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瑾
- 作品数:20 被引量:118H指数:7
- 供职机构:西安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陕西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陕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两种屈光矫正方式对青少年近视患者调节反应的影响被引量:10
- 2017年
- 目的:观察并比较青少年近视患者在配戴角膜塑形镜和配戴框架眼镜后调节反应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10~16岁中低度青少年近视患者120例240眼,根据屈光矫正方式不同分为试验组(配戴角膜塑形镜)和对照组(配戴单光框架眼镜),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120眼,随访并比较两组患者戴镜前和戴镜后1、3、6、12mo的调节反应。结果:共有113例患者226眼完成该研究,其中试验组54例108眼,对照组59例118眼。两组患者戴镜前和戴镜后的调节反应均表现为调节滞后,且调节滞后量随着配戴时间的延长逐渐下降;试验组和对照组在戴镜前和戴镜后1、3、6、12mo的调节滞后量分别为(1.22±0.47、0.91±0.39、0.77±0.40、0.65±0.32、0.51±0.22)D、(1.23±0.48、1.05±0.41、0.90±0.49、0.83±0.46、0.69±0.33)D;测量时间对各组调节滞后量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F=195.229、142.361、323.484,P<0.05),组别与测量时间的交互作用对调节滞后量的影响也有统计学意义(F=11.222,P<0.05),但眼别与测量时间的交互作用对调节滞后量的影响均没有统计学意义(F=0.025、0.023,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戴镜前调节滞后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7,P>0.05),试验组戴镜后1、3、6、12mo的调节滞后量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87、-2.241、-3.522、-4.587,P<0.05)。结论:青少年近视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和配戴框架眼镜都能改善调节反应,减少调节滞后量,但配戴角膜塑形镜的效果要优于配戴框架眼镜。
- 杨扬王莉刘文兰闫瑾
- 关键词:青少年近视角膜塑形镜框架眼镜
- 角膜塑形镜联合视觉训练对儿童近视的干预研究被引量:9
- 2018年
- 目的:比较角膜塑形镜联合视觉训练(orthokeratology combined with visual training,OCVT)、角膜塑形镜(orthokeratology,ortho-k)和单光框架眼镜(single vision spectacle lense,SVL)三种方式对儿童近视的干预效果。方法: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选择2016-09/10在陕西省眼科研究所就诊的中低度近视儿童120例,其中37例进入OCVT组,43例进入ortho-k组,40例进入SVL组。分析并比较三组受试者干预前和干预后1a裸眼视力、眼轴长度、等效球镜的改变量。结果:本研究共103例儿童完成试验(OCVT组31例,ortho-k组37例,SVL组35例)。三组间裸眼视力、眼轴长度、等效球镜干预前后的改变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SVL组受试者各参数的改善效果均低于ortho-k组和OCV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OCVT组受试者各参数的改善效果均略优于ortho-k组,但两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干预前相比,OCVT组受试者干预后1a裸眼视力大幅提高(P<0.05),等效球镜度显著降低(P<0.05),眼轴无显著增加(P>0.05);ortho-k组受试者裸眼视力显著提高,等效球镜度显著降低,眼轴明显增加(P<0.05);SVL组受试者裸眼视力显著下降,眼轴和等效球镜度均显著增加(P<0.05)。结论:角膜塑形镜联合视觉训练对儿童近视有较好的控制效果,但视觉训练的时机、方法、时长和频次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 杨扬王莉李鹏刘文兰闫瑾
- 关键词:角膜塑形镜视觉训练近视儿童
- 基于校院企合作的西安医学院眼视光学专业线上线下混合式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被引量:4
- 2021年
- 西安医学院眼视光学专业充分发挥医工结合的专业特色,以校、院、企合作为基础,通过确立专业实践能力、共建线上线下合作平台、共建“双师双岗”型的教学团队保障实践教学的运行,进而通过优化基础实践内容和场所、设置两级专业综合实践、开展创新与社会实践完善实践教学内容,最终构建了校院企协同的线上线下混合式实践教学模式。
- 杨扬李军王莉刘文兰闫瑾朱丹李雷
- 关键词:实践教学眼视光学
- 短时间电脑屏幕阅读对大学生视功能和眼表的影响
- 2018年
- 目的:探讨短时间电脑屏幕阅读对大学生视功能和眼表的影响,对比其与传统纸张阅读的差异。方法:选择在读大学生80名,进行持续两小时的电脑屏幕阅读,对比阅读前后屈光度、调节幅度、调节灵活度、集合近点、近距水平隐斜、远距水平隐斜、 AC/A、泪液分泌量和泪膜破裂时间(BUT)的变化。比较青年大学生短暂电脑和纸张阅读后,调节幅度、集合近点、 AC/A、调节滞后量的差异。结果:大学生短时间电脑屏幕阅读后,相较于阅读前调节灵活度增加, 80人中泪液分泌量减少者达70%,泪膜破裂时间缩短者达70%;但调节幅度、集合近点、远距水平隐斜、近距水平隐斜、 AC/A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短时间电脑和纸张阅读后,受试者的调节幅度、集合近点、调节滞后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1),而AC/A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短时间电脑屏幕阅读对大学生眼表情况及调节功能有明显影响。大学生在阅读电脑屏幕后调节幅度显著小于纸张,集合近点和调节滞后显著大于纸张。
- 闫瑾吴小梦李蓉
- 关键词:视功能眼表电脑屏幕纸张
- 不同视频终端阅读界面对大学生调节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探讨不同视频终端阅读界面及亮度对大学生调节功能影响的差异。方法:设置电脑、手机和纸张阅读界面,选取50名志愿者,分别进行两种不同亮度的电脑以及手机阅读,测试受试者调节反应。比较青年大学生短暂电脑及手机阅读前后,调节幅度、集合近点、AC/A、调节滞后量的差异。结论:相较于电脑屏幕阅读,青年大学生在阅读手机后集合近点增大(P <0.01),调节滞后量增大(P <0.01),调节幅度和AC/A变化的差异无统计学。电脑屏幕高亮度阅读和电脑屏幕护眼亮度阅读后的调节幅度、集合近点、AC/A、调节滞后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脑屏幕阅读和手机阅读后大学生调节功能的变化有显著区别,手机阅读后大学生调节功能降低更甚。电脑屏幕护眼亮度对调节功能并无明显保护作用。
- 闫瑾李荣吴小梦王薇马丁
- 关键词:大学生视功能
