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大松

作品数:11 被引量:56H指数:5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地球科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7篇化学特征
  • 6篇地球化
  • 6篇地球化学
  • 6篇地球化学特征
  • 6篇洋盆
  • 6篇稀土
  • 4篇深海
  • 3篇深海沉积
  • 3篇稀土元素
  • 3篇沉积物
  • 2篇悬浮泥沙
  • 2篇洋中脊
  • 2篇元素地球化学
  • 2篇泥沙
  • 2篇热液
  • 2篇热液活动
  • 2篇孔隙
  • 2篇孔隙水
  • 2篇浮泥
  • 2篇表层沉积物

机构

  • 11篇浙江大学
  • 3篇国家海洋局第...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海洋沉积与环...
  • 1篇自然资源部第...
  • 1篇自然资源部第...

作者

  • 11篇黄大松
  • 10篇张霄宇
  • 2篇杨顶田
  • 2篇陶春辉
  • 2篇石学法
  • 2篇江彬彬
  • 2篇杜泳
  • 2篇姚玲玲
  • 1篇张国堙
  • 1篇邓涵
  • 1篇黄牧
  • 1篇陶春晖
  • 1篇李怀明
  • 1篇陈建裕

传媒

  • 2篇地质科技情报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沉积学报
  • 1篇矿物学报
  • 1篇海洋学报
  • 1篇中国稀土学报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2015年“...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6
  • 5篇2015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印度洋洋盆BC02站位表层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物源指示意义被引量:1
2018年
沉积物类型和物质来源对于深海固体资源的勘探调查和成矿理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的相关研究表明,中印度洋洋盆南部可能分布富含稀土元素的深海黏土沉积区和含铁锰结核硅质沉积区,但是目前该区域相关研究较少。对大洋第34航次在中印度洋洋盆所获取的BC02站位箱式沉积物样品进行了主量元素、微量元素以及稀土元素含量分析测试,结果表明,研究区沉积物主要为硅质生物沉积,可能有陆源物质和火山物质的输入,但是贡献均较少,没有发现铁锰结核存在,该区域受较强烈的硅质生物沉积稀释作用,区域内稀土元素的质量分数平均值为265.41×10-6,富集程度和富集特征与正常的硅质软泥基本一致,而与中印度洋洋盆和Wharton海盆已经发现的富稀土深海黏土明显不同,沉积环境为稳定的偏氧化环境。
滕国超张霄宇石学法陶春晖黄大松
关键词:表层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沉积环境
中印度洋洋盆深海沉积泥的稀土元素载体和来源
深海沉积泥中蕴含了大量的稀土元素,是继大洋结核和结壳之后最具有稀土潜在资源的深海地质体。本次研究对大洋30航次从中印度洋洋盆收集的一根1.4m的沉积岩芯(编号GC02)进行了矿物学、化学成分及电子探针微区分析,对岩芯GC...
黄大松张霄宇
关键词:稀土元素矿物成分孔隙水
中印度洋洋盆富稀土沉积泥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指示
尽管深海粘土中富含稀土元素早已得到证实,但直到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学者才将其作为继铁锰结壳/结核之后又一重大的稀土潜在资源。富稀土沉积泥最富集的区域是太平洋,因此前人相关的研究区域也主要聚集于此,而关于太平洋之外富稀土沉积泥...
张霄宇黄大松
关键词:磷灰石孔隙水
中印度洋洋盆沸石型深海粘土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稀土元素富集过程的指示意义
富稀土深海沉积物广泛分布于太平洋,并往往为沸石粘土。同样大量分布沸石粘土的中印度洋洋盆,是否蕴含富稀土深海粘土值得人们思考。本文选取一根来自中印度洋的富稀土深海粘土岩芯GC02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与另一站位的硅质粘土BC0...
黄大松
关键词:稀土元素地球化学
中印度洋洋盆GC11岩心富稀土深海沉积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被引量:9
2019年
