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邓婕

作品数:4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渝中区科技计划项目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第一恒磨牙
  • 2篇牙冠
  • 2篇体层摄影
  • 2篇体层摄影术
  • 2篇下颌
  • 2篇下颌第一恒磨...
  • 2篇磨牙
  • 2篇机体
  • 2篇计算机体层
  • 2篇计算机体层摄...
  • 2篇计算机体层摄...
  • 2篇恒磨牙
  • 1篇虚实结合
  • 1篇牙槽
  • 1篇牙槽骨
  • 1篇牙槽骨丧失
  • 1篇牙骨质
  • 1篇牙髓
  • 1篇牙釉质
  • 1篇牙周

机构

  • 3篇重庆医科大学...
  • 3篇福建医科大学...

作者

  • 4篇邓婕
  • 3篇钟晓波
  • 3篇万朝霞
  • 1篇倪灵
  • 1篇陈江
  • 1篇李丛华
  • 1篇张思慧
  • 1篇戴红卫
  • 1篇王靖
  • 1篇何斌
  • 1篇胡佳

传媒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福建医药杂志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16
  • 1篇201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CBCT评价下颌第一恒磨牙牙冠硬组织厚度增龄性变化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 利用锥形束CT(CBCT)测量下颌第一恒磨牙牙冠硬组织厚度的增龄性变化。方法 收集本院645例患者的下颌第一恒磨牙CBCT资料,分为6~15岁、〉15~25岁、〉25~35岁、〉35~45岁、〉45~55岁、〉55~65岁、〉65~82岁7个年龄段,测量牙釉质、牙本质、髓腔高度、髓底、近中髓角上方牙冠硬组织、远中髓角上方牙冠硬组织的厚度。结果 各年龄段的远中髓角上方牙冠硬组织厚度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牙冠硬组织厚度的增龄性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下颌第一恒磨牙牙冠硬组织的牙釉质厚度、牙本质厚度、髓腔高度、髓底厚度和近中髓角上方牙冠硬组织厚度存在明显的增龄性变化,在远中髓角上方牙冠硬组织厚度无明显的增龄性变化。
邓婕钟晓波万朝霞何斌
关键词:下颌第一恒磨牙牙釉质
糖尿病对大鼠实验性牙周炎影响的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研究大鼠实验性牙周炎在发生发展过程中,糖尿病对其的发挥的作用及影响。方法:选取48只雄性SD大鼠采用在右上颌第一磨牙牙周拴丝的方法构建大鼠牙周炎模型。随机均分为2组,每组24只,糖尿病+牙周炎组(G1组),牙周炎组(G2组)。G1组大鼠通过在腹腔内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建立糖尿病模型。分别在建模后第1、2、3、4周每组(G1组,G2组)随机处死6只大鼠,测量龈沟出血指数(sulcular bleeding index,SBI),牙周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牙槽骨丧失高度(alveolar bone loss,ABL),进行牙周形态学的观察和免疫组化检测牙周组织中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表达。结果:(1)在同一时间,SBI、PD和ABL G1组>G2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2)G1组牙周组织形态炎症表现较G2组严重;(3)在同一时间点,牙周组织中IL-1β、TNF-α的表达,G1组>G2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实验条件下,糖尿病可以使大鼠牙周炎病变进一步恶化。
邓婕倪灵戴红卫万朝霞李丛华钟晓波
关键词:糖尿病牙周炎牙槽骨丧失白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
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虚实结合的牙髓再生术实验教学探讨
2023年
目的 通过牙髓再生术实验教学的虚拟仿真教学项目的实施,探索口腔教学体系中无法在实验室完成项目的教学新模式。方法 选取福建医科大学口腔医学类本科生101名,利用虚实结合教学手段完成实验操作步骤等方面,课程结束后通过虚拟项目进行操作考试和笔试,评估课堂的教学效果。结果 101名口腔医学生平均成绩为94.8分,通过率100%。结论 虚拟仿真教学项目有助于传统无法实验操作项目的实施和推广,并提高教学效果。
张思慧林宇轩胡佳梁雪邓婕陈江
关键词:岗位胜任力实验教学
锥形束CT评价下颌第一恒磨牙牙冠硬组织厚度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利用锥束计算机断层摄影(CBCT)评价下颌第一恒磨牙牙冠硬组织厚度,为口腔医师进行牙体操作提供实验数据。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2015年3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600例患者的下颌第一恒磨牙CBCT资料,测量中央窝至髓室顶、中央窝至髓室底、中央窝至根分叉、近中髓角至近中边缘及远中髓角至远中边缘的牙冠硬组织厚度。结果中央窝到髓室顶牙冠硬组织厚度为(4.41±0.48)mm、近中髓角至近中边缘牙冠硬组织厚度为(2.79±0.32)mm,在不同年龄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央窝到髓室底牙冠硬组织厚度为(5.77±0.80)mm、中央窝至根分叉牙冠硬组织厚度为(8.23±0.69)mm、远中髓角至远中边缘牙冠硬组织厚度为(3.11±0.46)mm,随年龄增加有减小的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5);有增龄性变化的指标均提示临床操作时老年患者的牙齿更易发生底穿及意外穿髓。结论 CBCT可以较准确地评价下颌第一恒磨牙牙冠硬组织厚度,其测量数据对口腔医师操作有实际应用价值。
曹祥莉邓婕万朝霞王靖王雪嫚钟晓波
关键词:磨牙牙冠牙骨质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