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莉红 作品数:7 被引量:98 H指数:7 供职机构: 上海市浦东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更多>> 发文基金: 浦东新区卫生系统重点学科建设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2002-2012年上海市浦东新区直肠癌患者生存情况分析 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分析上海市浦东新区直肠癌患者的生存情况,为直肠癌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上海市肿瘤病例登记报告系统,收集上海市浦东新区2002-01-01-2012-12-31首次诊断为直肠癌的5 002例患者信息。应用Kaplan-meier法、Log-rank检验和Cox多元回归模型分析其诊断年龄、性别和TNM分期等信息与患者总体生存率的相关性。结果 5 002例直肠癌患者平均生存期为74.19个月,中位生存期为62个月,1年生存率为68.06%,2年为59.80%,3年为54.19%,4年为50.36%,5年为47.04%。不同患者组中位生存期比较,TNM高分期(Ⅲ~Ⅳ)组患者为34个月,低于TNM低分期(Ⅰ~Ⅱ)组患者的142个月,χ2=336.250,P〈0.001;诊断高年龄组(≥66岁)的患者为36个月,低于诊断低年龄组〈66岁患者的142个月,χ2=301.092,P〈0.001;尚未发现直肠癌患者的总体生存率与性别(χ2=0.788,P=0.375)和居住地(χ2=0.071,P=0.789)有统计学关联;经诊断年龄、性别和居住地等因素调整后,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表明,肿瘤TNM高分期是直肠癌患者总体生存率降低的独立危险因素,HR=2.795,95%CI为2.489~3.137,P〈0.001。结论直肠癌患者的预后与诊断年龄及肿瘤分期明显相关,争取肿瘤早发现并关注低龄及高龄的患者人群的健康是提高直肠癌患者生存期的有效措施。 李小攀 杨琛 杨黎明 孙乔 闫蓓 张美玉 李晓莉 孙良红 王莉红关键词:肿瘤 直肠肿瘤 生存率 上海市浦东新区不同户籍小学生跌倒/坠落伤害比较 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了解上海市浦东新区不同户籍小学生跌倒/坠落(Falls)(简称"跌落")伤害情况的差异,为制定相应的跌落伤害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随机抽取浦东新区12所小学,并对所抽中小学的全部学生的跌落伤害发生的相关情况进行横断面调查,其中9 419名小学生所填问卷合格,纳入研究。结果浦东新区小学生跌倒伤害发生率为6.96%,其中户籍小学生为7.78%,非户籍小学生为5.99%;非户籍小学生主要发生在家中(37.96%)的娱乐玩耍中,而户籍小学生主要发生在学校(30.79%)的娱乐玩耍中,滑到和绊倒是两类小学生跌落伤害最主要的2个原因;伤害性质均以擦伤/挫伤、骨折和扭伤/拉伤为主,最主要造成下肢的伤害。结论浦东新区小学生跌落伤害主要发生在学校或家中的娱乐玩耍过程中,主要原因是滑到和绊倒,最终引起擦伤/挫伤或骨折的居多。不同户籍小学生跌落伤害情况构成有所差异,因此,开展健康教育等预防措施时应该有所侧重。 黄程君 孙乔 杨琛 闫蓓 王莉红 李陈波 喻言 彭娟娟关键词:小学生 2002-2013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居民前列腺癌发病死亡趋势分析 被引量:30 2015年 目的 分析上海市浦东新区男性居民2002-2013年前列腺癌发病和死亡情况,并预测其发展趋势,为前列腺癌防治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以2002-2013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常住户籍居民为研究对象,按1985年世界标准人口和1982年中国标准人口计算前列腺癌标化率(age-standardized rate,ASR),包括发病率和死亡率,并应用Join-point regres-sion program分析率值的年均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 change,APC)进行趋势分析.结果 2002-2013年浦东新区新发前列腺癌3 235例,世界标化发病率为10.20/10万人年,中标率为7.01/10万人年,逐年上升趋势明显,APC=6.14%,z=9.49,P<0.001;45~59岁随年龄增加呈上升趋势,APC=54.66%,z=2.73,P=0.02;>60岁上升趋势明显,APC=10.77%,z=3.79,P=0.003;>85岁达到最高峰(244.99/10万人年).2002-2013年前列腺癌死亡1 570例,世界标化死亡率为4.66/10万人年,中标率为2.70/10万人年,逐年显著上升,APC=5.99%,z=4.42,P=0.001;40~69岁随年龄增加呈上升趋势,APC=27.12%,z=11.28,P<0.001;>70岁上升趋势明显,APC=16.89%,z=5.19,P<0.001;>85岁达到最高峰(322.31/10万人年).结论 浦东新区前列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近年来逐年呈明显上升趋势,相关部门应积极开展前列腺癌病因学研究并应用早期诊断技术以降低其发病率和死亡率. 李小攀 杨琛 孙乔 杨黎明 闫蓓 张美玉 李晓莉 王莉红关键词:前列腺肿瘤 流行病学 发病率 死亡率 2015—2018年上海市浦东新区手足口病空间特征分析 被引量:12 2020年 目的了解2015—2018年上海市浦东新区手足口病的空间流行特征,为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SPSS 21.0软件对手足口病报告发病率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应用ArcGIS 10.2.2软件制作手足口病地理分布图,利用OpenGeoDa软件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上海市浦东新区各街镇手足口病报告发病率的全局Moran’s I自相关系数为0.38,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局部空间自相关发现有5个街镇处于高—高区域。结论上海市浦东新区各街镇手足口病报告发病率地理分布具有空间聚集性,报告发病率从北至南降低。 