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青

作品数:9 被引量:70H指数:5
供职机构: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北京研究中心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化学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天文地球
  • 6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4篇油藏
  • 3篇地球化
  • 3篇地球化学
  • 3篇盆地
  • 3篇楚雄盆地
  • 2篇地球化学证据
  • 2篇油气
  • 2篇油田
  • 2篇三叠
  • 2篇塔中北斜坡
  • 2篇斜坡
  • 2篇成藏
  • 1篇地质
  • 1篇地质意义
  • 1篇油气成藏
  • 1篇油气勘探
  • 1篇油气运聚
  • 1篇油源
  • 1篇油源对比
  • 1篇原油

机构

  • 4篇中国石油大学...
  • 4篇中国石油大学...
  • 3篇长江大学
  • 3篇中海石油(中...
  • 3篇中海石油(中...
  • 2篇江汉石油学院
  • 2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海石油(中...

作者

  • 9篇林青
  • 6篇林壬子
  • 3篇孙福街
  • 2篇王培荣
  • 2篇周明辉
  • 2篇郝芳
  • 2篇钟端
  • 2篇魏志红
  • 1篇包建平
  • 1篇朱扬明
  • 1篇金晓辉
  • 1篇林壬子
  • 1篇张春明

传媒

  • 3篇中国海上油气...
  • 2篇石油勘探与开...
  • 1篇微体古生物学...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年份

