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婧

作品数:5 被引量:15H指数:2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六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北京市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精神分裂症
  • 2篇分裂症
  • 2篇痴呆
  • 1篇行为症状
  • 1篇仪式
  • 1篇抑郁
  • 1篇抑郁症
  • 1篇诊治
  • 1篇症状
  • 1篇知晓
  • 1篇知晓率
  • 1篇认知障碍患者
  • 1篇社区老年
  • 1篇社区老年人
  • 1篇失匹配负波
  • 1篇事件相关电位
  • 1篇轻度
  • 1篇转化医学研究
  • 1篇现状及影响
  • 1篇现状及影响因...

机构

  • 5篇北京大学第六...
  • 1篇北京回龙观医...
  • 1篇自贡市第五人...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石家庄市第八...
  • 1篇温州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市房山区...

作者

  • 5篇王婧
  • 4篇于欣
  • 2篇王华丽
  • 2篇吕晓珍
  • 1篇张海峰
  • 1篇谭友果
  • 1篇马弘
  • 1篇周舒艾君
  • 1篇周天航
  • 1篇江述荣
  • 1篇管丽丽
  • 1篇郭年春
  • 1篇赵玫
  • 1篇张长春
  • 1篇王晓
  • 1篇潘杨

传媒

  • 2篇中国心理卫生...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中华行为医学...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0
  • 1篇2016
  • 1篇201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痴呆诊治转化医学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揭牌仪式在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举行
2015年
2014年10月22日痴呆诊治转化医学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重点实验室”)揭牌仪式暨北京大学老龄化与认知障碍交叉学科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第六医院英魁厅隆重举行,北京市科委政策法规处杨仁全处长,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兼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陆林教授,重点实验室主任于欣教授,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委员,重点实验室项目负责人,美国精神病学会前任会长Dilip VJeste教授和国际老年精神病学学会前任会长Jacobo Mintzer教授,以及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师生代表参加了揭牌仪式。
王婧吕晓珍
关键词:揭牌诊治
全国社区老年人抑郁症知晓现状及影响因素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 通过全国性调查,了解目前我国社区老年人群对老年抑郁症的知晓情况.方法 2014年6月20日至8月20日,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从全国20个省市自治区中34个城市选取3 439名社区老年人(≥60岁)进行调查.问卷包括精神卫生知晓率问卷和画钟测验(CDT)、老年期抑郁问卷(GDI).结果 3 007名受试者(87.4%)完成问卷.老年抑郁症知识问卷8个条目中仅有2条的应答正确率超过50%.老年人群对老年抑郁症的知识总正确应答率为46.4%,高龄(x2=31.4,P=0.012)、工人农民(x2=46.5,P=0.004)、低文化水平(x2=74.2,P<0.01)、非在婚状态(x2=29.1,P<0.01)以及低收入人群(x2=38.75,P<0.01)的正确应答率较低.受教育水平(小学:β=-0.055,95% CI=-0.093~-0.017;中学:β=-0.032,95% CI=-0.062~-0.001)和收入水平(低收入水平:β=-0.046,95% CI=-0.066~-0.026)增高是总体知晓率升高的有利因素.结论 从全国范围看,老年人群对老年抑郁症的症状以及治疗与护理措施仍然认识不足,需要继续加强老年抑郁症的科普宣传教育,尤其是低教育水平和低收入人群.
江述荣张海峰周舒艾君赵玫吕晓珍王晓王婧王华丽于欣
关键词:抑郁症知晓率老年人
事件相关电位对精神分裂症高危人群早期识别及转化研究(综述)
2024年
精神分裂症发病前存在临床高风险期(CHR),早发现早干预对于疾病的转归和预后至关重要。事件相关电位(ERP)作为一种特殊的脑诱发电位,不同的ERP成分可反映不同认知过程中大脑的神经电生理变化,探寻CHR异常的ERP成分,对疾病的早期识别和转化风险可能有重要的提示作用。本综述发现,P300和MMN对精神病的转化风险有预测作用,其他ERP成分如P50、P1、N400需要更多研究来验证其作为高危人群精神病转化风险标志物的可靠性。
郭年春郭年春王婧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事件相关电位
神经认知障碍患者轻度行为损害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0年
神经认知障碍包括痴呆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不仅有认知功能损害,而且存在知觉、情绪与行为等方面的异常体验,这一类非认知症状统称为神经精神综合征(NPS)。痴呆患者的NPS与照护负担加重、功能损害、住院率高、生活质量差以及加速发展为严重痴呆或导致死亡等密切相关[1]。NPS贯穿神经认知障碍的整个病程,包括MCI阶段,甚至可能在认知损害出现之前即生精神行为异常。
徐陆洁王婧熊凌川于欣王华丽
关键词:痴呆阿尔茨海默病行为症状
精神分裂症遗传高危人群的脑电失匹配负波及时频特征被引量:6
2023年
目的:研究精神分裂症遗传高危人群失匹配负波及时频特征,探索精神分裂症遗传风险识别的客观指标。方法:采用横断面设计,纳入精神分裂症患者(SCZ)、精神分裂症遗传高危人群(FHR)及健康对照(HC)各19例。采用精神病风险综合征结构式访谈(SIPS)、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阴性症状评估量表-16(NSA-16)评估精神症状严重程度,采用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简短评估(BACS)评估神经认知功能。利用Oddball范式采集脑电信号,比较持续时间失匹配负波(dMMN)振幅,theta诱发功率及相位一致性(ITC)。结果:SCZ的NSA-16得分高于FHR及HC(P<0.001),BACS得分低于FHR及HC(P<0.001)。SCZ的dMMN振幅低于FHR及HC(P<0.05),theta诱发功率低于FHR及HC(P<0.05)。三组间ITC差异存在趋势(P=0.078)。结论:本研究未发现精神分裂症遗传高危人群与健康人群相比存在dMMN及theta振荡异常。
袁艺琳伍庭芳杜春雨周天航王婧谭友果文丽萍朱灵艳邱美红潘杨张长春管丽丽马弘于欣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内表型失匹配负波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