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细胞
  • 3篇癌患者
  • 2篇预后
  • 2篇直肠
  • 2篇直肠癌
  • 2篇直肠癌患者
  • 2篇肿瘤
  • 2篇疗法
  • 2篇结直肠
  • 2篇结直肠癌
  • 2篇结直肠癌患者
  • 2篇化疗
  • 2篇宫颈
  • 2篇宫颈癌
  • 2篇癌症
  • 2篇肠癌
  • 1篇低钠
  • 1篇低钠血症
  • 1篇血清
  • 1篇血清钠

机构

  • 7篇北京市顺义区...
  • 2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9篇陈小燕
  • 2篇许三鹏
  • 2篇于世英
  • 2篇孙媛媛
  • 1篇洪若熙
  • 1篇陶德定
  • 1篇熊华
  • 1篇陈国霞
  • 1篇张雪
  • 1篇李小兰
  • 1篇赵莹
  • 1篇罗健

传媒

  • 1篇首都医药
  • 1篇肿瘤研究与临...
  • 1篇河北医药
  • 1篇中国临床医生...
  • 1篇实用肿瘤杂志
  • 1篇中国医院药学...
  • 1篇中国处方药
  • 1篇湖南中医药大...
  • 1篇肿瘤药学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癌症疼痛的诊治被引量:10
2012年
疼痛医学与神经科学、麻醉学、放射介入治疗学、骨科学等学科密切相关,是由这些学科的疼痛分支融合而成的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近十几年来,在影像学、电生理学、神经生物学和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的推动下,疼痛医学发展迅速且成绩斐然。神经阻滞、注射治疗和微创介入治疗是疼痛医生最常使用的治疗技术。与内科的全身药物治疗或外科的手术治疗相比,神经阻滞和注射治疗是一种局部给药疗法,有着自己的独特作用、特点和适用范围。神经阻滞包括化学性阻滞和物理性阻滞两种。化学性神经阻滞疗法主要采用局部麻醉药物阻断神经传导功能,可用于手术中镇痛,而更多的是用于疼痛治疗。为了一定的治疗目的而使用高浓度的局部麻醉药或神经破坏药物进行的神经阻滞,可较长时间甚至永久性地(不可逆性的)阻断神经传导功能,这种神经毁损性阻滞也被称为神经破坏性阻滞。此外临床上使用加热、加压、冷却等物理手段阻断神经传导功能,称为物理性神经阻滞,如射频治疗等,也多为神经破坏性阻滞。一般性神经阻滞主要治疗良性疼痛性疾病,而神经破坏性阻滞主要用于治疗癌症疼痛、三叉神经痛或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等恶性疼痛。本刊约请部分多年从事疼痛医学研究、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专家,就一些疼痛门诊常见病的现代治疗理念、新技术进行了介绍,既介绍了当前最新的诊疗技术,也就临床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经验总结,可供疼痛专业医师及基层医务人员参考。
陈小燕洪若熙罗健
关键词:癌症疼痛神经阻滞疗法神经传导功能介入治疗学局部麻醉药诊治
NRS2002在老年肿瘤化疗患者营养风险筛查中的应用效果观分析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分析NRS2002在老年肿瘤化疗患者营养风险筛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0例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老年肿瘤患者,采用营养风险筛查量表对所有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在化疗前,对所有患者的身体质量指数(BMI)、血清蛋白(ALB)、前清蛋白(PA)进行测定。化疗后,观察并比较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情况以及住院时间。结果:所有患者经过化疗后,有39例患者NRS2002评分<3分,有41例患者NRS2002评分≥3分,其营养风险的发生率为51.25%;根据评分结果将其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住院时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存在营养风险组患者化疗后的BMI、ALB、PA等均与化疗前相比较有显著下降,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而无营养风险组患者化疗后的各项水平与化疗前没有明显差异(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治疗人员在治疗老年肿瘤患者时,应将营养风险筛查重视起来,如果发现患者出现营养不良情况时,应及时给予正确的护理以及营养方面的支持,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陈国霞陈小燕张雪
关键词:NRS2002营养风险筛查
结直肠癌患者奥沙利铂过敏4例回顾性分析被引量:3
2018年
奥沙利铂(oxaliplatin,L-OHP)又名草酸铂,属第三代铂类抗肿瘤药物。奥沙利铂由Kidani在1978年首先合成,它最显著的特点是不与顺铂、卡铂发生交叉耐药性或交叉度低,其与5-氟尿嘧啶/亚叶酸联合应用是治疗结直癌最常用化疗方案之一。它的剂量限制性毒性反应是神经系统毒性反应。除了神经系统累积毒性,过敏反应也限制了奥沙利铂的临床应用,其中1%过敏患者可能发生致命性过敏反应。
段鑫磊王宏孙媛媛陈小燕
关键词:结直肠癌奥沙利铂过敏反应
宫颈癌细胞周期素表达及意义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研究宫颈癌组织中4种细胞周期素(cyclinA、cyclinB、cyclinD1、cyclinE)的表达,探讨4种cyclins与放射敏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42例宫颈癌组织的4种cyclins。每周测量宫颈局部肿瘤大小,计算其消退50%时间(T0.5)。分析4种cyclins表达与放射敏感性(T0.5)的关系。结果宫颈癌组织cyclinA、cyclinB、cyclinD1、cyclinE均有不同程度过度表达,其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4.2%、83.4%、57.0%和69.0%。cyclinA、cyclinE阳性的肿瘤其宫颈局部肿瘤消退50%T0.5值小,肿瘤消退快,放射敏感性好,差异有显著意义(P=0.033,P=0.023)。结论宫颈癌组织4种cyclins均过度表达。宫颈癌组织cyclinA、E的表达可作为放射敏感性的预测指标。
陈小燕许三鹏陶德定李小兰于世英
关键词:宫颈癌细胞周期素流式细胞术
氨酚羟考酮片与盐酸羟考酮控释片治疗中重度癌痛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1
2013年