陈诹 王莉红 王莉红 王远萍 刘丹 赵琦 王远萍关键词:手足口病 发病率 2002—2013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居民鼻咽癌发病情况及其趋势分析 被引量:13 2015年 目的分析上海市浦东新区居民2002—2013年鼻咽癌发病情况并预测其发展趋势,为鼻咽癌防治策略提供参考。方法以2002—2013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常住户籍居民为研究对象,按1985年世界标准人口计算鼻咽癌标化发病率(age-standardized rate,ASR),应用Join-point regression program分析率值的年均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 change,APC)进行趋势分析。结果 2002—2013年浦东新区新发鼻咽癌1 254例,男女发病人数比为2.63:1,合计粗发病率为3.97/10万人年,世界标化发病率为2.29/10万人年,逐年下降的趋势明显(APC=-5.89%,Z=4.77,P<0.001);男性粗发病率为5.76/10万人年,世界标化发病率为3.36/10万人年,逐年下降的趋势明显(APC=-6.19%,Z=4.73,P<0.001);女性粗发病率为2.18/10万人年,世界标化发病率为1.25/10万人年,逐年下降的趋势明显(APC=-5.56%,Z=3.87,P=0.003);居民鼻咽癌发病率在65~69岁时达到最高峰(11.52/10万人年);男性鼻咽癌发病率在70~74岁时达到最高峰(18.56/10万人年);女性鼻咽癌发病率在60~64岁时达到最高峰(6.17/10万人年)。结论浦东新区鼻咽癌发病率近年来呈明显下降趋势,相关部门应针对重点人群积极开展鼻咽癌病因学研究并应用早期诊断技术以进一步降低其发病率。 李小攀 郑晓 孙乔 郝莉鹏 杨琛 张美玉 李晓莉 王莉红关键词:鼻咽癌 流行病学 发病率 上海市浦东新区居民2002-2014年胃癌发病情况及其趋势分析 被引量:13 2016年 目的随着生活行为方式和环境的改变,居民恶性肿瘤发病率呈现不同发展趋势。本研究拟分析上海市浦东新区居民胃癌发病情况及其发展趋势,为制订胃癌防治策略提供参考。方法以2002-2014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常住户籍居民为研究对象,按1985年世界标准人口计算胃癌标化发病率(age-standardized rate,ASR),并应用Join-point regression program线性回归分析率值的变化百分比(percent changes,PC)和年均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 change,APC)并进行趋势分析。结果 2002-2014年浦东新区新发胃癌13 795例,男8 740例,女5 055例,合计粗发病率为40.04/10万人年,其中男性粗发病率为50.75/10万人年,女性粗发病率为29.34/10万人年。男性世界标化发病率(29.70/10万人年)高于女性(13.92/10万人年),标化发病比例为2.13∶1。男性胃癌世界标化发病率下降趋势明显;APC=-4.28%,Z=17.92,P〈0.001,女性胃癌世界标化发病率下降趋势明显,APC=-4.22%,Z=7.91,P〈0.001,合计标化发病率下降趋势明显,APC=-4.13%,Z=14.87,P〈0.001。居民胃癌发病率从40岁开始随年龄增加上升趋势明显(PC=9.42%,Z=7.79,P〈0.001),发病高峰位于80~84岁。结论浦东新区胃癌发病率呈明显下降趋势,在胃癌防治工作中应重点关注中老年男性居民的胃健康,争取胃病早诊早治,降低胃癌发病率。 李小攀 陈亦晨 王莉红 张美玉 杨琛 郝莉鹏 孙乔关键词:胃肿瘤 流行病学 发病率 社区新发乳腺癌患者综合社会支持健康管理应用以及效果评估 被引量:14 2018年 目的随着乳腺癌发病率及生存率的提高,其现患病例越来越多,开展有效的乳腺癌患者健康管理,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受到了社会的关注。本研究旨在探讨综合社会支持干预对社区女性新发乳腺癌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为完善社区肿瘤患者的健康管理提供一定的经验基础。方法选取上海市浦东新区22家社区,以2011-01-01-2013-07-31确诊的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中12家干预社区233例乳腺癌患者提供为期9个月的综合社会支持干预,10家对照社区的277例患者沿用常规随访模式。在基线和终期调查(间隔9个月)分别对所有的研究对象进行基本信息调查,应用领悟社会支持评定量表(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scale,PSSS)、乳腺癌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functional assessment of cancer therapy-breast cancer,FACT-B)分别进行社会支持感知度和生命质量评估,应用个体前后配对的方法,通过秩和检验、多因素分析了解综合社会支持对于患者生存状况的影响作用。结果干预组与对照组研究对象基线PSSS得分中位数均为66.0,FACT-B得分中位数均为97.0。与自身基线数据相比,干预组终期调查研究对象PSSS得分差值中位数为0.5,对照组为-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536,P<0.001。干预组研究对象FACT-B量表中社会家庭维度得分差值中位数为1.0,而对照组为-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794,P=0.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在控制其他影响因素的作用下,综合社会支持干预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β=4.141,P=0.032;家庭月收入、诊断时疾病期别、化疗状况、与他人交流以及PSSS量表基线得分等因素也与生命质量得分差值呈显著相关,均P<0.05。结论在社区中开展综合社会支持干预的健康管理,对新确诊的女性乳腺癌患者社会支持感知情况、生命质量状况具有促进作用;选择低收入水平、低社会支持度、接受化疗及合并有多种其他疾病的� 闫蓓 郝莉鹏 高玉堂 杨琛 林涛 王莉红 王莹莹 吴铮 孙乔关键词:社会支持 生命质量 健康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