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桂香 作品数:9 被引量:21 H指数:3 供职机构: 成都市青白江区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卫生行业科研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基层医院病理科外送会诊结果分析 被引量:4 2018年 病理会诊是对已经被病理检查的病例或虽然诊断但尚有存疑的病例,请科内其他病理医师或其他医院的病理医师协助做进一步病理诊断的一宗事件,其隐含着请他人对现有病理诊断进行商讨或确认的过程([1])。基层病理科的病理会诊主要是请求上级医院病理老师对疾病确认的过程。诊断工作是高风险职业([2]),基层医院病理科人员少,病例积累少,经验及先进学术水平均有限,诊断困难和压力大. 赵声春 何桂香 牟海 张莉英关键词:病理会诊 病理诊断 阴道细胞学检查在妇科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2004年 牟海 何桂香 罗朝书关键词:阴道细胞学检查 肿瘤 原发乳腺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免疫表型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探讨原发乳腺淋巴瘤(PBL)的病理诊断和预后。方法复习21例PBL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病理诊断依据WHO关于淋巴造血组织肿瘤的分类(2008版)进行。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行免疫表型检测,选用的抗体有CD20、CD3ε、CD10、bcl-6、MUM-1、CD5、bcl-2、CD23、CD10、细胞周期蛋白D1、CIM3和Ki-67等。结果(1)21例均为女性,中位年龄48岁,右乳11例(52.4%),左乳10例(47.6%)。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受累乳腺单发、无痛性肿块。AnnArbor分期:20例为Ⅰ~Ⅱ期(95.2%),1例为Ⅳ期(4.8%)。国际预后指数:19例为0—1分,2例为2~3分。东方肿瘤协作组织(ECOG)体力状态评分:19例为0分,2例为1分。(2)21例(100%)均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免疫表型检测:21例均表达CD20抗原,14例(66.7%)表达MUM-1,5例(23.8%)表达bcl-6,CD10均为阴性表达,1例(4.8%)表达CD5,13例(61.9%)表达bcl-2。Ki-67阳性指数:10例(47.6%)≤59%,7例(33.3%)为60%~89%,4例(19.1%)≥90%,其中位数为60%。21例均符合非生发中心B细胞样型肿瘤。(3)13例(64%)获得随访资料,其1年、3年和5年生存情况分别为11例、7例和3例。结论该组21例PBL均为DLBCL,且均符合非生发中心B细胞来源的肿瘤。其诊断应充分排除系统性淋巴瘤累及乳腺。 王晓卿 张乐星 毕成峰 罗添友 林莉 闵敏 赵涌 何桂香 冯江 刘卫平关键词:淋巴瘤 免疫表型分型 预后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1 2001年 目的 对急性胰腺炎中西医结合与纯西医治疗两种方法进行疗效比较。方法 190例急性胰腺炎病例分为治疗组 10 5例 ,对照组 85例。对照组按常规西医内科方法治疗。治疗组在内科治疗基础上加中药 (以改良清胰汤为主方 )治疗。对疗效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治疗组病人在腹痛缓解时间、禁食时间、住院所需时间比对照组明显缩短 ,血液淀粉酶、白细胞计数复常天数比较 ,均有显著差异。 何桂香 王肃清关键词:急性胰腺炎 清胰汤 中西医结合治疗 阑尾原发性印戒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分析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阑尾原发性印戒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通过对1例阑尾印戒细胞癌的临床资料总结、病理形态观察、免疫表型分析并文献复习。结果:病变阑尾长5cm,直径1.1cm,浆膜附脓苔。组织学:镜下见阑尾中段、盲端的固有层、肌层以及部分浆膜均可见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固有层内灶性淋巴组织减少。肿瘤组织弥漫浸润于阑尾壁全层,约90%的肿瘤细胞呈印戒状,在肌壁主要呈单个、条索状弥漫分布;另外可见少许腺管状结构。