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昭

作品数:5 被引量:12H指数:3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卫生厅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紫杉
  • 5篇紫杉醇
  • 4篇核因子
  • 4篇核因子-ΚB
  • 3篇通路
  • 2篇蛋白
  • 2篇神经痛
  • 2篇丝裂原
  • 2篇丝裂原活化蛋...
  • 2篇经痛
  • 2篇活化
  • 2篇活化蛋白激酶
  • 2篇海马
  • 2篇P38丝裂原...
  • 1篇调制作用
  • 1篇神经元
  • 1篇痛觉
  • 1篇痛觉过敏
  • 1篇海马神经
  • 1篇海马神经元

机构

  • 5篇河北医科大学...

作者

  • 5篇王秀丽
  • 5篇李昭
  • 4篇赵爽
  • 3篇郭跃先
  • 2篇刘飞飞
  • 1篇杨淑红
  • 1篇刘朋
  • 1篇吴川
  • 1篇金子
  • 1篇李蕊
  • 1篇石娜
  • 1篇陈欢

传媒

  • 4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国际麻醉学与...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T型钙通道Cav3.2在紫杉醇致神经痛觉过敏中的调制作用
2015年
背景 Cav3.2是T型钙通道的一种亚型,在脊髓背根神经节中分布广泛.研究表明:低电压激活的T型钙离子(Ca2+)通道参与神经病理痛的形成.Car3.2在慢性疼痛,尤其是在化疗药紫杉醇诱发的痛觉过敏中的作用已成为研究关注的热点.目的 阐明T型钙通道Cav3.2在紫杉醇诱发神经痛觉过敏中的作用.内容 就Car3.2的电生理特性、参与疼痛的可能机制、与不同疼痛间的关系等方面进行阐述.趋向 T型钙通道Cav3.2亚型在痛觉过敏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充分了解Cav3.2的生理作用,阐明其参与紫杉醇诱发的痛觉过敏的可能机制,可为化疗药所致痛觉过敏的防治提供思路.
李昭王秀丽
关键词:T型钙通道紫杉醇痛觉过敏
紫杉醇对海马神经元γ-氨基丁酸B型受体表达的影响及核因子-κB通路的调控作用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 通过给予核因子-κB(NF-κB)抑制剂(SN50)及其上游通路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s)抑制剂(SB203580),观察紫杉醇对海马神经元γ-氨基丁酸B型受体(GABAB受体)表达影响及p38MAPKs/NF-κB通路在其中的调控作用.方法 选取原代培养5d、浓度为1 ×109/L的海马神经元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C组)、10 μmol/L SB203580处理组(SB组)、53 mg/LSN50处理组(SN组)、1μmol/L紫杉醇处理组(N组)、10 μmol/L SB203580+1μmol/L紫杉醇处理组(SB+N组)、53 mg/L SN50+1μmol/L紫杉醇处理组(SN +N组),培养时间为24 h,观察6组海马神经元形态学变化、早期凋亡率、NF-κB及GABAB受体蛋白表达变化.结果 与C组比较,N、SB +N和SN+N组海马神经元的轴突和树突分枝均有所减少,而SB组及SN组的神经元形态结构基本正常.N、SB +N和SN+N组的海马神经元GABAB受体表达与NF-κB蛋白表达及早期凋亡率变化一致:与C组比较,N、SB+N和SN +N组的NF-κB蛋白(N组:3.452±0.654;SB +N组:1.729±0.461;SN+N组:1.604±0.361)、早期凋亡率[N组:(49.16±3.12)%;SB +N组:(31.18±3.02)%;SN +N组:(28.47±3.75)%]及GABAB受体表达(N组:0.381 ±0.014;SB +N组:0.243 ±0.013;SN+ N:0.268 ±0.027)均明显增高(P<0.05),SN组的NF-κB蛋白、早期凋亡率及GABAB受体表达则均显著降低(P<0.05),而SB组的GABAB受体表达及早期凋亡率则无显著变化(P>0.05);与N组比较,其余5组海马神经元NF-κB蛋白表达、早期凋亡率及GABAB受体均显著降低(P<0.05),但与SB组或SN组比较,SB +N组与SN +N组NF-κB蛋白、早期凋亡率及GABAB受体表达的增高幅度明显减少(P<0.05).而SB组与SN组,SB +N组与SN +N组比较,上述3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紫杉醇可通过上调NF-κB蛋白诱发海马神经元凋亡及GABAB受体表达增多,阻断NF-κB通路可下调GABAB�
