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静
- 作品数:10 被引量:9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血液学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移植前白血病患者HLA区域杂合性缺失对HLA分型的影响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研究移植前白血病患者初诊时期和缓解期HLA区域杂合性缺失(LOH)对HLA分型的影响。方法:用3种HLA基因分型常用的方法(SBT、SSO和SSP方法)分别对1例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MPAL)患者初诊静脉血样本1(骨髓原始细胞为81.7%)、样本2(骨髓原始细胞为93.07%)和缓解期静脉血样本3(骨髓原始细胞为<0.01%)进行HLA-A、B、C、DQB1、DRB1基因分型;通过2种DNA混合实验进一步确定SBT方法检测HLA杂合峰的检出阈值和检测HLA分型时对静脉血原始细胞比例的要求。结果:样本1和样本2的HLA-A、B、C、DQB1、DRB1均为纯合位点,其中样本1有些HLA位点的测序背景峰偏高,无法确定位点的具体结果;样本3的5个HLA座位除了C座位外均为杂合位点。DNA混合实验结果表明,用SBT方法检测HLA双等位基因杂合峰的最低检出限为20%;移植前白血病患者采用SBT方法检测HLA分型的要求是静脉血原始细胞<75%,若≥75%,则可能因为原始细胞HLA区域出现LOH,从而导致HLA位点漏检。结论:对于白血病初诊患者,特别是原始细胞≥75%,如果HLA某一位点分型结果为纯合位点,应该再次采集患者缓解期静脉血或者正常体细胞,如口腔黏膜细胞,重新对该位点进行复核,排除HLA区域发生LOH造成假性纯合的可能,以免HLA配型结果发生错误,影响移植供者的选择和最终的移植效果。
- 赵佳炜王继英张岩李庆华汝昆王晓静
- 关键词:HLA分型杂合性缺失白血病造血干细胞移植
- 人促血液血管细胞生成素对造血干细胞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之间粘附功能的影响
- <正>目的人血液血管细胞生成素(Hemangiopoietin,HAPO)是我室分离和克隆的一种新的促造血干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存活和增殖的细胞因子,对小鼠有放射保护作用。本文研究了HAPO对造血干细胞(HSC)与人脐静脉...
- 王晓静刘拥军卢士红梁琳慧王晗韩忠朝
- 文献传递
- Wnts与造血干细胞的自我更新
- 2005年
- 造血干细胞既有自我更新的能力,又有定向分化成各系血细胞的能力。Wnt蛋白与其受体结合,通过Wnt信号传递途径,调控细胞的生长,参与发育的多个重要过程。研究表明,在造血系统可溶性 Wnt蛋白能导致造血干祖细胞的扩增,在造血干细胞自我更新中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
- 王晓静韩忠朝
-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自我更新受体结合造血系统信号传递途径
- TEL-AML1阳性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IgH及TCRγ基因重排的研究被引量:3
- 2008年
- t(12;21)是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中最常见的染色体易位,占B-ALL的16%-36%^[1];该易位导致12p13上的TEL基因与21q22上的AML1基因融合,形成TEL-AML1融合基因。已有研究证实单独TEL-AML1融合基因并不能导致白血病发生,提示还存在其他协同因素^[2]。
- 曹增李承文艾晓非王晓静王芳孙海燕徐世才刘旭平肖志坚
- 关键词: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EL-AML1TCRΓ基因重排IGH阳性B-ALL
- 移植前白血病患者HLA区域杂合性缺失对HLA分型的影响
- 目的研究移植前白血病患者急变期和缓解期HLA区域杂合性缺失对HLA分型的影响。方法用3种HLA基因分型常用的方法(SBT、SSO和SSP)分别对1例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MPAL)患者急变期静脉血标本1(骨髓原始细胞为81...
