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扬 作品数:5 被引量:14 H指数:3 供职机构: 浙江中医药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优效电针干预不同病理痛的脊髓P2X3机制研究 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观察优效电针干预对炎性痛和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大鼠的镇痛作用及脊髓背角P2X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分2部分:1)SD大鼠完全随机分为空白组、CFA组、100Hz组和假电针组;2)SD大鼠完全随机分为假SNI组、SNI组、2Hz组和假电针组。通过足底皮下注射完全弗氏佐剂建立炎性痛模型;通过结扎并切断左侧腓总神经和胫神经后远端,保留腓肠神经的方法建立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模型。于造模后1d,100Hz或2Hz电针足三里、昆仑穴,持续干预3d。采用up and down方法检测机械缩足阈,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患侧脊髓背角P2X3蛋白表达。结果: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CFA组大鼠机械缩足阈造模后各个时间点都显著下降,CFA组大鼠脊髓背角P2X3蛋白表达增多;与CFA组比较,电针干预1次、3次均能显著提升机械缩足阈,电针干预3次能降低脊髓背角P2X3的蛋白表达,假电针无干预作用。2)与假SNI组比较,SNI组大鼠机械缩足阈造模后各个时间点都显著下降,SNI组大鼠脊髓背角P2X3蛋白表达增多;与SNI组比较,电针干预1次、3次均能显著提升机械缩足阈,电针干预3次能降低脊髓背角P2X3的蛋白表达,假电针无干预作用。结论:100Hz电针可有效干预慢性炎性痛大鼠机械缩足阈,2Hz电针可有效干预神经病理痛大鼠机械缩足阈;其镇痛作用可能与下调脊髓背角P2X3蛋白表达相关。 沈科展 何淑峥 孙鑫 陈扬 朱雨鑫 杜俊英 方剑乔关键词:干预 炎性痛 神经病理痛 脊髓 P2X3 林咸明运用半夏厚朴汤治疗躯体感觉异常3例 2024年 躯体感觉异常临床表现复杂,中医学对其并无明确定义,但依据其症状特点可将其归属于“梅核气”“眩晕”“心悸”“奔豚气”“痞满”“鼻齆”“口淡”“郁证”“脏躁”等范畴,常见于焦虑症、强迫症、躯体形式障碍等精神障碍疾病。目前针对躯体形式障碍等疾病伴随的一般感觉异常,临床多采用抗抑郁药物治疗,但存在不良反应、患者依从性不佳等局限性[1]。而在面对嗅觉、味觉等特殊感觉异常,临床尚缺乏有效的针对性治疗[2-4]。 吴学文 陈汀 陈扬 朱可安 徐立雷 林咸明关键词:半夏厚朴汤 嗅觉障碍 味觉障碍 可灌注骨水泥椎弓根螺钉系统在老年腰椎疾患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可灌注骨水泥椎弓根螺钉系统在老年腰椎疾患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可灌注骨水泥螺钉系统治疗老年腰椎疾患患者26例,男7例,女19例。年龄63~75岁,中位数68.5岁。腰椎间盘突出症10例,腰椎管狭窄9例,腰椎滑脱7例。均为单节段病变,均合并严重骨质疏松,病变节段相邻椎体骨密度为(0.425±0.093)g·cm-3。分别于术前、术后6周、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ore,VAS)和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腰痛疾患评分标准评定患者的腰部疼痛情况和腰部功能,同时观察治疗及随访期间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本组26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0~38个月,中位数25.5个月。术后2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应用敏感抗生素后控制;4例发生尿路感染,1例出现肝功能异常,请相关科室会诊治疗后恢复正常;2例患者分别在术后6个月及术后12个月出现腰背部疼痛,口服非甾体消炎镇痛药后明显缓解。未发生内固定松动、断裂、脱出等并发症。本组患者术前、术后6周、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和JOA评分分别为(5.6±1.1)分、(5.3±0.9)分、(3.1±0.6)分、(1.3±0.2)分,(11.2±3.4)分、(16.2±3.1)分、(17.1±1.2)分、(23.1±2.4)分。结论:应用可灌注骨水泥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治疗老年腰椎疾患,固定牢固,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改善腰部功能,而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陈冠军 陈扬 庄汝杰关键词:腰椎 椎间盘移位 椎管狭窄 脊椎滑脱 骨水泥 椎弓根螺钉 TNF-α、IL-6、IL-8在ModicⅠ型改变腰椎终板与椎间盘髓核中的表达及关系研究 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讨腰椎Modic I型改变的腰椎终板与椎间盘髓核中TNF-α、IL-6、IL-8的相关性。方法收集30例因下腰痛入院手术治疗并行腰椎MRI检查确认为腰椎Modic I型改变患者的术中病灶椎间盘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检测,并观察椎间盘组织病理变化及炎症因子的表达,IL-6、IL-8相对表达水平以相对表达量△Ct或(2^(-△Ct)×10~4)进行分析。结果 Modic I型终板中TNF-o表达水平(9.2±0.7)高于髓核(7.2±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髓核中△Ct IL-6、△Ct IL-8相对表达量(6.34±1.82、10.62±1.88)高于终板(4.07±1.86、5.92±1.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Modic I型终板中TNF-α、IL-6、IL-8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髓核,其引起下腰痛的原因主要为终板的炎症改变。 庄汝杰 陈冠军 庄伟 陈扬 童培建关键词:MODIC 腰椎间盘 终板 中西医结合治疗伴Modic改变盘源性下腰痛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观察伴终板Modic改变的慢性盘源性下腰痛患者在使用两种治疗方式的疗效差异,评判中西医结合在治疗上是否具有潜在的优势。方法将72例伴终板改变的慢性盘源性下腰痛患者随机分组,每组36例。治疗组采用围手术期中医辨证施治,并同时展开积极术前评估,排除手术禁忌症后采用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治疗。分别于术前、术后2周、术后6个月评估慢性下腰痛改善程度。结果两组患者均住院治疗8—12d,平均(7.4±1.5)d,随访6~15个月,平均(8.3±1.6)个月。患者术后2周、术后6个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DI)均低于于术前,且治疗组术后6个月相关数据均低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中长期的随访,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配合自拟腰痛方治疗伴终板Modic改变的慢性盘源性下腰痛具有较好的效果,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陈扬 庄伟关键词:MODIC改变 盘源性下腰痛