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亮

作品数:18 被引量:181H指数:8
供职机构:唐山市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唐山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指导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皮瓣
  • 6篇骨折
  • 4篇动脉
  • 3篇缺损
  • 3篇外科
  • 3篇关节
  • 2篇远端
  • 2篇远端骨折
  • 2篇支皮瓣
  • 2篇指背
  • 2篇指损伤
  • 2篇韧带
  • 2篇韧带重建
  • 2篇手部
  • 2篇手术
  • 2篇水肿
  • 2篇皮瓣移植
  • 2篇前交叉韧带
  • 2篇前交叉韧带重...
  • 2篇桡骨远端

机构

  • 14篇唐山市第二医...
  • 3篇河北联合大学
  • 1篇武警后勤学院...
  • 1篇华北理工大学

作者

  • 18篇李亮
  • 9篇赵刚
  • 9篇张文龙
  • 9篇侍朋举
  • 6篇张铁山
  • 5篇马爱国
  • 4篇易凡
  • 4篇徐华
  • 3篇王国强
  • 3篇蔡海峰
  • 3篇朱鹏飞
  • 2篇于铁强
  • 2篇左玉明
  • 2篇刘娜
  • 2篇张艳蕊
  • 2篇魏海强
  • 2篇张磊
  • 2篇周宏艳
  • 2篇戴士峰
  • 2篇尹向辉

