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慧
- 作品数:9 被引量:12H指数:3
- 供职机构:江苏省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杨森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NALP3炎症小体在偏头痛外周敏化中的作用
- <正>目的:炎症小体是一类在细胞受到感染或应激条件下形成的分子平台物质,它的激活能够诱导促炎细胞因子IL-1β的成熟,进而参与先天性免疫防御。炎症小体活性调节失常已经与人类多种遗传获得性炎性疾病联系到了一起。然而,鲜有证...
- 陈灵芝黄琳武茜李晓慧燕兰云万琪
- 文献传递
- P2X7R参与炎性刺激大鼠硬脑膜三叉神经节中NLRP3炎性小体的激活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采用炎性刺激大鼠硬脑膜疼痛模型,探讨P2X7R是否参与偏头痛发作过程中三叉神经节内NLRP3炎性小体的激活。方法选择雄性SD大鼠42只,免疫印迹实验取27只随机分为9组,每组3只,分别为空白对照组、致炎剂3h组、致炎剂6h组、致炎剂1d组、致炎剂2d组、致炎剂2d对照组、致炎剂3d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和亮蓝G治疗组。免疫荧光双重染色实验取15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5只,分别为空白组、生理盐水组和致炎剂组。观察各组大鼠P2X7R和NLRP3在三叉神经节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免疫荧光双重染色结果显示,NLRP3蛋白主要表达于三叉神经元细胞,而P2X7R主要表达于卫星胶质细胞。致炎剂组NLRP3及P2X7R荧光强度明显高于空白组和生理盐水组。免疫印迹结果显示,各致炎剂组NLRP3、P2X7R蛋白表达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亮蓝G治疗组P2X7R和NLRP3蛋白表达明显低于致炎剂2d对照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P<0.05)。结论在炎性刺激大鼠硬脑膜模型中可以观察到三叉神经节内P2X7R和NLRP3炎性小体的激活。
- 李晓慧陈灵芝黄琳武茜陈玲万琪
- 关键词:脑膜三叉神经节偏头痛神经胶质
- 一种普外科骨伤用的担架
- 本实用新型涉及担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普外科骨伤用的担架,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第一支杆,第一支杆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支杆,第一支杆与第二支杆之间设置有连接杆,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的外壁均紧密粘接有绑带,两个相邻的第一支杆之间设置...
- 李晓慧毛秋瑾陆婷婷
- 文献传递
- 一种带有可移动担架的转运平车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有可移动担架的转运平车,包括底座,底座的顶部对称设置有两个伸缩杆,伸缩杆的顶部设置有支撑板,支撑板的顶部设置有担架;支撑板的顶部两侧紧密焊接有固定扣,支撑板的两端紧密焊接有扶手;担架包括两个对称设置...
- 李晓慧毛秋瑾陆婷婷
- 文献传递
- 脑梗塞患者血脂、血尿酸水平分析及临床意义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探讨血脂、血尿酸在脑梗塞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本院住院病人,脑梗组122例,对照组(非脑梗组)83例。测定血TC、TG、HDL-C、LDL-C、LPa、UA,对比分析两组一般资料及各项测定指标。结果:脑梗组平均年龄大于对照组,且脑梗组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比例高于对照组(P <0.05)。与对照组相比:脑梗组血TC(4.90±1.31VS 4.35±1.16)mmol/L、TG(1.72±1.28VS 1.23±0.60)mmol/L、LDL-C(3.47±1.10VS 2.70±0.74)mmol/L、LPa(327.17±265.87VS 237.43±156.95)mg/L、UA(318.80±130.86VS 277.47±116.39)mmol/L水平偏高(P <0.05),而血HDL-C(0.94±0.36VS 1.08±0.37)mmol/L偏低(P <0.05)。结论:血脂、血尿酸水平与脑梗塞发生有关。故调脂、降低尿酸对治疗预防及治疗脑梗塞非常重要。
- 李晓慧张刚王瑶张华忠刘强晖
- 关键词:脑梗塞血脂尿酸
- 脑梗塞患者血脂、血尿酸水平分析及临床意义
- 目的:探讨血脂、血尿酸在脑梗塞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住院病人,脑梗组122例,对照组(非脑梗组)83例。测定血TC、TG、HDL-C、LDL-C、LPa、UA,对比分析两组一般资料及各项测定指标。结果:脑梗组平均年...
