新生血管形成的关系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 制备门静脉高压大鼠模型,探讨血管生成素1(Ang-1)/酪氨酸激酶受体2(Tie-2)系统在门静脉高压大鼠食管壁组织的表达及其与食管壁新生血管形成的关系.方法 将50只雄性SD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30只(门静脉部分结扎+左肾上腺静脉结扎法制备门静脉高压模型),对照组20只(仅游离门静脉和左肾上腺静脉,不结扎),术后2周取大鼠食管下段组织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食管壁Ang-1、Tie-2的表达情况,并计数CD34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VD),分析Ang-1、Tie-2表达水平与食管壁血管新生的关系.结果 共37只大鼠门静脉高压模型建立成功(其中实验组17只,对照组20只).实验组Ang-1、Tie-2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ng-1的表达水平与MVD无明显相关性(r =0.39,P>0.05),Tie-2的表达水平与MVD呈正相关(r=0.71,P<0.05).结论 门静脉高压大鼠食管壁组织中Ang-1、Tie-2、表达水平及MVD明显增高,Ang-1/Tie-2系统可能与门静脉高压大鼠模型食管壁组织的新生血管形成有关.
- 王亚飞党晓卫徐韶凯李海李路豪李素新李林
- 关键词:门静脉高压血管生成素-1
- 布-加综合征合并肝细胞肝癌诊治分析:附33例报告
- 目的:探讨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B-CS)合并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2011年1月至20...
- 党晓卫李路豪李林李素新王亚飞李海徐韶凯许培钦
- 关键词:布-加综合征肝细胞肝癌
- 文献传递
- 缺氧诱导因子-1α在布-加综合征大鼠模型肝组织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6
- 2018年
-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布-加综合征(B-CS)大鼠模型肝组织的表达及与肝纤维化的关系。方法54只雄性Wistar大鼠按数字随机表法随机分为模型组、假手术组和正常组,分别在实验的第2、4、6周处死各组大鼠各6只,肝组织切片染色后观察病理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标本中HIF-1α、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水平,计算机图像分析测定肝组织纤维化面积比例。结果模型组肝组织出现肝细胞变性、坏死、纤维组织增生等纤维化改变,且随时间延长逐渐加重,假手术组和正常组肝组织无明显病理改变。第2、4、6周时,模型组HIF-1α(F=288.400、369.540、964.230,均P=0.000)、α-SMA(F=145.520、334.060、671.710,均P=0.000)、VEGF(F=624.390、612.660、1 875.410,均P=0.000)、PDGF(F=84.950、467.880、671.340,均P=0.000)和纤维化面积比例(F=117.22、196.90、451.95,均P=0.000)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和正常组,假手术组和正常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随时间延长,模型组HIF-1α、α-SMA、VEGF、PDGF和纤维化面积比例均显著增加(F=133.020、74.970、139.250、78.660、84.490,均P=0.000)。第2、4、6周时,模型组HIF-1α的表达与α-SMA(r=0.865、0.822、0.878,P=0.026、0.045、0.021)和纤维化面积比例(r=0.860、0.835、0.823,P=0.028、0.039、0.044)均呈正相关。结论B-CS大鼠模型肝组织存在HIF-1α表达量升高及纤维化改变,且HIF-1α与纤维化的进展具有明显相关性。
- 李路豪党晓卫李林李海徐韶凯付坤坤刘优优许培钦
- 关键词:布-加综合征肝纤维化缺氧诱导因子-1ΑΑ-平滑肌肌动蛋白
- 改良脾-肺固定术后患者脾肺间侧支循环的建立情况及影响因素
- 目的:探讨经改良脾-肺固定术治疗后的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脾肺间侧支循环的建立情况及影响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经改良脾-肺固定术治疗的59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
- 党晓卫李路豪李林李素新李海徐韶凯许培钦
- 关键词:门静脉高压症
- 布-加综合征合并肝细胞肝癌诊治分析:附33例报告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B-CS)合并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1月收治的33例B-CS合并HC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B-CS合并HCC多见于下腔静脉型(8/33)及混合型(24/33)患者。33例患者中5例合并HBV感染,1例合并HCV感染,19例患者血清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大于400ng/ml。HCC影像学表现为位于肝脏周边及实质内的单发或多发肿物,6例存在门静脉侵犯,1例存在胆管侵犯。治疗上先解除下腔静脉梗阻(3例失败),然后22例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7例行手术切除,1例先后行TACE及手术切除,3例保守治疗。随访24例,平均随访22.4个月,其中7例死亡,17例生存良好。结论 B-CS并发HCC无特异临床表现,AFP及影像学检查可为诊断提供依据,血管成形联合手术或TACE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 党晓卫李路豪李林李素新王亚飞李海徐韶凯许培钦
- 关键词:布-加综合征肝细胞肝癌
- 血管生成素1/酪氨酸激酶受体2系统与门静脉高压大鼠食管壁新生血管形成关系的实验研究
- 目的:制备门静脉高压大鼠模型,探讨血管生成素1(angiopoietin-1,Ang-1)/酪氨酸激酶受体2(tyrosine kinase receptors 2,Tie-2)系统在门静脉高压大鼠食管壁组织的表达情况及...
- 党晓卫王亚飞徐韶凯李海李路豪李素新李林
- 关键词:门静脉高压血管生成素-1新生血管生成
- 文献传递
- 布加综合征临床分型在其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22
- 2016年
- 目的 探讨依据布加综合征临床分型在其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5年9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5例布加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自身代偿情况及临床症状,提出了布加综合征的临床分型(3型、8个亚型),并针对每个亚型制订相应的治疗策略.观察指标:(1)布加综合征的临床分型.(2)治疗方法的选择.(3)治疗效果.(4)随访情况.随访自治疗结束后开始,采用电话和门诊方式进行随访,首次治疗后3个月内随访1次,此后每6个月随访1次.随访期间定期行彩色多普勒超声、血生化检查,必要时行CT血管造影检查.随访时间截至2015年12月,或至患者死亡、失访、临床症状发生失代偿.计数资料用例数或百分比表示.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绘制生存曲线.结果 (1)95例布加综合征患者临床分型结果:Ⅰ型4例(Ⅰa型3例、Ⅰb型1例),Ⅱ型7例(Ⅱa型4例、Ⅱb型3例),Ⅲ型84例(Ⅲa型43例、Ⅲb型4例、Ⅲc型32例、Ⅲd型5例).(2)95例布加综合征患者治疗方式的选择:①3例Ⅰa型患者中,2例行下腔静脉球囊扩张成形术,1例因介入开通闭塞段失败予以随访观察.②1例Ⅰb型患者,因介入开通闭塞段失败行腔-房人工血管转流术.③4例Ⅱa型患者中,1例行肝静脉球囊扩张成形术,3例因肝静脉节段闭塞、无法寻找肝静脉等原因未行介入治疗,予以随访观察.④3例Ⅱb型患者中,2例因上消化道出血史分别行改良脾-肺固定术、肠-腔人工血管分流术,1例因严重腹腔积液行肠-腔人工血管分流术.⑤43例Ⅲa型患者中,35例因肝静脉介入治疗失败仅行下腔静脉球囊扩张成形术(其中6例因合并血栓形成先行溶栓治疗,再行球囊扩张成形术),4例行下腔静脉球囊扩张成形+肝静脉球囊扩张成形术,4例因下腔静脉及肝静脉介入治疗均失败�
- 党晓卫李路豪李林李海徐韶凯刘优优许培钦
- 关键词:布加综合征代偿临床分型个体化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