赵爽李昭王秀丽刘飞飞刘朋郭跃先
关键词:紫杉醇海马神经元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核因子-ΚB
γ-氨基丁酸B型受体对紫杉醇诱发神经痛大鼠海马核因子-κB通路的影响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利用γ-氨基丁酸B型(GABAB)受体激动剂(巴氯芬)和核因子-κB(NF—κB)通路抑制剂(SN50),观察GABAB受体对紫杉醇诱发神经痛大鼠海马NF—κB通路的影响。方法清洁级雄性SD大鼠50只,体重160~180g,采用腹腔注射紫杉醇的方法制备大鼠紫杉醇诱发神经痛模型,取模型制备成功的大鼠40只[机械缩足阈值(MWT)〈6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根据鞘内给药(共20μl)的不同分为4组(n=10):紫杉醇对照组(D1组):生理盐水10μl+生理盐水10μl;巴氯芬组(D2组):巴氯芬0.5μg/10μl+生理盐水10μl;SN50组(D3)组:SN50200ng/10Ixl+生理盐水10μl;SN50+巴氯芬组(D4)组:SN50200ng/10μl+巴氯芬0.5μg/10μl。另取10只同周龄正常大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并鞘内置管作为正常对照组(C组),鞘内注射生理盐水10μl+生理盐水10μl。5组大鼠于腹腔给药后第14天(T1)、鞘内给药前(12)、鞘内给药后120rain(T3)分别测定大鼠50%MWT,然后取大鼠海马组织,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海马GABABl受体、NF—κBp65及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d(TNF.仪)的表达水平。结果与C组比较,D1、D2、D3、D4组MWT在Tl[D1组:(5.73±0.89)g;D2组:(5.02±0.75)g;D3组:(5.35±1.04)g;IN组:(5.21±1.18)g]、T2时点[(D1组:(5.16±1.14)g;1)2组:(5.56±1.26)g;D3组:(5.61±1.56)g;D4组:(5.05±1.35)g]降低(P〈0.05),D1组GABABl受体蛋白(0.58±0.12)表达下降,NF—κBp65(1.27±0.09)、炎性因子IL-1β(1.52±0.16)及TNF-α蛋白(1.33±0.07)表达上调(P〈0.05);与T1时点比较,D2组、D3组及D4组MWT[D2组:(9.54±0.78)g;D3组:(8.11±0.75)g;IN组:(11.15±0.65)g]在,13时点升高(P〈0.05];与D1组比较,D2、D3组及D4组MWT[D2组:
李昭赵爽王秀丽刘飞飞杨淑红石娜郭跃先
关键词:紫杉醇神经痛核因子-ΚB
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通路对紫杉醇诱发细胞凋亡中γ-氨基丁酸B型受体表达变化的影响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 通过给予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s)抑制剂(SB203580),探讨紫杉醇诱发细胞凋亡中p38MAPKs通路对γ-氨基丁酸B型受体(GABAB受体)表达变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随机选取原代培养5d,浓度约为1×109/L的海马细胞,给予不同浓度(0、0.01、0.10、1.00、10.00 μmol/L)紫杉醇,采用噻唑蓝(MTT)法及流式细胞仪检测法分别检测海马神经元细胞抑制率(n=3)及凋亡率(n=4)变化,以此确定紫杉醇诱发细胞凋亡的最适浓度.