对中印度洋洋盆的沉积GC11岩心开展了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分析研究,根据主微量元素相关性特征、稀土元素富集程度以及澳大利亚后太古代平均页岩归一化模式特征,初步探讨了GC11岩心的沉积地球化学特征,以及影响稀土元素富集的可能因素。研究表明,GC11岩心稀土元素总量在400.64×10^?6~742.74×10^?6,平均值为658.41×10^?6,略低于邻近海域的GC02岩心,与沃顿海盆DSDP213岩心中含沸石型深海粘土层位中的稀土元素含量相当。δCe负异常明显,(La/Yb)N为0.42,显示重稀土相对富集的特点。稀土元素与P2O5呈显著正相关性,CaO/P2O5的平均值为2.3,表明生物钙磷灰石可能是稀土元素的主要载体矿物,而铁锰水合物可能对富集稀土元素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影响不大;GC11岩心中δCe负异常程度远低于GC02岩心,略低于DSDP213岩心,中稀土富集特征与GC02和DSDP213岩心基本一致。不同程度陆源物质的混入可能是导致以上不同岩心中稀土元素富集程度和分馏特征的主要原因。
张霄宇黄牧石学法黄大松
关键词:稀土元素地球化学
基于GOCI的近岸高浓度悬浮泥沙遥感反演——以杭州湾及邻近海域为例被引量:21
2015年
基于ITT Visual Information Solutions公司的快速大气校正模块QUAC(Quick Atmosphere Correction),采用静止轨道海洋水色卫星(GOCI)数据实现对杭州湾及其邻近海域高浓度悬浮泥沙含量的快速反演,研究表明:1)经QUAC大气校正后得到的真实地表反射率比值与海洋遥感反射率比值基本一致,表明QUAC是一种适用于高浊度水体且快速简便的大气校正方法;2)悬浮泥沙反演结果显示,杭州湾及其邻近海域的悬浮泥沙含量的日变化主要受潮水作用的影响,月季变化主要受长江冲淡水流量季节、季风以及涌潮等影响,杭州湾北部芦潮港沿岸和庵东沿岸悬浮泥沙长期处于高值,为典型的淤积水域.冬季,苏北浅滩的悬浮泥沙在苏北沿岸流的作用下,可穿过长江口,是杭州湾悬浮泥沙的来源之一.由此可见,GOCI小时分辨率的观测能力使得对杭州湾及其邻近海域悬浮泥沙含量动态变化的准实时观测成为可能.
江彬彬张霄宇黄大松杜泳杨顶田姚玲玲
西南印度洋洋中脊表层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热液活动指示意义被引量:4
2020年
洋中脊热液硫化物勘探技术的滞后,严重制约了对海底热液硫化物资源的勘探开发。以我国西南印度洋硫化物勘探合同区域采集的25个表层沉积物样品为研究对象,基于主量、微量和稀土元素检测数据,采用元素含量特征、相关性分析、元素对比值、特征元素三角图解,以及稀土元素分馏特征值等手段,开展沉积物热液信息研究。结果表明:样品所代表的大部分研究区域内主要为钙质生物沉积,部分样品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受沉积物中玄武岩风化碎屑的影响,龙旂热液区的部分样品中表现出一定的热液迹象,稀土元素分馏特征和配分模式、(Al+K)⁃Mg⁃(Fe+Mn)三角图解可较好地指示热液活动。研究不仅为我国在西南印度洋的硫化物勘探提供基础数据参考,同时也是对海底热液硫化物勘探的沉积物地球化学找矿理论和方法的初步探索。
张霄宇陶春辉陶春辉周建平李怀明滕国超黄大松
关键词:表层沉积物元素地球化学热液活动
中印度洋洋盆深海沉积泥的稀土元素载体和来源被引量:6
2015年
深海沉积泥中蕴含了大量的稀土元素,是继大洋结核和结壳之后最具有稀土潜在资源的深海地质体(Kato et al.,2011)。前人关于富稀土深海泥的研究范围多限于太平洋,而在印度洋范围内关于富稀土深海泥的报道颇少(Yasukawa et al.,2014),此外关于深海泥富集稀土的机制仍然不明。
黄大松张霄宇
关键词:深海沉积海泥洋中脊中稀土热液活动
深海富稀土沉积研究的若干问题被引量:10
2019年
深海富稀土沉积是指稀土元素含量(包含Y)2400x10^-6的一类深海沉积物,以中-重稀土富集、与钙十字沸石紧密共生而区别于其他深海沉积类型。深海富稀土沉积在太平洋和印度洋广泛分布,其稀土氧化物资源量可达1000亿t,其中重稀土资源量约为325亿t,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普遍关注。在系统总结深海富稀土沉积的调査研究历史和现状基础上,对其分布特征和规律、地球化学特征、载体矿物、富集机制、物质来源等研究进展进行了阐述,并指出了目前在稀土元素富集机制研究方面存在的几个重要问题:稀土元素的物质来源;沉积物孔隙水对于稀土元素富集的作用;钙十字沸石等共生矿物的成矿指示意义。
张霄宇石学法黄牧滕国超麻书畅黄大松
关键词:地球化学特征
以水体为观测目标的Worldview-2融合方法评价被引量:2
2015年
为了提高影像的分辨率、强化影像隐含的信息,在影像的预处理过程中往往需要将不同分辨率数据进行融合,实现优势互补.以Worldview-2的3景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钱塘江重点河段为研究对象,对以水体悬浮泥沙为主要观测目标的遥感影像开展融合方法的评价,以及大面积水域对影像融合方法选择的影响机制的探讨.结果表明,大面积水体的存在会影响到融合影像保留源图像光谱信息的能力,影响了最佳融合方法的选择,Gram-Schmidt是最合适本次研究3幅影像的融合方法.经Gram-Schmidt融合后的影像能获取到更加详细的悬浮泥沙运移信息.
杜泳张霄宇黄大松江彬彬陈建裕邓涵姚玲玲杨顶田
关键词:水体悬浮泥沙浓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