- 王晓静
- 文献传递
- 移植前白血病患者HLA区域杂合性缺失对HLA分型的影响
- 王晓静
- HAPO蛋白的可溶性表达、纯化及生物学活性测定
- 2009年
- 目的:为了得到可溶性表达的人促血液血管细胞生成素(HAPO)蛋白,构建含HAPO基因片段的pET22b(+)表达载体,获得纯化的HAPO蛋白并检测其生物学活性。方法:利用RT-PCR技术从人胎肝中获得HAPO cDNA片段,并克隆至表达载体pET22b(+)中,利用基因工程菌BL21(DE3)进行表达,产物利用Ni2+-螯合亲和层析及SP Sepharose FF柱层析分离纯化。采用黏附实验检测HAPO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黏附性的影响。结果:从人胎肝中克隆出长为897 bp HAPO目的片段,成功构建重组质粒pET22b(+)-HA-PO,其表达的融合蛋白以可溶状态存在,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的10%,经分离纯化融合蛋白的纯度可达80%。活性测定结果表明HAPO以剂量依赖性方式增加HUVEC的总黏附性。结论:可溶性表达了HAPO蛋白,并用体外实验证实HAPO对造血干/祖细胞归巢有一定促进作用。
- 李彬王晓静刘拥军韩忠朝庞天翔
- 关键词:可溶性表达分离纯化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 HLA-DRB1*15与162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发病的关系被引量:3
- 2009年
- 为了研究HLA-DRB1*15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关系,用特异性引物,对162例15岁以下儿童ALL患者进行HLA-DRB1*15检测,对HLA-DRB5*进行PCR扩增,并与1000份健康脐血做显著性比较,计算相对危险度。结果表明:儿童ALL患者DRB1*15的抗原频率为40.12%,等位基因频率为22.62%;对照组抗原频率为30.8%,等位基因频率为16.81%。两组比较,差别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χ2=5.560,p=0.018,RR=1.506)。结论:儿童ALL患者HLA-DRB1*15的抗原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此结果对儿童ALL的发病机制研究有重要意义。
- 王晓静艾晓非孙海燕王芳徐世才桂福民沈惠王志强李庆华梁晓岚竺晓凡
- 关键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 两例MLL基因高表达的AML患者临床特征和细胞分子遗传学分析(英文)
- 2017年
- 目的:本研究旨在对急性髓系白血病中MLL基因高表达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细胞分子遗传学特征进行探索与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8月来我院就诊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发现2例患者MLL高表达。对这两例患者的临床和细胞分子遗传学特征进行收集和深入分析。结果:2例患者都是中年,分别诊断为FAB分型的M5b和M2a。该两例患者均具有复杂核型,并且都含有11号染色体异常,其中1例患者被RT-PCR确证为MLL-PTD(外显子2-9),另外1例为非MLL-PTD患者,经Cytoscan HD进一步分析发现:11q扩增和缺失同时存在,3p、3q、4q、5q、7q、8q、10p、10q、12p和18q都有区域缺失,4p有扩增。结论:染色体异常-5/5q-,-7/7q-和高度复杂核型同时存在时,会加速疾病不良预后。因此,尚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遗传学异常是如何影响疾病进程。
- 赵佳炜汝昆李承文唐克晶郑迎春崔成华肖静陈晟华王晓静
- 关键词:MLLAMLMLL
- 人促血液血管细胞生成素对内皮细胞粘附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研究人促血液血管细胞生成素(HAPO)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粘附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结晶紫粘附实验、流式细胞术和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HUVEC的粘附性和粘附分子CD54、CD102、CD106、CD31、CD62E和CD62P的表达。结果HAPO以剂量依赖性方式增加HUVEC的总粘附性。HAPO能显著促进HUVEC表面粘附分子CD106和CD62E表达,并呈时间依赖性。HAPO作用HUVEC6h后,CD106和CD62E的阳性率分别为(80·83±2·22)%和(22·77±2·59)%,是各自对照组的2·10倍和5·84倍,且转录水平和蛋白质水平一致。CD106和CD62E的最高转录水平分别为对照组的1·86倍和6·16倍。结论HAPO可能对造血干/祖细胞归巢有一定促进作用。
- 王晓静刘拥军卢士红梁琳慧王晗韩忠朝
- 关键词:粘附分子内皮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