- 李晓慧张刚王瑶张华忠刘强晖张劲松
- 关键词:脑梗塞血脂尿酸
- 早期核心梗死增长速率预测大血管闭塞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价值
- 2024年
- 目的探讨早期核心梗死增长速率(early infarct growth rate,EIGR)对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就诊的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64例。根据就诊时和治疗后72 h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变值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佳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基本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回归分析预后不佳的危险因素。并深入分析年龄分层后核心梗死增长速率对预后的影响。结果对比两组临床资料发现,两组核心梗死增长速率(mL/h)(7.67 vs.8.24,P=0.2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纳入核心梗死增长速率和年龄之间的乘积作为交互项,模型中交互项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OR=1.002,95%CI:1.000~1.003,P=0.032),并且在校正了相关变量后(性别、高血压史、房颤史、糖尿病史、冠心病史、脑卒中史)结果仍有统计学意义(OR=1.002,95%CI:1.000~1.003,P=0.027)。对年龄按照中位数(71岁)进行亚组分析,高龄组中,依据25 mL/h和15 mL/h界定的快速型核心梗死增长速率的不良预后占比更高(P<0.05),低龄组中,快速型核心梗死增长速率的不良预后比例较缓慢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核心梗死增长速率在老年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可早期预测临床预后。
- 李晓慧汪璇许晓泉李华季荔茆丽娜万芬王瑶姜丽丽陈旭锋蒋雷
-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
- 核心梗死体积对大血管闭塞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临床预后的预测价值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探讨核心梗死体积对大血管闭塞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医学中心2020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行血管内治疗和/或静脉溶栓的大血管闭塞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相关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根据入院时和治疗72 h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变值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佳组,分别比较两组基线资料特征,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预后不佳的危险因素。构建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核心梗死体积对不良预后的预测能力。绘制核心梗死体积和预后不佳的概率以及优势比(odds ratio,OR)之间的关系曲线,分析预后不佳随核心梗死体积变化的趋势。结果:共计纳入131例患者,预后良好组83例,预后不佳组48例。基线资料显示,预后良好组核心梗死体积显著小于预后不佳组(P=0.041),预后良好组血管内治疗高于预后不佳组(P=0.040)。预后不佳的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核心梗死体积(OR=1.012,95%CI:1.004~1.021,P=0.006)、出血并发症(OR=2.296,95%CI:1.028~5.181,P=0.043)、血管内治疗(OR=0.310,95%CI:0.106~0.851,P=0.025)、桥接(OR=0.443,95%CI:0.203~0.930,P=0.035)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核心梗死体积(OR=1.013,95%CI:1.005~1.022,P=0.003)是预后不佳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提示核心梗死体积(AUC=0.60,95%CI:0.50~0.71)对预后不佳有较好的预测价值。非线性曲线表明,核心梗死体积≤31 mL,预后受核心梗死体积影响较小;核心梗死体积>31 mL,预后受核心梗死体积影响较大。结论:核心梗死体积是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 李晓慧陈旭锋汪璇茆丽娜王瑶杭宇姜丽丽张劲松蒋雷
- 关键词:CT灌注成像早期预后
- NALP3炎症小体在偏头痛外周敏化中的作用
- 目的:炎症小体是一类在细胞受到感染或应激条件下形成的分子平台物质,它的激活能够诱导促炎细胞因子IL-1β的成熟,进而参与先天性免疫防御.炎症小体活性调节失常已经与人类多种遗传获得性炎性疾病联系到了一起.然而,鲜有证据证明...
- 陈灵芝黄琳武茜李晓慧燕兰云万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