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动脉
  • 5篇肺动脉
  • 5篇肺动脉高压
  • 3篇低氧
  • 3篇低氧性
  • 3篇低氧性肺动脉
  • 3篇低氧性肺动脉...
  • 2篇伐地那非
  • 1篇低压
  • 1篇形态学
  • 1篇血管
  • 1篇血压
  • 1篇血压昼夜
  • 1篇血压昼夜节律
  • 1篇氧化氮
  • 1篇一氧化氮
  • 1篇抑制剂
  • 1篇制剂
  • 1篇治疗学
  • 1篇生活质量

机构

  • 5篇北京世纪坛医...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6篇周晓玲
  • 5篇潘磊
  • 5篇王勇
  • 5篇郭蕊
  • 4篇马婷婷
  • 1篇吴文怡
  • 1篇江宏
  • 1篇昌红
  • 1篇姚小燕
  • 1篇高志敏
  • 1篇张京慧

传媒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微循环学杂志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山东医药
  • 1篇天津医药

年份

  • 3篇2015
  • 3篇201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西地那非治疗肺动脉高压的疗效及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观察西地那非治疗肺动脉高压(PAH)的效果及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PAH患者98例,给予口服西地那非(20 mg,3次/d)6个月,给药前后分别进行超声心动图、6分钟步行试验(6MWT)及生活质量调查问卷SF-36评分等。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6MWT延长,超声心动图中的左心房直径、三尖瓣环收缩偏移数值、左心室射血分数增加,Tei指数、右心室直径、右心房直径、肺动脉收缩压降低,P均<0.05;SF-36评分8个领域中的5项均得到提高,P均<0.05。结论西地那非治疗PAH有效,且可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郭蕊王勇潘磊周晓玲
关键词:肺动脉高压西地那非
通心络对低压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HIF-1α及相关因子的作用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通心络对低压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及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30只体重200-250g的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常压常氧对照组(对照组)、低压低氧模型组(模型组)、低压低氧+通心络干预组(通心络干预组),每组10只。采用低压低氧舱模拟海拔5 000m的高原环境(大气压50kp,氧浓度10%)。模型组和通心络干预组大鼠每日入舱8h,其余时间为常压常氧环境。通心络干预组每天入舱前给予通心络1.2g生药/kg灌胃1次,对照组于同一实验室的常压常氧环境中饲养。4周后比较各组大鼠平均肺动脉压(mPAP)、右心室(RV)肥厚指数以及血清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内皮素-1(ET-1)等因子水平。结果:4周后,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mPAP、RV肥厚指数及HIF-1α、VEGF、ET-1等因子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通心络干预组大鼠mPAP、RV肥厚指数及血清HIF-1α、VEGF、ET-1等因子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RV肥厚指数及血清HIF-1α、ET-1水平与对照组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心络可能通过降低HIF-1α水平等干预低压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发生发展。
周晓玲潘磊马婷婷郭蕊江宏姚小燕高志敏王勇
关键词:通心络缺氧诱导因子-1Α
不同海拔高度高原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的建立
观察不同海拔高度高原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功能及组织形态学变化.将3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常压常氧对照组,模拟海拔3000m组,模拟海拔5000m组,每组10只.采用全自动调节低压低氧舱模拟不同海拔高度观察各组大鼠,观...
马婷婷王勇周晓玲郭蕊昌红高颍潘磊
关键词:高原肺动脉高压生理功能组织形态学海拔高度
文献传递
伐地那非对模拟高原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的作用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伐地那非防治高原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的效果及可能机制。方法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常压常氧对照组(C组)、低压低氧组(P组)和低压低氧+伐地那非组(V组),每组10只。采用低压低氧舱模拟海拔5 000 m的高原环境(大气压50 k Pa,氧浓度10%),P组和V组大鼠每日入舱8 h,V组大鼠每日入舱前给伐地那非1mg/kg灌胃1次,C组和P组每日给予等剂量蒸馏水灌胃1次,共4周。4周后比较各组大鼠的平均肺动脉压、右心肥厚指数、肺血管显微形态学以及血清NO、内皮素-1(ET-1)水平。结果 P组的肺动脉压、右心肥厚指数、肺小动脉管壁厚度占血管外径的百分比(WT%)和管壁面积占血管总面积的百分比(WA%)显著高于C组和V组(P<0.05),血清NO低于C组和V组(P<0.05),ET-1高于C组和V组(P<0.05)。结论伐地那非能降低高原肺动脉高压的肺动脉压力,减轻肺血管及右心重构。
周晓玲潘磊马婷婷郭蕊王勇
关键词:肺性磷酸二酯酶抑制剂一氧化氮内皮缩血管肽1伐地那非
雷米普利不同给药时间对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观察不同时间服用雷米普利对患者血压水平及异常血压昼夜节律(非杓型)的作用,探讨患者最佳服药方式。方法选择非杓型高血压患者144例,随机分为晨起服药组和睡前服药组,晨起服药组7∶00,睡前服药组晚8∶00早给予雷米普利5 mg/d口服,分别于6个月、12个月复查24 h动态血压监测。观察两组血压变化、恢复杓型血压节律情况及晨峰血压。结果两组用药后24 h平均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均低于用药前(P<0.05),但睡前服药组较晨起服药组晨峰血压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不同时间服用雷米普利均能达到降压效果,但非杓型高血压患者夜间服药有利于恢复杓型血压节律,控制血压晨峰现象。
吴文怡张京慧周晓玲
关键词:高血压雷米普利昼夜节律时间治疗学
伐地那非对模拟高原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作用的研究
周晓玲潘磊马婷婷郭蕊王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