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海龙

作品数:15 被引量:46H指数:4
供职机构:攀枝花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神经外科
  • 5篇外科
  • 3篇动脉瘤
  • 3篇血管
  • 3篇颅内
  • 2篇神经外科手
  • 2篇神经外科手术
  • 2篇手术
  • 2篇外科手术
  • 2篇外伤
  • 2篇疗效
  • 2篇颅脑
  • 2篇脑动脉
  • 2篇脑动脉瘤
  • 2篇减压术
  • 1篇代谢
  • 1篇弹簧圈
  • 1篇刀锋
  • 1篇底座
  • 1篇学法

机构

  • 13篇攀枝花市中心...

作者

  • 13篇李海龙
  • 7篇魏剑波
  • 7篇李冬华
  • 5篇李密
  • 1篇黄志刚
  • 1篇吴科
  • 1篇张明
  • 1篇胡泽红

传媒

  • 2篇四川医学
  • 1篇河北医学
  • 1篇解放军预防医...
  • 1篇现代诊断与治...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中国CT和M...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4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神经外科治疗用的颅内引流固定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神经外科治疗用的颅内引流固定装置,包括无菌棉垫,所述无菌棉垫表面开设有分离缝A,所述无菌棉垫顶部设置有硅胶固定盘,所述硅胶固定盘顶部中心位置通过预留孔连接有稳固硅胶管,所述稳固硅胶管外围黏设有尼龙扎带...
李海龙
文献传递
应用3D-CTA技术术前评估脑动脉瘤的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 分析3D-CTA技术术前评估脑动脉瘤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分析,收集本院2017年3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65例脑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DSA及3D-CTA检查。对患者所得图像进行分析,以DSA检查结果为基准,计算3D-CTA技术对脑动脉瘤的检出准确率,以及3D-CTA不同技术显示脑动脉情况。结果 DSA确定65例脑动脉瘤患者共71个,其中≤5mm小动脉瘤有21个,5mm~10mm中等动脉瘤34个,≥10m大m动脉瘤16个;3D-CTA技术对脑动脉瘤的检出准确率为97.18,与手术及DSA检查比较无差异,符合率高(P>0.05);3D-CTA原始图像、MPR对小动脉瘤检出率为0,VR检出最高为90.47%;中等动脉瘤原始图像、MPR检出率最低,SSD、MIP、VR检出率均为100.00%;3D-CTA不同技术显示对大动脉瘤检出率均为100.00%。结论 3D-CTA对脑动脉诊断准确性高,操作简方便,可为临床手术治疗提供更全面的信息。
贤赵中魏剑波李冬华李海龙
关键词:3D-CTA术前评估脑动脉瘤
神经外科用多功能头部固定器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神经外科用多功能头部固定器,包括安装板、长条块、上板和弧形头架,所述安装板顶部一端设有长条块,所述长条块顶部设有上板,所述上板顶部焊设有弧形头架,所述安装板一端螺纹穿设有第一螺纹杆,所述第一螺纹杆两端分别...
李海龙
文献传递
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MVD)后面瘫的临床分析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 探讨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MVD)后面瘫的发病情况、病因、治疗、预后等.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04年1月~2013年7月行MVD治疗面肌痉挛后出现面瘫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面瘫的发生时间、持续时间、预后等情况.结果 197例患者中出现术后即刻面瘫5例,迟发性面瘫7例,经药物等治疗后均治愈.结论 MVD术后面瘫并不少见,预后良好,采取相关措施降低其发生率有助于提高面肌痉挛的治疗效果.
张明黄志刚鄢克坤吴科李冬华李密李海龙魏剑波
关键词:面肌痉挛显微血管减压术面瘫
高渗盐水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及脑水肿的影响被引量:18
2018年
目的探讨高渗盐水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及脑水肿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符合条件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法分为3%高渗盐水组(3%H组)、7.5%高渗盐水组(7.5%H组)、20%甘露醇组(20%M组),记录三组治疗前后颅内压(ICP)、平均动脉压(MAP)、血钠和渗透压水平、脑灌注压(CPP)、脑水肿情况,统计难以控制颅高压及不良用药反应发生率。结果三组用药后ICP均得到控制,且3%H组、7.5%H组ICP控制效果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H组ICP颅内压控制时间较长,治疗后3 h开始反弹,而7.5%H组、20%M组于治疗后2 h开始反弹,其中20%M组反弹时升高的幅度高于3%H组和7.5%H组(P<0.05);7.5%H组升高幅度略高于3%H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1~3 h MAP、CPP均较治疗前升高,且3%H组、7.5%H组升高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 h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前和治疗后6 h血钠、血浆渗透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H组、7.5%H组治疗第5、10天脑水肿面积均略低于20%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3%H组、7.5%H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难以控制颅高压及不良用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7.5%高渗盐水和20%甘露醇均可有效控制ICP,且高渗盐水在减少脑水肿面积、升高CCP上更具优势;3%高渗盐水降ICP持续作用时间相对较长。
