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流行病
  • 8篇流行病学
  • 8篇流行病学特征
  • 8篇流行病学特征...
  • 7篇病毒
  • 6篇毒性肝炎
  • 6篇肝炎
  • 6篇病毒性
  • 6篇病毒性肝炎
  • 3篇乙型
  • 3篇乙型病毒
  • 3篇乙型病毒性肝...
  • 2篇腮腺炎
  • 2篇流行性
  • 2篇流行性腮腺炎
  • 2篇甲型
  • 2篇甲型病毒性
  • 2篇甲型病毒性肝...
  • 1篇野病毒
  • 1篇三间分布

机构

  • 11篇鞍山市疾病预...

作者

  • 11篇冯晓菲
  • 9篇徐绍和
  • 4篇陈艳军
  • 4篇李璐
  • 2篇崔玉君
  • 1篇朱小微

传媒

  • 2篇中国生物制品...
  • 2篇中国初级卫生...
  • 2篇实用预防医学
  • 2篇预防医学论坛
  • 1篇职业卫生与病...
  • 1篇社区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年份

  • 6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5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08-2019年鞍山市甲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8
2020年
目的分析2008-2019年鞍山市甲型病毒性肝炎(简称甲肝)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针对性防控措施和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2008-2019年鞍山市报告的甲肝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2008-2019年鞍山市共报告甲肝病例945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2.17/10万。发病呈明显季节性分布,3和7月份发病数最多,分别占总病例数的12.91%和11.64%;岫岩县年平均报告发病率最高,为4.77/10万;发病年龄以25~54岁为主,报告病例占总病例数的76.72%;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1.96∶1;发病最多的职业为农民,占总病例数的35.24%,其次为家务及待业人员,占总病例数的22.96%。结论甲肝疫苗纳入扩大免疫规划后,鞍山市甲肝发病水平较低,但2019年发病明显增多,提示鞍山市甲肝发病进入新的流行周期,应继续做好甲肝疫苗免疫接种,加强对高发地区和重点人群的健康教育,同时强化疫情监测和预测,及时识别暴发或流行。
徐绍和冯晓菲曲帅征
关键词:甲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特征
2014-2018年鞍山市乙型病毒性肝炎报告病例特征分析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分析鞍山市2014-2018年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报告病例特征,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4-2018年鞍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报告的3808例乙肝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发病概况及时间、区域和人群三间分布特征。结果2014-2018年鞍山市报告乙肝病例3808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21.25/10万,发病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χ^(2)趋势=85.77,P<0.01。发病无明显季节性。不同县(市)区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5.94,P<0.01;台安县、岫岩县和立山区乙肝报告发病率居鞍山市发病前3位,发病率分别为35.17/10万、31.41/10万和31.10/10万。发病年龄以25~64岁为主,报告病例占总病例数的84.56%,男女性别比为1.90∶1。乙肝发病最多的职业为农民,其次为家务及待业人员和工人,分别占总病例数的20.75%、14.78%和4.20%。结论鞍山市乙肝发病呈逐年下降趋势,成年人乙肝疫情不能忽视,应在儿童乙肝疫苗常规免疫接种的同时,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人群乙肝疫苗的预防接种及健康教育等综合防控工作。
冯晓菲徐绍和曲帅征
关键词:乙型病毒性肝炎病例特征三间分布
2015~2019年鞍山市甲肝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了解鞍山市甲型病毒性肝炎(甲肝)流行特征,为防控甲肝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5~2019年鞍山市报告甲肝病例进行分析。结果2015~2019年鞍山市共报告401例甲肝,平均报告发病率2.24/10万(401/17878052)。各年度报告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例主要集中在岫岩县,占发病总数的33.92%(136/401),发病年龄集中在25~50岁组,占总病例数的84.54%(339/401)。男性多于女性,性别比为1.93∶1(264/137)。发病的职业主要是农民和家务及待业人员,占总病例数的57.86%(232/401)。结论鞍山市甲肝发病率2018年最低,2019年最高。
崔玉君冯晓菲
关键词:甲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特征
鞍山市2014年脊髓灰质炎野病毒输入传播风险评估
2015年
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严重危害儿童健康,WHO于2000年10月宣布我国所在的西太地区实现无脊灰目标,虽然我国于2000年已实现了无脊灰目标,但国外一些国家仍有脊灰流行,脊灰野病毒输入我国并引起流行的危险依然存在[1]。2011年新疆发生输入性脊灰野病毒造成的脊灰疫情,对我国保持无脊灰工作产生了重大影响,使消灭脊灰面临新的挑战[2]。鞍山市自1991年至今无脊灰病例发生。为防止脊灰野病毒的输入和传播,
朱小微冯晓菲徐绍和李璐
关键词:脊髓灰质炎野病毒风险评估
2010—2019年鞍山市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15
2021年
目的:掌握鞍山市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报告的2010—2019年鞍山市乙肝病例进行分析。结果:2010—2019年鞍山市报告乙肝15 228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42.10/10万,发病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发病无明显季节性。发病年龄以2534岁为主,男女性别比为1.60∶1。乙肝发病最多的职业为农民,其次为家务及待业人员,分别占总病例数的33.00%和28.51%。结论:鞍山市乙肝发病整体呈下降趋势,同时由于多年来乙肝疫苗计划免疫的实施,青少年和儿童乙肝防控成效明显,但成年人乙肝疫情仍不能忽视,在继续巩固儿童乙肝疫苗常规免疫接种的同时,还应加强重点地区、重点人群乙肝疫苗的预防接种及健康教育等综合防控工作。
