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宝义
- 作品数:10 被引量:17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 小单孢菌C5308脂溶性活性成分B的分离和结构鉴别被引量:3
- 2000年
- 本文以“平行菌法”结合“精原细胞法”作为筛选模型 ,对小单孢菌 C5 30 8发酵液脂溶部分的活性成分进行研究。分离得到 C5 30 8- B和 C5 30 8- C两个化合物。通过 UV、IR、MS、1 H- NMR、1 3C- NMR及 HMBC等光谱分析 ,确定 C5 30 8- B为 Dynemicin H。 C5 30 8-
- 杜康平王静姜蓉李宝义吴剑波
- 新的异黄酮化合物K_3-D_3的分离和结构鉴定被引量:3
- 1997年
- 在对基因工程链霉菌K3的研究中,我们从其发酵液中分离得到了一黄色针状结晶K3-D3,经各种光谱(UV、IR、EI-MS、1H-NMR、13C-NMR、DEPT、HMQC、HMBC)分析,确定其结构为7,4′-二羟基-3′-硝基异黄酮。
- 姜蓉李宝义肖春玲杨大军吴剑波
- 关键词:异黄酮
- 以炎症相关细胞因子受体为靶位的受体拮抗剂筛选模型构建及受体拮抗剂的研究
- 李元吴剑波王玲燕陈晶张洋郭连宏姜蓉李宝义
- 1994年7月-2004年9月,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1项、科技部科研院所开发研究专项资金1项、国家重点科技项目计划专题基金等9项资助,进行了研究。炎症反应和免疫应答密切交织,参与炎症反...
- 关键词:
- 关键词:炎症细胞因子受体拮抗剂白细胞介素
- 一种酰胺化重组多肽及其制备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含至少一种编码α-酰胺化酶的核酸序列以及待酰胺化的目标多肽的核酸序列之核酸构建体,本发明进一步涉及含有所述核酸构建体的表达载体、原核宿主细胞。本发明还涉及通过利用所述核酸构建体在原核宿主中表达,制备酰胺化...
- 李元洪斌武兵元刘伯英郭连宏王醒姜蓉李宝义吴剑波
- 文献传递
- 微生物多糖,其制备方法和含有它的药物组合物
- 本发明涉及分离的微生物多糖或其盐或具有IL-1受体拮抗活性的水解产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物多糖的重均分子量Mw=1×10<Sup>5</Sup>-12×10<Sup>5</Sup>;其含有鼠李糖、木糖、甘露糖、阿拉伯糖、...
- 吴剑波李元张治平吴倩刘伯英郭连宏张洋姜蓉李宝义
- 文献传递
- 微生物来源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的研究 Ⅱ.链霉菌660代谢产物的化学研究被引量:11
- 2001年
- 从活性链霉菌 6 6 0的发酵液中 ,经溶媒萃取 ,硅胶制备薄层层析及 ODS等分离得到化合物 4和化合物 6 ,通过理化性质研究和 UV、IR、MS、1 H- NMR、1 3 C- NMR、DEPT、1 H- 1 H COSY、1 H- 1 3 C COSY、HMBC等光谱分析确定化合物 4为 N-乙酰基酪胺 (N- acetyltyramine) ,化合物 6为 3-丙基 - 7-甲基 -六氢吡咯 [1,2 - a]并吡嗪 - 1,4-二酮 (3- propyl- 7- methyl- hexahydropyrrolo[1,2 - a]pyrazine- 1,4- dione)。
- 杜康平姜蓉李宝义吴剑波李元
-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
- 链霉菌4209-23活性成分的分离及化学结构研究
- 2007年
- 以精原细胞法作为筛选模型,对链霉菌4209-23发酵液脂溶部分的活性成分进行研究,分离得到化合物4209-23A,通过UV、IR、MS、1H-NMR、13C-NMR、HMQC及HMBC等分析,确定该化合物为链黑菌素。
- 王柯姜蓉李宝义吴剑波
- 一种酰胺化重组多肽及其制备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含至少一种编码α-酰胺化酶的核酸序列以及待酰胺化的目标多肽的核酸序列之核酸构建体,本发明进一步涉及含有所述核酸构建体的表达载体、原核宿主细胞。本发明还涉及通过利用所述核酸构建体在原核宿主中表达,制备酰胺化...
- 李元洪斌武兵元刘伯英郭连宏王醒姜蓉李宝义吴剑波
- 文献传递
- 具有IL-1受体拮抗活性的微生物多糖或其盐或水解产物,其制备方法和含有它的药物组合物
- 本发明涉及分离的微生物多糖或其盐或具有IL-1受体拮抗活性的水解产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物多糖的重均分子量Mw=1×10<Sup>5</Sup>-12×10<Sup>5</Sup>;其含有鼠李糖、木糖、甘露糖、阿拉伯糖、...
- 吴剑波李元张治平吴倩刘伯英郭连宏张洋姜蓉李宝义
- 文献传递
- 新的异黄酮类化合物K3-D4、K3-D5、K3-D6的分离和结构鉴定
- 1999年
- 在对基因工程链霉菌K3的研究中,我们从其发酵液中分离到K3-D4、K3-D5、K3-D63个化合物。通过UV、IR、MS、1H-NMR、13C-NMR及HMBC等光谱分析确定K3-D4、K3-D5、K3-D6为3个新的异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4′,5,7-三羟基-3′-硝基异黄酮、4′,5,7-三羟基-3′,5′-二硝基异黄酮、4′,7-二羟基-3′。
- 上官棣华姜蓉李宝义肖春玲吴剑波
- 关键词:异黄酮阿米卡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