-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与模拟标准化患者相结合在眼科学基础教学中的探究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探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结合标准化患者(standardized patient,SP)在眼科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级眼视光专业学生64人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32人为试验组,采用PBL结合标准化患者进行眼科学基础教学,其余32人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授课结束后应用自制调查问卷调查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统计两组学生的考试成绩及问卷调查结果。计数资料采取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珋±s)表示,行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试验组理论考试成绩(83.22±3.75)和试验考试成绩(94.28±2.2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理论考试成绩(70.72±3.95)和试验考试成绩(85.44±3.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试验组在实习考核中问诊及病史采集、眼科检查、临床诊断和病历书写的成绩均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试验组学生对SP与PBL结合教学在调动学习积极性、加强团队协作意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自学能力、创新能力、总结归纳能力、实践操作能力,以及加强知识结构系统化方面的效果评价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眼科学基础教学中将SP与PBL相结合,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能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自学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
- 闫瑾王莉杨扬王郡婕
- 关键词:眼科学基础教学改革
- 眼部分屈光要素对大学生近视的影响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通过对在校大学生眼球的部分屈光要素(角膜曲率、眼轴长度)检查,了解其对大学生近视的影响。方法:对在校456例912眼近视学生采用睫状肌麻痹验光和检影验光测得静态屈光度且测定患者的角膜曲率及测定眼轴长度并进行分析。结果:近视学生456例912眼中,屈光度在-3.00DS以下者有524眼(57.5%),-3.25^-6.00DS有265眼(29.1%),-6.25DS以上有123眼(13.5%);高度近视与中低度近视眼轴长度平均值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两个年龄组的不同屈光度组中,角膜垂直径线和水平径线屈折力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大学生近视以低度近视为最多,占57.5%,女生近视多于男生,可能与女生青春发育期较男生早有关。中、低度组的学生近视并不是由于眼轴延长所致,可能是各屈光要素的曲率及匹配失调不平衡所致;在高度近视组中,近视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眼轴增长的结果。
- 王莉杨扬刘文兰闫瑾李鹏
- 关键词:近视大学生角膜曲率眼轴长度
- 校企共建一周一案例教学法在接触镜学课程理论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探讨校企共建一周一案例教学法在接触镜学课程理论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为教学改革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西安医学院2012级眼视光专业56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试验组28人,采用校企共建一周一案例教学法;对照组28人,采用传统的一周一案例教学法。采用期末理论考试成绩和问卷调查方法评价教学效果。结果:试验组学生的简答题成绩、案例分析题成绩和总成绩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学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校企共建一周一案例教学法在激发学习兴趣、提高信息获取能力、提高团队协作能力、提高沟通交往能力、提高口头表达能力、教学方法满意度六个方面都显著优于传统的一周一案例教学法,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学生在参与性、准备工作、交流能力和团队精神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学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校企共建一周一案例教学法能够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是一种结合接触镜学课程特点的有效的教学方法。
- 杨扬王莉刘文兰闫瑾
- 关键词:校企共建教学效果
- 几何作图和MATLAB仿真模拟在眼视光应用光学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为眼视光学专业学生储备必要的光学理论知识,为后续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做铺垫,探索几何作图和MATLAB仿真模拟在教学中的有效性。方法分别选取西安医学院2012级和2013级眼视光专业60名学生作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2012级学生采用传统教学,对2013级学生采用几何作图和MATLAB仿真模拟教学,通过比较两组综合成绩、学生问卷调查结果和后续专业课教师评分,评价基于几何作图和MATLAB仿真模拟的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学生的综合成绩、自我评价及教师评价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几何作图和MATLAB仿真模拟可以使光学中的抽象概念形象化,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的物理图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效果良好。
- 王郡婕王成杨艳妮闫瑾
- 近视的危险因素及流行病学研究进展被引量:36
- 2015年
- 近视是发病率最高的眼部疾病之一。高度近视可引起一系列严重影响患者视力及各种视觉功能的并发症,如视网膜脱离、视网膜下新生血管形成、白内障和青光眼等。近年来,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对近视在全球各个地区的分布进行了科学、细致的调查,这些研究中大多数为横断面研究,纵向队列研究相对缺乏。近半个世纪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近视的患病率明显增加,不同种族和地区的患病率各不相同,其中经济水平较发达、工业化速度较快的东亚地区人们近视患病率增长最快。近视的发生与环境危险因素、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活方式改变密切相关。许多学者对近视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这些研究结果进一步支持了以下结论,即近视的发生是遗传易感性和环境暴露之间复杂相互作用的结果。本文对近视的危险因素及流行病学研究结果做一综述。
- 闫瑾王莉杨扬
- 关键词:近视流行病学患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