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文倩

作品数:19 被引量:71H指数:6
供职机构: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12篇石油与天然气...
  • 7篇化学工程

主题

  • 5篇柴油
  • 3篇溶剂
  • 3篇乳液
  • 3篇润滑油
  • 3篇石油
  • 3篇石油加工
  • 3篇脱酸
  • 3篇环烷
  • 3篇环烷酸
  • 2篇影响因素
  • 2篇油田
  • 2篇油田化学
  • 2篇油田化学剂
  • 2篇乳化
  • 2篇乳化剂
  • 2篇润滑油基础油
  • 2篇石油加工过程
  • 2篇树脂
  • 2篇脱酸技术
  • 2篇烷酸

机构

  • 12篇中海油能源发...
  • 10篇西南石油大学
  • 3篇中国石油
  • 2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青岛科技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作者

  • 19篇杨文倩
  • 10篇唐晓东
  • 6篇李林
  • 5篇汪鹏飞
  • 4篇赵刚磊
  • 4篇邹雯炆
  • 3篇柳泉润
  • 3篇仇鹏
  • 3篇吴亮
  • 2篇王萍萍
  • 2篇刘蔷
  • 2篇崔盈贤
  • 2篇付颖
  • 2篇李晶晶
  • 1篇卿大勇
  • 1篇吴燕
  • 1篇王豪
  • 1篇杨文德
  • 1篇韩雨欣
  • 1篇洪勇

传媒

  • 2篇涂料工业
  • 2篇石油化工设备
  • 2篇精细石油化工...
  • 2篇西南石油大学...
  • 1篇化工科技
  • 1篇中国涂料
  • 1篇化工生产与技...
  • 1篇石油炼制与化...
  • 1篇化工学报
  • 1篇润滑油
  • 1篇广东化工
  • 1篇广州化工
  • 1篇化工技术与开...

