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杰
- 作品数:4 被引量:8H指数:2
- 供职机构:河南中医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探讨血浆-β-D葡聚糖定量分析对肾移植受者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诊断价值
- 2016年
- 目的:探讨对肾移植受者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IPFI)应用血浆-β-D葡聚糖定量分析(G试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肾移植受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有无感染IPFI划分为IPFI组(n=16)与非IPFI组(n=30),均行G试验,对比两组检测结果。结果:非IPFI组G试验结果为(9.7±2.5)pg/ml,明显低于IPFI组(78.5±6.1)pg/ml,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肾移植受者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应用血浆-β-D葡聚糖定量分析诊断临床价值高,值得推广。
- 陈杰王光策
- 关键词:肾移植受者真菌感染
- 益肾康颗粒在慢性移植肾肾病蛋白尿患者中应用的临床观察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探讨益肾康颗粒治疗慢性移植肾肾病(CAN)蛋白尿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22例确诊为CAN蛋白尿患者随机分为益肾康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维持常规治疗,益肾康组加服益肾康颗粒30g/d,观察治疗后第4、8、12周蛋白尿的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水平相近(P>0.05);益肾康组临床总有效率及完全缓解率分别为82.3%、17.8%,对照组分别为33.3%、5.0%;益肾康组治疗后的尿蛋白、肾功能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期间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益肾康颗粒治疗CAN蛋白尿是有效和安全的。
- 翟琼瑶王锁刚陈铸何伟崔勇张缠陈杰王帝王光策
- 关键词:慢性移植肾肾病蛋白尿
- 中医药防治慢性移植肾肾病的新思路被引量:1
- 2015年
- 目前防治慢性移植肾肾病(CAN)并无特殊有效的方法 ,且开展肾移植的医院大多数为西医院,关于中医药在CAN方面的系统研究报道仍相对较少,故在此对CAN中西医的防治进行综述,为求在中医药的宝库中寻求防治慢性移植肾肾病新思路。
- 张缠王光策王锁刚陈杰
- 关键词:慢性移植肾肾病中医药疗法
- 肾移植后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的临床病理特征及个体化免疫治疗研究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探讨肾移植后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MR)的临床病理特征与个体化免疫治疗策略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肾移植科收治的32例肾移植术后经病理确诊的AMR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采取相应的免疫干预措施,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测定肾功能、群体反应性抗体(PRA)及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 A、Ig M水平,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本组患者中急性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AMR)18例,慢性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CAMR)14例;PRA阳性患者13例,其中8例(62%,8/13)为供体特异性抗体,5例(38%,5/13)为非供体特异性抗体。早期AAMR的主要病理表现为急性肾小管坏死(ATN)样改变,管周毛细血管炎及小球炎,动脉纤维素样坏死,C4d在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PTC)呈线性沉积,免疫球蛋白或C3在动脉壁沉积。CAMR的病理表现为肾小球病样改变,PTC基底膜分层,动脉内膜纤维增厚,C4d在PTC弥漫沉积。经治疗,肾功能恢复正常20例(63%,20/32),肾功能稳定7例(22%,7/32),血清肌酐(Scr)呈缓慢升高5例(16%,5/32),其中2例(2/5)回归血液透析,3例(3/5)尚不需透析治疗,无1例死亡。治疗后血尿素氮(BUN)、Scr、PRA及血清Ig G、Ig A、Ig M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为P<0.01)。治疗期间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肾移植术后AMR可表现为AAMR或CAMR。AMR诊断的金标准是移植肾病理活组织检查,治疗AMR的关键措施是及时采取有效的个体化免疫治疗方案。
- 王光策王锁刚陈铸崔勇何伟张缠陈杰张翥
- 关键词:肾移植病理个体化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