传媒

  • 3篇中国骨与关节...
  • 2篇中国医师杂志
  • 2篇中华显微外科...
  • 2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中国煤炭工业...
  • 1篇实用骨科杂志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实用医院临床...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华老年骨科...
  • 1篇华北理工大学...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2
  • 2篇2019
  • 1篇2017
  • 4篇2016
  • 7篇2015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小夹板与高分子石膏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比较被引量:18
2022年
目的比较小夹板与高分子石膏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8-12—2019-12诊治的84例桡骨远端骨折,42例采用小夹板固定治疗(小夹板组),42例采用高分子石膏固定治疗(高分子石膏组),比较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情况以及治疗前、骨折复位即刻、末次随访时的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比较两组末次随访时的腕关节Cooney评分。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固定治疗并获得至少6个月的随访。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骨折复位即刻两组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小夹板组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较高分子石膏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小夹板组腕关节Cooney疼痛、功能、伸屈、把持力评分及总分均高于高分子石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夹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具有骨折复位丢失少、早期功能恢复好等优势。
李亮魏立友王国强鲁宁
关键词:桡骨远端骨折小夹板外固定
儿童及青少年西摩骨折的治疗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 探讨儿童及青少年西摩骨折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1月收治的26例儿童及青少年西摩骨折患者临床资料。男18例,女8例;年龄1岁1个月~17岁,中位年龄8.2岁。致伤原因:挤压伤14例,重物砸伤10例,戳伤2例。损伤指别:拇指2例,示指1例,中指12例,环指6例,小指5例。受伤至手术时间1~15 h,平均3.2 h。入院后行清创、拔甲、甲基质修补、闭合复位克氏针固定、石膏固定治疗。术后4周去除克氏针及石膏固定,行手指功能锻炼。结果 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等早期并发症发生。26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24个月,平均12.3个月。X线片复查示,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1~2个月,平均1.4个月;无骨折畸形愈合、骨折再移位骨骺早闭及甲板不能生长等并发症发生。1例术后出现甲板畸形,无需手术处理。末次随访时1例患者伤指远指间关节伸直受限约10°,屈曲正常;其余患者伤指远指间关节屈伸范围为0~75°与健侧0~78°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 对于儿童及青少年西摩骨折,急诊行清创、拔甲、甲基质修补、闭合复位克氏针固定治疗可获满意疗效。
张磊左玉明王月光周宏艳王国强于铁强易凡李亮
关键词:内固定骨骺早闭儿童青少年
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手部及前臂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被引量:15
2015年
目的观察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手部及前臂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2年6月—2015年2月就诊的90例游离皮瓣移植修复前臂以及手部皮肤缺损患者,根据血管吻合方式将其分为A组(34例)、B组(22例)、C组(34例)三组,A组患者行常规游离植皮,B组则采取手术放大镜下缝线法实施血管吻合,C组采取显微镜下缝线法实施血管吻合,观察三组皮瓣长度、动脉吻合时间、缺血时间、静脉吻合时间以及总血管吻合时间,并对研究结果作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组90例患者均成功修复,修复成功率为100.0%;术后随访发现患者移植皮瓣处弹性良好,血运以及质地较佳。足部皮瓣以及足趾组织瓣(不同类型)移植修复的手指以及拇指外观良好,其中指腹两点分辨觉最低为5mm,最高为8mm。与A、B二组相比,C组皮瓣长度更短,动脉吻合时间、缺血时间、静脉吻合时间以及总血管吻合时间更短,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部以及前臂皮肤缺损修复方案中,游离皮瓣移植是其中较为理想的一种方法,特别在显微镜下缝线法实施血管吻合的效果更佳,值得推广使用。
马爱国张文龙赵刚侍朋举张铁山李亮
关键词:手损伤前臂损伤皮肤缺损
麻醉方式对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凝血功能及血清皮质醇、P物质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被引量:12
2019年
目的 :分析不同麻醉方式对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凝血功能及血清皮质醇(Cor)、P物质(SP)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8年2月我院行膝关节置换术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全身麻醉,观察组采取连续股神经阻滞复合局部浸润麻醉,比较两组一般情况、凝血功能[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血清Cor、SP及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水平、术后72h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麻醉药剂量、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短/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APTT、PT、FIB长/高于对照组;观察组麻醉后血清Cor、SP及hs-CRP、IL-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24h、48h、72h VAS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50%低于对照组15.00%。结论 :与全身麻醉相比,连续股神经阻滞复合局部浸润麻醉起效快、镇痛效果显著,且对凝血功能影响小,可有效减少苏醒期应激反应、炎症反应,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实践。