曲帅征徐绍和冯晓菲李璐
关键词: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特征
2015—2019年鞍山市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9
2021年
目的分析2015—2019年鞍山市流行性腮腺炎(流腮)发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有效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鞍山市2015—2019年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病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15—2019年鞍山市共报告流腮病例1162例,年均发病率6.50/10万,其中2016年发病率最高为11.36/10万,总体保持较平稳趋势。流腮发病具有明显季节性,3—7月和11月至次年1月出现2个发病高峰。岫岩县、铁东区和立山区流腮报告发病率居鞍山市发病前三位。男女性别比为1.43∶1。年龄分布以15岁以下儿童和青少年为主,占总病例数77.00%。流腮病例最多人群是学生,占总病例数的51.46%,其次为托幼儿童和散居儿童。结论鞍山市要尽早开展适龄儿童2剂次麻腮风疫苗接种,并保证高接种率。同时加强幼托机构和学校流腮的综合防控指导工作,关注学生与幼托儿童重点发病人群。
冯晓菲徐绍和陈艳军
关键词: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
2005~2019年鞍山市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8
2020年
目的了解鞍山市流行性腮腺炎(流腮)发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报告2015~2019年鞍山市流腮病例进行分析。结果2005~2019年鞍山市共报告流腮病例6844例,年均发病率为12.65/10万,发病率呈现波动下降趋势(P<0.01)。3~7、11月至次年1月出现2个发病高峰(55.10%、25.85%)。城区发病率(16.28/10万)高于外县农村地区(9.76/10万)(P<0.01)。发病年龄以15岁以下儿童和青少年为主,占总病例数77.00%(5270例)。男女性别比为1.84∶1。流腮病例以学生发病最多,占总病例数的62.07%(4248例),其次为托幼儿童和散居儿童,分别占17.20%(1177例)和7.48%(512例)。结论鞍山市实施扩大免疫规划以来,流腮发病平稳,防控取得一定成效。
徐绍和冯晓菲陈艳军尹烨
关键词: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
2010—2019年鞍山市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14
2021年
目的分析2010—2019年鞍山市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病毒性肝炎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0—2019年鞍山市报告的病毒性肝炎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2010—2019年鞍山市共报告病毒性肝炎病例23 623例,死亡7例(乙肝5例、丙肝2例),报告发病率逐年递减。年均发病率65.30/10万,年均死亡率0.02/10万。各型别肝炎年均发病率由高到低依次为乙肝(42.10/10万)、丙肝(17.40/10万)、戊肝(2.28/10万)、甲肝(2.01/10万)和未分型肝炎(1.52/10万)。各年度病毒性肝炎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 029.176,P<0.01)。报告发病率前三位的地区分别是铁西区86.10/10万、立山区81.61/10万、铁东区78.96/10万。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1.67∶1。乙肝20岁以上年龄组平均发病率为49.46/10万,甲肝发病率最高峰在30~39岁组,丙肝、戊肝和未分型肝炎的发病率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职业类型主要是农民、家务和待业以及离退休人员,占总病例数的74.25%。结论 2010—2019年鞍山市病毒性肝炎报告发病率逐年下降,但在传染病报告中仍占重要位置,应重点防控乙肝和丙肝。加强医疗机构管理,做好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的防控,改善公共环境卫生,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宣传等综合性防控措施,降低发病率。
崔玉君冯晓菲
关键词: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特征
鞍山市2009~2013年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12
2015年
目的探讨2009~2013年辽宁省鞍山市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发生特征,为调整乙肝防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报告的鞍山市乙肝病例个案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鞍山市2009~2013年乙肝报告发病率波动在37.55/10万~101.04/10万。报告病例以慢性乙肝为主,急性乙肝占4.42%。城区发病率高于农村,男性高于女性,〈15岁儿童发病率较低,发病年龄集中在20岁以上人群。结论乙肝发病率整体呈下降趋势,应提高乙肝病例诊断、报告的准确性,关注成年人的乙肝防制工作。
陈艳军徐绍和冯晓菲李璐
关键词: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特征
2005~2014年鞍山市风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对2005~2014年鞍山市风疹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掌握鞍山市风疹的流行特征及流行趋势,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报告的2005~2014年鞍山市确诊风疹病例个案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14年鞍山市共报告风疹病例1 923例,男女性别比为1.47∶1,年平均发病率为5.24/10万,流行周期为4年,发病呈明显季节性,3~6月为发病高峰,占总病例数的88.92%;城市为风疹发病高发地区,占总病例数的63.13%;15~19岁年龄组发病最多,占总病例数的38.17%;发病主要集中在学生,占总病例数的65.09%;暴发疫情主要集中在学校。结论 2012年鞍山市将麻风疫苗和麻腮风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后,风疹疫情明显下降,保持麻风疫苗和麻腮风疫苗高接种率,适时开展学生人群风疹疫苗查漏补种,加强疫情监测,加强学校暴发疫情处置等措施,是控制和消除风疹的最有效手段。
徐绍和陈艳军冯晓菲
关键词:风疹流行病学特征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