另选取原代培养5d的海马细胞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C组)、10 μmol/L SB203580处理组(K组)、紫杉醇最适浓度处理组(N组)、10 μmol/L SB203580+紫杉醇最适浓度混合组(K+N组),培养时间为24h,保持各组加液量一致,Western blot法测定海马细胞GABAB受体及核因子-κB(NF-κB)蛋白表达水平(n=3).结果 紫杉醇对海马细胞活力的抑制具有时间和浓度的交互作用(F=9.127,P<0.05),根据MTT法(n=3)和流式细胞仪法(n=4)检测结果,各浓度紫杉醇处理24h对海马神经元凋亡率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4.523,P<0.05),并计算出紫杉醇诱发细胞凋亡的最适浓度为1 μmol/L[早期凋亡率达(48.63±5.76)%].蛋白表达结果显示(n=3):与C组比较,N组和K+N组GABAB受体与NF-κB表达均明显增高(P<0.05),而K组GABAB受体与NF-κB表达均降低(P<0.05);与K组比较,N组和K+N组NF-κB和GABAB受体表达均增高(P<0.05);与N组比较,K+N组NF-κB和GABAB受体表达均降低(P<0.05).结论 在紫杉醇诱发细胞凋亡过程中,抑制p38MAPKs通路可上调GABAB受体表达,而其下游因子NF-κB可能是其调控GABAB受体表达变化的关键靶点.
金子王秀丽吴川赵爽李昭柴潇潇
关键词:紫杉醇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核因子-ΚB
γ-氨基丁酸B1型受体对紫杉醇诱发神经痛大鼠背根神经节/脊髓背角核因子-κB通路的调控作用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 通过鞘内给予不同药物,观察γ-氨基丁酸B(GABAB)受体对紫杉醇诱发神经痛大鼠背根神经节(DRG)/脊髓背角核因子-κB(NF-κB)通路的调控作用。 方法 清洁级SD雄性大鼠(体重160~180 g),腹腔注射紫杉醇制备大鼠紫杉醇诱发神经痛模型,取模型制备成功的40只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根据鞘内给药不同分为4组(n=10):紫杉醇组(P组):生理盐水10 μl;巴氯芬(Baclofen)组(B组):Baclofen 0.5 μg/10 μl;Saclofen(S组):Saclofen 30 μg/10 μl;SN50组(SN)组:SN50 200 ng/10 μl。另取10只同周龄正常大鼠腹腔注射等体积溶剂并鞘内注射生理盐水10 μl作为对照组(C组)。5组大鼠分别于腹腔给药前1 d(T1)、鞘内给药前1 d(T2)、鞘内给药后120 min(T3)测定大鼠50%机械缩足阈值(PWT),然后快速取腰段DRG和脊髓背角,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测定GABAB1受体、NF-κBp65及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变化。 结果 与T1比较,除C组外其余各组T2时点的PWT均明显降低(P、B、A、SN组P值分别为0.001、0.000、0.000、0.000);与T2比较,T3时点B、SN组的PWT升高(B/SN组P值分别为0.003、0.002),而S组PWT降低(P=0.007)。P组脊髓背角GABAB1受体的mRNA(0.59±0.06)和蛋白(0.42±0.05)与C组的mRNA(0.89±0.05)和蛋白(0.66±0.02)比较表达下调(P=0.000、0.000),而DRG中GABAB1受体的mRNA(1.31±0.12)和蛋白(0.37±0.02)与C组的mRNA(0.95±0.07)和蛋白(0.28±0.04)比较则表达上调(P=0.000、0.003);与C组比较,P组的NF-κBp65、IL-1β和TNF-α的mRNA及蛋白在脊髓背角和DRG上均表达上调(mRNA:P=0.000、0.001、0.000、0.000、0.000、0.000,蛋白:P=0.004、0.000、0.000、0.000、0.000、0.000)。与P组比较,B组GABAB1受体mRNA及蛋白表达在脊髓背角(1.01±0.08比0.59±0.06;0.50±0.0
李蕊陈欢赵爽李昭郭跃先王秀丽
关键词:紫杉醇神经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