魏海强李亮刘娜
关键词:麻醉方式膝关节置换术凝血功能皮质醇P物质
指掌侧固有动脉背侧支皮瓣的显微解剖与临床应用被引量:29
2015年
目的 对指掌侧固有动脉背侧支显微解剖学观察,总结背侧支分布规律,探讨该背侧支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 方法 2010年1月-2014年3月,用12只新鲜手标本进行红色乳胶灌注,显微解剖观察指掌侧固有动脉背侧支血管的分布规律和特点;以近、中节指掌侧固有动脉背侧支供血的指背皮瓣修复第2~5指皮肤缺损79例98指,同指修复51例60指;邻指修复28例38指.其中示指皮肤缺损39指,中指皮肤缺损22指,环指皮肤缺损29指,小指皮肤缺损8指.合并骨折11例13指;合并肌腱断裂或缺损15例18指;合并血管、神经损伤6例7指.皮瓣切取面积最大为28 mm×20 mm,最小为10 mm×8 mm.结果 解剖发现第2~5指指掌侧固有动脉近节背侧支2~3条,近端背侧支发出点位于近节指骨基底移行部,远端背侧支位于近节指骨颈部.中节背侧支2条,近端背侧支发出点位于中节指骨基底移行部,远端背侧支位于中节指骨颈部,即终末背侧支.临床应用79例98指皮瓣全部成活,其中90指获6~ 27个月随访,平均15.6个月,皮瓣外观及手指功能恢复满意.皮瓣感觉恢复达S3+,两点辨别觉6~9 mm,平均7.6 mm.供区无并发症. 结论 指掌侧固有动脉背侧支血管发出位置恒定,背侧支间相互吻合呈链网结构,以不同阶段背侧支供血切取皮瓣具有血供可靠、不牺牲主要血管,操作简便、安全,术后效果满意,是修复手指皮肤缺损较为理想的方法。
张文龙赵刚马爱国侍朋举张铁山徐华李亮朱鹏飞
关键词:显微解剖指损伤
不同移植物在前交叉韧带翻修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24年
背景:前交叉韧带翻修过程中选用的移植物类型被认为是影响翻修术后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但是关于不同移植物材料之间比较的报道较少。目的:探究自体韧带、同种异体韧带、LARS人工韧带用于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翻修的中长期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5月至2020年5月唐山市第二医院关节科收治的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首次翻修患者67例,男41例,女26例,平均年龄(45.83±7.39)岁,根据翻修手术中移植物不同分3组:自体韧带组(n=24)、同种异体韧带组(n=22)与LARS人工韧带组(n=21)。翻修术后随访36个月以上,评估翻修效果。结果与结论:①3组患者术后1年与末次随访的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Lysholm膝关节评分、Tegner运动评分均高于术前(P<0.05),3组间术后1年与末次随访的IKDC评分、Lysholm膝关节评分、Tegner运动评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3组患者术后1年与末次随访的KT-1000侧侧差值均低于术前(P<0.05),LARS人工韧带组末次随访的KT-1000侧侧差值、轴移试验阳性率高于自体韧带组、同种异体韧带组(P<0.05);③末次随访影像学检测结果显示,重建骨隧道无明显扩大,移植物固定物无明显失效表现,骨关节炎无明显加重表现,但部分老年患者出现骨质密度降低;④结果表明,LARS人工韧带用于前交叉韧带翻修可提供较好的初始稳定性,但随着时间的延长,部分病例的稳定性趋于降低,甚至重建韧带失效;同种异体韧带与自体韧带用于前交叉韧带翻修均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刘国立李亮谢坤南尹向辉张艳蕊易凡戴士峰
关键词:前交叉韧带重建翻修手术移植物LARS人工韧带
手部显微解剖构筑指导组织瓣移植应用
张文龙赵刚马爱国侍朋举张铁山徐华李亮朱鹏飞
手外伤皮肤软组织缺损是手外科常见病种,由于手功能恢复要求,常常需要行组织瓣移植手术。如何切取组织瓣,使供区损伤最小,保证组织瓣成活,是临床研究重点课题之一。该项目通过新鲜灌注标本显微解剖学研究,重建手部血管构筑,探究组织...
关键词:
关键词:显微解剖学
微创经皮接骨板内固定联合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效果比较被引量:38
2019年
目的分析微创经皮接骨板内固定(MIPPO)联合锁定加压钢板(LCP)内固定术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ORIF)技术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效果。方法我院就诊的胫骨Pilon骨折患者,其中MIPPO联合LCP内固定术治疗(MIPPO+LCP组)、ORIF治疗(ORIF组)各60例。对比两组手术、损伤关节面复位及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并统计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骨折至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 MIPPO+LCP组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较ORIF组短,术中失血量低于ORIF组,解剖复位比例、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于ORIF组(P <0. 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与胫骨Pilon骨折患者,行MIPPO+LCP内固定术治疗或更利于宿舍关节面复位及踝关节功能恢复,值得临床重视。
魏海强李亮刘娜
关键词:胫骨PILON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间骨折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 探讨儿童肱骨髁间骨折不同入路及不同内固定方式的个性化治疗方法及近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0-01—2013-07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13例儿童肱骨髁间骨折,采用肘关节单纯内侧、外侧或内外侧联合入路,根据骨折端情况采用克氏针、空心钉或钢板内固定。结果 13例均获随访23~36个月,平均29.3个月。术后复查骨折均愈合良好,愈合时间平均4个月,无骨折不愈合、肘内外翻等并发症。术后肘关节屈曲115°~140°,平均125.5°;伸直-8°~30°,平均10.7°。术后12个月疗效按MEPS标准评定:优8例,良3例,可2例。结论儿童肱骨髁间骨折采用单纯内侧、外侧或内外侧联合入路,根据骨折端情况采用克氏针、空心钉或钢板内固定治疗可取得满意疗效。
张磊左玉明王月光周宏艳王国强于铁强易凡李亮
关键词:内侧入路外侧入路钢板螺钉
改良静脉淋巴管吻合治疗阻塞性淋巴水肿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改良静脉淋巴管端侧吻合方法对阻塞性淋巴水肿的治疗效果。方法将兔一侧后肢淋巴水肿动物模型30只按随机数表法分为改良静脉淋巴管吻合治疗组10只( A组),无任何干预的非治疗组10只( B组)和传统静脉淋巴管吻合治疗组10只( C组)作为对照,术后测量兔淋巴水肿后肢体积变化并行淋巴核素造影。结果 A组动物患肢体积经历手术应激以后持续下降,B组动物患肢体积呈缓慢增长趋势,C组动物患肢体积在术后10周以后呈增加趋势。术后第20周A组动物患肢体积与C组患肢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A组患肢淋巴核素造影较B组和C组患肢淋巴引流明显好转,核素淤积减轻。结论改良静脉淋巴管吻合手术具有技术难度低,操作相对简单,远期疗效肯定等优点。
侍朋举张文龙刘会仁赵刚李亮蔡海峰
关键词:吻合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