李冬华赵贤中李海龙张喜兵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高渗盐水甘露醇颅内压脑水肿
PBL结合TBL教学模式在神经外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3年
研究神经外科临床实习教学中应用PBL和TBL联合教学模式的效果。方法 将神经外科临床实习学生进行选取,取其中36名学生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方式分为两组,其中18名参照组学生使用的是传统教学,另外18名研究组学生采用PBL和TBL联合教学模式,时间范围是2021年1月-2023年2月,不同教学模式中两组学生在综合学习能力、教学质量以及对教学反馈调查的结果进行评比。结果 研究组实习生在教学质量中,理论考试(36.22±2.75)分、实践操作(27.90±1.43)分、病案分析(28.44±2.68)分;参照组实习生的理论考试(25.73±4.81)分、实践操作(21.65±2.54)分、病案分析(17.81±3.59)分,将两组成绩进行对比研究组实习生成绩均高于参照组,P<0.05;比较两组综合学习能力可以得知,研究组各项能力和成绩统计均优于参照组,比较存在差异性P<0.05;研究组实习生在教学反馈调查结果中发现,实习生对激发学习兴趣、强化基础知识掌握、培养独立思考及自学能力等九个方面调查结果均优于参照组,在接受教学方式满意率上研究组也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 神经外科临床实习教学中采用PBL和TBL教学模式,可有效提高实习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教学质量,这种教学方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李海龙
关键词:PBL教学法神经外科教学模式
标准去大骨瓣治疗颅脑外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被引量:3
2017年
探究对颅脑外伤患者采用标准去大骨瓣治疗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对收治的100例颅脑外伤患者进行观察,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研究组采用标准去大骨瓣减压术治疗,参照组采用常规开颅减压术治疗。观察两组残疾、死亡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研究组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中重度残疾率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标准去大骨瓣减压术可降低颅内压和脑容量,减轻疼痛,降低脑水肿、脑疝等严重并发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李海龙李密魏剑波
关键词:颅脑外伤开颅减压术
微弹簧圈对脑动脉瘤的疗效及对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微弹簧圈对脑动脉瘤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至2016年2月在我院接受弹簧圈溶栓治疗的脑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其治疗过程中所用微弹簧圈的差异分为电解可脱微弹簧圈组和机械可脱微弹簧圈组。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机械可脱微弹簧圈组再通率为86.2%,电解可脱微弹簧圈组再通率为电解可脱微弹簧圈组,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别(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无明显差别,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进食、洗澡、修饰、穿衣等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无明显差别(P>0.05);电解可脱微弹簧圈组患者动脉瘤再破、弹簧圈脱出和脑血管痉挛发生率明显低于机械可脱微弹簧圈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解可脱微弹簧圈和机械可脱微弹簧圈对脑动脉瘤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而电解可脱微弹簧圈并发症发生率低,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李冬华李密李海龙魏剑波
关键词:微弹簧圈脑动脉瘤满意率
一种神经外科手术中用冲洗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神经外科手术中用冲洗装置,包括底座、第一立板和第二立板,所述底座顶部两端分别通过安装槽安装有支撑杆和第二立板,所述底座顶部通过预留槽安装有第一收集桶,所述第一收集桶一端焊接有第二收集桶,所述第一收集桶...
李海龙
文献传递
微量泵持续输注美罗培南干预脑肿瘤术后颅内感染的效果分析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探讨微量泵持续输注美罗培南治疗脑肿瘤术后颅内感染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6年4月四川省攀枝花市中心医院治疗的脑肿瘤术后颅内感染病人102例,将病人随机分为微量泵静脉持续输注组和间断输注组,每组51例。微量泵静脉持续输注组:2.0g美罗培南置于50mL生理盐水中,首先以50mL/h的速度泵入体内,持续0.5h,之后以10mL/h的速度泵入,持续2.5h,每次8h。间断输注组:2.0g美罗培南置于100mL生理盐水中,0.5h内匀速滴完,每次8h。观察两组治疗疗效,头痛缓解、体温好转以及住院天数等。结果持续输注组治疗疗效优于间断输注组(P<0.05);持续输注组病人治疗后3d体温下降、头痛缓解和脑脊液糖定量正常的比例分别为70.59%、68.63%和58.82%,均明显高于间断输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持续输注组治疗疗程和住院天数分别为(9.81±2.41)d和(16.20±3.17)d,明显短于间断输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量泵持续输注美罗培南治疗脑肿瘤术后颅内感染的效果较好,能缩短药物治疗的疗程以及住院时间。
李冬华李密李海龙魏剑波
关键词:脑肿瘤颅内感染美罗培南微量泵静脉持续输注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