肿瘤细胞免疫表型:CK20(+)、CDX-2(+)、Villin(+)、AE1/AE3(+)、CEA(+)、CK7(+)、Ki-67阳性率约30%,CD56(-)、Syn(-)、Cg A(-)、S-100(-)、CD34脉管(+)。结论:阑尾原发性印戒细胞癌是阑尾罕见的一种恶性肿瘤,临床上常以急腹症就诊,按急性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按规范取材,根据病理组织形态、免疫组化结果及相关辅助检查,可与阑尾原发性杯状细胞类癌及其他转移性肿瘤相鉴别而明确诊断。 牟海 何桂香 赵声春 张莉英 黄倩关键词:阑尾 印戒细胞癌 免疫组化 原发性皮肤黏液癌3例临床病理观察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皮肤黏液癌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预后。方法:通过临床资料总结、病理形态学观察、免疫表型分析,并复习文献资料。结果:皮肤原发性黏液癌直径0.3~15 cm不等,生长缓慢,病程常为数月至数十年。组织学上,表皮完整,肿瘤主要位于真皮层,并常累及皮下脂肪组织,大量黏液形成黏液湖,纤细的纤维将黏液湖分隔成多房性、蜂窝状。黏液湖中可见散在岛状、簇状、小腺样肿瘤上皮团。肿瘤细胞小,呈立方形,胞浆丰富,细胞核小,未见核分裂。免疫组化:癌细胞例1:CEA、EMA、ER、PR、P53、CK7、GCDFP-15(+),TTF-1、S-100、CK20(-)。例2:CEA、EMA、P53、CK7、GCDFP-15(+),ER、PR、TTF-1、S-100、CK20(-),Ki-67低表达(1%~3%)。例3:CEA、EMA、CK7、GCDFP-15(+),P53、ER、PR、TTF-1、S-100、CK20(-), Ki67(+<10%)。结论:原发于皮肤的黏液癌少见,好发于老年男性的头面部,组织学上与转移性黏液癌鉴别困难,须结合临床及免疫组化标记排除转移癌后方可诊断。免疫组织化学多表达CK7、GCDFP-15、EMA、CEA,Ki67阳性率低<10%。治疗主要采用手术局部扩大切除肿瘤,预后较好。 赵声春 徐德 何桂香 牟海 张莉英 黄倩关键词:皮肤 黏液癌 免疫组织化学 胃肠道血吸虫病伴上皮性肿瘤的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消化道血吸虫病伴发消化道上皮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方法及预防治疗措施,提高消化道血吸虫病诊疗意识。方法通过对272例消化道血吸虫病患者组织活检标本和手术标本的组织病理形态进行观察,回顾消化内镜下的特点及临床表现,复习相关文献资料。结果 272例血吸虫病患者中,伴发上皮性恶性肿瘤的有41例,伴发良性上皮肿瘤的有15例,包括急性阑尾炎在内的黏膜上皮炎症性病变的有216例。结论胃肠道血吸虫病与上皮性肿瘤的发生极为密切。消化道血吸虫病需要规范治疗,定期行消化道内镜检查,是预防血吸虫病伴发上皮肿瘤的有效手段。 牟海 梁川 何桂香 赵声春 张莉英 黄倩关键词:血吸虫病 上皮性肿瘤 原发性乳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分析并文献复习 2015年 原发性乳腺淋巴瘤(primary breast lymphoma,PBL)少见。PBL主要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以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最多,而霍奇金淋巴瘤(HL)则罕见。PBL的诊断标准日趋完善并被广泛接受,为了更加全面地认识原发性乳腺DLBCL的临床病理特征并更好地掌握其诊断标准,本研究对1例原发性乳腺DLBCL进行了临床病理观察、免疫表型检测和长期随访、预后分析并复习文献讨论该类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 赵声春 何桂香 牟海关键词:淋巴瘤 乳腺导管 病理观察 腋窝淋巴结 生发中心 宫颈薄层液基细胞学的临床病理诊断体会及应用价值 被引量:3 2017年 宫颈癌是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居妇科肿瘤第二位。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全球每年有高达约53万新发病例,并有27.5万的患者死于宫颈癌。我国是宫颈癌高发国家发病率约14.6/10万。到目前为止宫颈癌筛查是医学史上最有效和成功的筛查项目。在大规模应用宫颈癌细胞学筛查的国家,其宫颈癌的发病率都取得了显著的下降。 牟海 何桂香 赵声春 张莉英 黄倩关键词:宫颈癌筛查 薄层液基细胞学 临床病理诊断 妇科肿瘤 细胞学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