  • 3篇2005
  • 2篇2004
  • 3篇2002
  • 1篇2001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塔中北斜坡西部原油类型及主力油源层被引量:20
2001年
塔中北斜坡西部原油分为两类:Ⅰ类原油以相对低的三环萜烷/藿烷、孕凿烷/规则甾烷、重排甾烷/规则甾烷比值和高的Ts/Tm,C30/C31藿烷,C28/C29规则笛烷为特征;Ⅱ类原油与Ⅰ类原油的生物标志物特征相反。这表明北斜坡西部至少存在两个油源。油、源岩对比结果表明,Ⅰ类原油主要来源于寒武系烃源岩,Ⅱ类原油来源于中上奥陶统泥灰岩。
林青林壬子王培荣朱扬明
关键词:寒武系中上奥陶统油源对比塔中北斜坡
由多甲基萘参数计算合采井单层产能贡献——以QHD32-6油田稠油油藏为例被引量:8
2005年
利用QHD32-6油田稠油油藏原油芳烃组分中的三甲基萘、四甲基萘和五甲基萘系列化合物的分布特征,建立了明化镇组各油层的特征指纹。QHD32-6-3井NmⅡ和NmⅣ油组两端元原油二元配比实验结果表明,利用多甲基萘指纹参数计算2层合采单层产能贡献是可行的。尝试利用多甲基萘参数计算了与QHD32-6-3井和QHD32-6-4井相邻的一些多层合采井的单层产能贡献;将计算结果与生产测井结果进行对比表明,利用多甲基萘参数计算多层合采井单层产能贡献也是可行的。
林青孙福街刘松郭永华黄保家郝芳林壬子
关键词:合采井QHD32-6油田稠油油藏
晚三叠世末期楚雄盆地云龙凹陷海相沉积的分子地球化学证据被引量:5
2004年
在楚雄盆地云龙凹陷山品村和背阴山上三叠统剖面泥质烃源岩中检出较丰富的24-正丙基C_(30)甾烷和4-甲基C_(30)甾烷、“三芴”系列分布以二苯并噻吩绝对占优为特征,除二苯并噻吩外,还检出高含量的苯并萘噻吩系列化合物。这表明在晚三叠世末期,云龙凹陷海相沉积环境是客观存在的。
林青周明辉魏志红包建平钟端林壬子
关键词:海相沉积楚雄盆地晚三叠世上三叠统分子地球化学
楚雄盆地典型古油藏成藏演化史分析
林青
关键词:油气成藏油气勘探古油藏楚雄盆地
楚雄盆地云参1井三叠系油藏成藏演化历史分析
<正> 云参1井在三叠系舍资组1226.68-1226.8m砂岩岩心发现一脉状沥青。在其它层段岩屑中也发现不同丰度的沥青屑。对云参1井1226.63-1226.68m井段固体沥青的地球化学分析表明该沥青可能为蒸发分馏作用...
林青周明辉魏志红包建平林壬子钟端
关键词:楚雄盆地三叠系地球化学固体沥青
文献传递
QHD32-6-3井明化镇组原油非均质性及其石油地质意义被引量:7
2004年
原油甾、萜烷的分布表明 ,QHD32 6 3井明化镇组不同油组的原油来自相同生烃层系 ,但各油组原油色谱特征及芳烃系列化合物组成具有明显的差别。色谱特征的差异主要是第 2期油气的不均衡充注造成的。NmⅠ 油组原油正构烷烃与 2 5 降藿烷共存 ,说明本油组油藏接受了 2期原油注入 ,早期注入的原油遭受了生物降解 ,而后又接受了后期热演化程度较高原油的注入 ;NmⅡ 和NmⅣ 油组原油正构烷烃的缺失及 2 5 降藿烷的检出 ,表明其也遭受了强烈的生物降解 ,但第 2期油气对NmⅡ 和NmⅣ 油组没有影响。芳烃化合物组成的差异是由于各油组生物降解的程度不同所致。NmⅡ油组原油强烈的生物降解与水体的活动有关 ,由此推测其油藏可能为底水油藏 ,而不是以往所认为的边水油藏。
林青孙福街张国明郭永华牛洪彬郝芳林壬子
关键词:原油非均质性石油地质边水明化镇组热演化
秦皇岛32-6油田双环倍半萜的分布及其意义被引量:6
2005年
色谱/质谱分析结果表明,秦皇岛32-6油田原油中含有丰富的双环倍半萜。该油田双环倍半萜中重排补身烷的相对丰度在纵向上和横向上都表现出有规律的变化,这种规律性的变化可能反映了秦皇岛32-6油田油气运移与聚集的特征。
张春明孙福街林青刘松郭永华
关键词:油气运聚秦皇岛32-6油田双环
沟鞭藻的起源:分子地球化学证据被引量:1
2002年
沟鞭藻为单细胞的原始的海洋生物。古生物学家根据形态特征 ,超微结构和生物化学信息认为沟鞭藻可能在前寒武纪时已存在 ,并推测古生代疑源类可能是现代沟鞭藻的先祖 ,但确凿的沟鞭藻囊孢的化石记录始于晚三叠世。生物标志物以分子化石的形式记录了沟鞭藻的起源及演化历史。在古生代及前寒武纪地层中甲藻甾烷及三芳沟鞭藻的检出 ,建立了沟鞭藻与其古代先祖 (疑源类 )的联系 ,提供了沟鞭藻先祖前寒武纪存在的证据。
林青林壬子
关键词:沟鞭藻生物标志物分子化石地球化学证据
塔中北斜坡塔中45井奥陶系油藏成藏史浅析被引量:24
2002年
塔中 45井奥陶系原油与塔中 10井石炭系、塔中 11井、塔中 35井志留系原油的甾烷、萜烷分布及生物标志物组成特征有差异 ,表明塔中 45井奥陶系原油与其它原油来自不同的油源层系。油、烃源岩对比结果表明 ,塔中 45井奥陶系原油主要来自寒武系。根据萤石的赋存、构造形态 ,结合油源对比结果 ,可以推断萤石的形成与Ⅰ号断裂加里东期构造活动有关。塔中45井中、上奥陶统油藏可能存在 3期油气充注 :加里东期末—海西早期、海西晚期和印支—燕山期。满加尔凹陷中西部及塔中低凸起北斜坡台地相的寒武系烃源岩在海西晚期所形成的油气构成现今油藏的主体。图 3参 6 (林青摘 )
林青王培荣金晓辉林壬子
关键词:塔中北斜坡奥陶系油藏成藏史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