年份

  • 6篇2015
  • 2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3篇2007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用于含油废水处理的高吸油树脂技术进展
2015年
高吸油树脂是已开发出并运用于含油废水处理的一种新型高分子材料。本文着重介绍了常用的丙烯酸酯系高吸油树脂合成方法及每种方法的优缺点,讨论了树脂性能的影响因素,阐述了树脂回收再生的研究现状及在含油废水处理方面的技术进展。在环保备受关注的今天,研究开发用于含油废水处理的高吸油树脂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杨文倩汪鹏飞赵刚磊青林
关键词:吸油树脂含油废水
进口新氢-循环氢联合压缩机组优化改造
2013年
针对某润滑油加氢厂进口新氢-循环氢联合压缩机组发生的3次关键组件烧损事故,进行了原因分析及相应的改造。优化改造后,机组运行状况良好,确保了装置的安稳、长周期运行。
汪鹏飞杨文倩洪勇刘蔷韩雨欣
关键词:烧损
油田化学剂对石油加工过程的影响与对策研究(Ⅱ)被引量:6
2010年
原油中残存的油田化学剂及其与原油储层之间的作用产物,会对原油的后续加工带来不良的影响。以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公司加工的克拉玛依、塔里木、吐哈、长庆、青海西部五大油田生产的原油为例,研究油田化学剂对石油加工过程的影响与对策。研究表明,油田化学剂及其与原油储层之间的作用产物以油溶性、水溶性和不溶性三类物质残存于原油和常减压渣油中,主要对原油电脱盐脱水、常减压蒸馏、催化裂化和延迟焦化等单元操作造成不良影响。进一步就这些残余物对主要单元操作的生产装置、生产操作、产品质量以及FCC催化剂性能的影响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应采取的技术、标准、信息与管理及基础研究方面的对策。
唐晓东杨文倩邹雯炆喻立杰夏荣安
关键词:油田化学剂残余物石油加工
苯丙乳液冻融稳定性影响因素的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通过对苯丙乳液进行配方设计,考察了玻璃化温度,乳化剂类型、用量及配比和第2次滴加单体的组成对乳液冻融稳定性的影响。乳液性能测试结果表明:乳液聚合物玻璃化温度为15.7℃时,其冻融稳定性和成膜性能达到均衡;选择阴离子乳化剂脂肪醇聚氧丙烯醚硫酸钠和辅助乳化剂烯丙氧基羟丙基磺酸钠搭配,乳化剂占单体用量的1.5%,预乳化液和打底液中乳化剂分配比例为1:1~2:1,第2次滴加单体选择甲基丙烯酸甲酯和部分丙烯酸搭配,乳液冻融稳定性最佳。
仇鹏赵刚磊吴亮杨文倩柳泉润
关键词:苯丙乳液玻璃化温度乳化剂冻融稳定性
环境友好型丙烯酸树脂合成及发展方向被引量:6
2015年
主要论述了树脂合成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反应温度、引发剂、单体、溶剂、链转移剂、滴加方式等;介绍了溶剂型丙烯酸树脂的分类、特点及应用领域。同时,展望了丙烯酸树脂的主要发展方向,环境友好型树脂正朝着高固体分低黏度、无苯体系、高性能等方向发展。
杨文倩罗均龙姚迎梅
关键词:环境友好丙烯酸树脂影响因素
润滑油糠醛加助溶剂精制技术的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08年
综述了国内外润滑油糠醛加助溶剂精制的研究进展,主要介绍了在糠醛中加入表面活性剂、轻质烃、环氧氯丙烷、脱酸助剂、脱氮助剂、DMF等的研究结果,认为润滑油糠醛加助溶剂精制技术将是今后润滑油精制的发展方向。
邹雯炆唐晓东李林杨文倩
关键词:润滑油糠醛精制助溶剂
一种柴油脱酸的方法及装置
本发明涉及用于炼油厂在低温下脱除柴油中环烷酸的柴油脱酸的方法及装置。该法对环境副作用小、溶剂用量少、剂油体积比低、节能及适用范围广的低温脱酸法。其技术方案是:将直馏柴油与醇氨溶剂在混合器中混合;再将混合液输入聚结过滤分离...
唐晓东杨文倩李晶晶李林崔盈贤付颖王萍萍
文献传递
直馏柴油绿色脱酸技术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2009年
The green deacidification technology of diesel by the ammonia-alcohol method without using strong acid and strong base can achieve zero-emission.But it has some problems,such as requiring larger amounts of ammonia and solvent,and higher energy consumption of regeneration solvent.To overcome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ammonia-alcohol method,this paper experimentally studied the green deacidification technology of diesel by the ammonia-alcohol method,which used low-temperature coalescence filtration in a self-made experimental device.The effects of coalescence filtration temperature,amount of ammonia,alcohol consumption,volume ratio of solvent to oil on the deacidification process,material regeneration of coalescence filtration,deacidification’s turndown ratio and the product quality of naphthenic acid were studi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under the optimum operation condition,the acidity of straight-run diesel could decrease from 62.9 mg KOH·(100 ml)-1 to 4.2 mg KOH·(100 ml)-1,the acid removal rate was as high as 93.3%,and product recovery could reach 98.6%.After refining,the quality of diesel could meet industry requirements [acidity X<7.0 mg KOH·(100 ml)-1],and raw acid value of naphthenic acid could meet No.2 acid standards of SH/T 0530—92.This method had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technological process,low operating temperature of deacidification,less ammonia and solvent consumption,low solvent regeneration energy consumption and higher turndown ratio.
唐晓东杨文倩王豪吴燕卿大勇
关键词:直馏柴油环烷酸
室温下馏分油聚结过滤脱酸技术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2008年
研究了室温下馏分油脱酸剂技术的脱酸效果。考察了聚结过滤温度(T)、碱用量(R_1)、剂油体积比(R_2)、搅拌强度(Φ)、反应时间(t)等因素对聚结过滤脱酸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方法在T为室温、R_1=1.0、R_2=2.0%、Φ=300r/min、t=40 s的实验条件下,精制后的直馏柴油酸度为0.2 mgKOH/(100 mL),收率为99.8%,且操作弹性大。室温下聚结过滤法碱渣油含量较传统碱洗电精制法、脱酸剂技术Ⅰ型、Ⅱ型均有显著降低,回收的环烷酸产品粗酸值高,油含量低。取消了高压电场,采用室温聚结过滤,脱酸工艺大大简化,避免了高温乳化和高温水解,操作成本和脱酸能耗大大降低。
杨文倩唐晓东周郁良刘晓辉
关键词:脱酸剂室温环烷酸
柴油脱酸工艺研究新进展被引量:8
2007年
综述了柴油脱酸工艺研究新进展,分析了传统脱酸工艺存在的各种问题,对新的脱酸方法作了介绍,着重介绍了目前已工业化的西南石油大学(SWPU)开发的馏分油脱酸剂技术,开发绿色脱酸工艺将是柴油脱酸研究的重点。
杨文倩唐晓东邹雯炆李林
关键词:柴油环烷酸精制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