目的观察并比较氨酚羟考酮片与盐酸羟考酮控释片治疗中重度癌痛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138例中重度癌痛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分别接受氨酚羟考酮片与盐酸羟考酮控释片治疗2周,评价两组的疼痛疗效、生活质量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A组与B组治疗后NRS评分明显下降,与基线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3、7和14天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镇痛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食欲、精神、睡眠、日常活动和人际交往5个因子都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除食欲外其他4个因子和总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5.0%和1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酚羟考酮片与盐酸羟考酮控释片治疗中重度癌痛均能起到明显作用,但治疗慢性癌痛盐酸羟考酮控释片的镇痛效果更佳,并且不良反应低。
陈小燕
关键词:药物疗法镇痛临床对照试验
使用他汀类药物对接受免疫靶点抑制剂治疗的高龄癌症患者的安全性研究
2024年
目的 探究使用他汀类药物对接受免疫靶点抑制剂(ICIs)治疗的高龄癌症患者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3月1日~2023年12月31日年龄≥70岁符合入组条件的高龄癌症患者60例,均接受ICIs(卡瑞利珠单抗)治疗,根据是否口服他汀类药物分为口服他汀类药物组(40例)和不口服他汀类药物组(20例)。一旦口服他汀类药物组患者的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转氨酶、心肌肌钙蛋白I(cTnI)、B型利钠肽前体(proBNP)升高≤2.5 ULN(正常值上限)时(共34例),即进一步随机分为停服他汀类药物(17例)及继续口服他汀类药物组(17例),评估主要终点和次要终点及疗效。结果 口服他汀类药物组患者与不口服他汀类患者客观缓解率(ORR)、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1年总生存(OS)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口服他汀类药物组患者的中位PFS为9.3(1.5~16.2)个月,1年OS率为82%。不口服他汀类药物组中位PFS为9.0(0.7~18.6)个月,1年OS率为84.4%。不口服他汀类药物组和口服他汀类药物组的ORR分别为90.00%、90.00%。结论 高龄癌症患者接受ICIs治疗的同时,对中位PFS、ORR、1年OS率也无明显影响。
张蕾侯欣妤钱立稳隋丽丽田吉征段鑫磊许秀伶陈小燕
关键词:他汀类药物安全性
预后营养指数与结直肠癌患者化疗后粒细胞减少的关系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讨预后营养指数(PNI)与结直肠癌患者辅助化疗后粒细胞减少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18年1月就诊于北京市顺义区医院的44例结直肠癌辅助化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粒细胞减少程度分为A组(0~2级粒细胞减少)和B组(3~4级粒细胞减少)。收集患者化疗前1周内血清清蛋白、外周淋巴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并计算PNI。采用χ2检验和秩和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体质量指数(BMI)、基线中性粒细胞计数及PNI,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化疗后粒细胞减少的危险因素。结果 A组基线中位中性粒细胞计数和中位PNI分别为3.17×109/L[(1.38~7.79)×109/L]和50.40(37.40~57.05),高于B组的2.54×109/L[(1.22~3.87)×109/L]和45.50(37.95~50.95),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085,P=0.037;Z=-2.615,P=0.009)。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PNI为影响化疗后粒细胞减少的独立危险因素(HR=0.803,95% CI 0.646~0.998,P=0.048)。结论 PNI对预测结直肠癌患者辅助化疗后粒细胞减少有一定提示作用。
田吉征王宏许秀伶王云菽孙媛媛段鑫磊张蕾高源赵莹于秋燕陈小燕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预后营养指数粒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计数
宫颈癌Ku80和ATM的表达与放射敏感性的关系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宫颈癌组织中Ku80和ATM(毛细血管扩张性共济失调症突变蛋白,ataxia telangiectasia mutated)表达与放射敏感性的关系。方法根据放疗疗效选择34例放射敏感与13例放射耐受的宫颈癌患者。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对其放疗前癌组织进行Ku80和ATM蛋白检测。结果癌组织ATM蛋白的表达在敏感组和耐受组分别为50.0%(17/34)和84.6%(11/13),Ku80蛋白的表达在敏感组和耐受组分别为38.2%(13/34)和76.9%(10/13),耐受组均明显高于敏感组(P<0.05),但ATM和Ku80无显著相关性。结论宫颈癌Ku80或ATM蛋白的高表达可导致肿瘤对辐射的耐受。
陈小燕熊华许三鹏于世英
关键词:宫颈癌KU80ATM免疫组织化学
血清钠与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讨血清钠与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经病理确诊的小细胞肺癌患者44例为研究对象,随访至2018年7月,获得完整随访者40例。按初诊时血清钠水平分为低钠血症组(n=13)和非低钠血症组(n=27),采用t检验比较血清钠的分布,log-rank检验和COX回归分析筛选影响患者总生存期(OS)的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ECOG PS评分2~3分、广泛期、病情未缓解、低钠血症组患者的OS明显短于ECOG PS评分0~1分、局限期、病情缓解、非低钠血症组(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分期、血清钠水平、病情转归为影响患者OS的独立因素(HR=0.406,95%CI=0.177~0.932,P=0.034;HR=0.452,95%CI=0.208~0.985,P=0.046;HR=0.319,95%CI=0.141~0.722,P=0.006)。结论低钠血症可能是影响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田吉征王宏许秀伶王云菽陈小燕
关键词:小细胞肺癌低钠血症预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